肌无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一般是因为受累导致的,经过休息一般就能够康复,那么大家知道肌无力的原因是什么吗?肌无力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肌无力的早期表现吧。
肌无力的症状 肌无力是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所致之慢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受累的骨骼肌肉极易疲劳,经休息和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后部分恢复。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任何年龄均可罹病,但以10~35岁多见,亦有中年以上发病者。 在生活中有不少人了解肌无力的这种疾病,都知道肌无力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它会影响到患者的肌肉系统,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瘫痪,从而让患者的生活无法自理给家庭中也带来了不小的危害。
1
成年人肌无力的表现一般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等表现为首发肌无力症状,多数病人在首发症状出现后1-2年之内逐步累及延髓肌、面肌、颈肌和四肢肌肉。少数病者始终局限于眼肌受累。
2
较少见的肌无力表现:两上肢或两下肢无力。多数在四肢受累后,逐发展为全身肌无力;全身肌无力型,多见于20-30岁起病的女性,和40岁以后起病的男性,可急性起病,在数月内同时出现眼肌、面肌、延髓肌、颈肌及四肢肌肉无力,表现为周身酸懒、极易疲劳、进食、吞咽和翻身均有困难,也可由单纯眼肌型、延髓肌型等逐步发展而成。
3
肌无力主要表现为:骨骼肌异常,易于疲劳,往往晨起时肌力较好,到下午或傍晚症状加重,大部分患者累及眼外肌,以提上睑肌易受累及,随着病情发展可累及更多眼外肌,出出复视,后眼球可固定,眼内肌一般不受累。
4
一小部分病者局限于延髓肌或脊髓肌无力:按检查时病者肌无力,受累的范围可分为眼肌型、延髓肌型、脊髓肌型和全身肌无力型。单纯眼肌型仅表现眼睑下垂,眼外肌运动麻痹,复视或眼球固定等症;延髓肌型主要表现为构音难,进食呛咳,多讲话后声音降低、咀嚼乏力,面部表情肌无力;脊髓肌型。
肌无力的发病人群各个年龄段都有可能,但多在15-35岁,男女性别比约1:2.5。起病急缓不一,多隐袭,主要表现为骨骼肌异常,易于疲劳,往往晨起时肌力较好,到下午或傍晚症状加重,大部分患者累及眼外肌,以提上睑肌易受累及,随着病情发展可累及更多眼外肌,出出复视,后眼球可固定,眼内肌一般不受累。
结语: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肌无力症状的全部内容,相信大家在看完全文之后,已经了解了肌无力症状都有哪些症状了吧,希望大家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看诊范围
01
脑神经疾病:
小脑共济失调、小脑萎缩、帕金森、多系统萎缩、老年痴呆、脑外伤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脑震后遗症、脑炎后遗症、脑梗后遗症、脑供血不足、脑缺血
02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损伤、周围神经病变、脊髓损伤、偏瘫/瘫痪、特发性震颤、视神经萎缩、脊髓炎后遗症、不安腿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脱髓鞘病变、末梢神经炎、脊髓空洞、格林巴利、平山病、神经性头痛、眩晕症、前庭神经炎、多发性硬化、疱疹后遗症神经痛、手脚抖、头晕/头痛
03
肌病中心:
眼肌型肌无力、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运动神经元、肌肉萎缩、肌张力障碍
04
脑瘫中心:
脑瘫、脑发育不良、精神发育迟缓、肌张力不全型脑瘫
05
小儿神经内科:
小儿脑瘫、智力低下、多动症、抽动症、儿麻后遗症
医院简介
医院神经内科是集神经内科疾病预防、诊疗、宣教于一体的现医院。医院神经内科凭借着对神经内科疾病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和精湛的专业技术水平,打造出一支技术过硬,各具专业特长、优势互补、结构合理、锐意进取,优良作风的专业专家队伍,他们用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过硬的技术水平,为以上海为中心,为全国各地地来诊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提供高品质诊疗服务,深受患者信赖和好评。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