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脊髓性肌萎缩症,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疾病,面临着无药可治的困境。许许多多美好的家庭为此背负了沉重的负担。但我们还没有放弃,让了解成为我们迈出的第一步!
■脊髓性肌萎缩症
最早有关SMA的报道在年,G.werdnig和J.Hoffmann分别在自己的研究文章中描述了SMA的相关信息。由此,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正式的出现在了科学界的视野里。
年,科学家们将目标锁定在了SMN1基因上,因为所有患者的SMN1等位基因均为缺失状态。对模型动物的定点敲除试验也能展现出多种SMA表型,最终确定了SMN1基因的缺失是SMA发病的核心原因。SMN1基因编码的SMN蛋白作为一种“神经营养因子”,是神经细胞中的必要成份,它与RNA的生物合成以及加工都有的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旦细胞内缺失了SMN蛋白,细胞内的DNA会出现明显的损伤,同时RNA的加工也会出现明显的异常。
当越来越多的患者被确诊为SMA时,人们也发现了一个现象,虽然SMA患者都缺失了SMN1基因,但他们的临床表型却不尽相同。经过进一步寻找其中的原因后,便发现了另一个可编码SMN蛋白的SMN2基因。但是SMN2基因和SMN1之间是有一定差异的,也就因此导致了SMN2基因仅能产生极少量(相对SMN1基因表达总量的10%)SMN蛋白。由于SMN2的拷贝数或表达强度差异,SMA的疾病严重程度就会因人而异。
年召开的国际SMA联盟会议上,Munsant和Davies共同建立了SMA的第一个分类方法。但是,SMA的分类规则仍然是混乱的,就此,DubowitzV曾写下了一篇关于当时SMA分型混乱状况的文章(Chaosinclassificationofthespinalmuscularatrophiesofchildhood),表达了他自己对SMA分型的见解。经过了这些年的不断优化,终于建立了SMA细致的分类诊断方法,最终确定为4种表型,其中共包含8中亚型,严重程度依次减轻。
■1/~(发病率),1/50(携带率)
提到这两组数字,大家可能认为在概率上一个很普通的甚至很小的数值,但它在罕见病中的发病率却是最高的,这一疾病已经成为了新生儿的头号杀手,国内SMA患儿保守估计有至少30,名,而根据新生婴儿总数估算,每年SMA新增患儿约3名。
1/50的携带率也是不可小觑的数字,如此高的携带率使SMA成为罕见病中发病率最高的遗传疾病。同时因为SMA属于神经系统疾病,因此所带来的恶性病症也是明显且严重的。
■神经与肌肉之间的“私密”沟通
为了能使肌肉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运动神经元会频繁的向肌肉细胞输送“信号分子”,这些分子能够激发肌肉的兴奋状态,使肌肉不同程度的收缩,若肌肉接收不到任何信号分子则处于静息状态。婴儿从胚胎发育开始,运动神经元会在SMN等多种蛋白分子和其他物质的帮助下迅速的发育,并与相应的组织器官建立紧密的联系,这一阶段主要为了快速形成闭合回路的神经网络,而运动神经元仅会与肌肉组织产生联系。出生后的神经元发育则是为了巩固加强神经网络。SMN蛋白的缺乏会严重影响神经肌肉间的通讯连接,致使疾病的发生。
■运动神经元究竟有多重要——不可缺!也不能少!
如果把肌肉看作一台发动机,那么运动神经元就是油门。一旦运动神经元出现了任何问题(数量减少、退行性病变),肌肉的活动就受到了直接影响。就像一台有线遥控玩具车一样,如若遥控器的线被剪断,那么玩具车也就成了摆设。SMA病症最核心的病变是运动神经元的死亡,而就目前的临床研究进展来讲,神经细胞的死亡是不可逆性的,因此所有的运动神经元对于我们都是很重要的。若失去,便再也回不来。
另一角度来讲,如果肌肉组织接收不到兴奋信号,它就会萎缩。正所谓“用进废退”的道理,肌肉组织,尤其是骨骼肌,长时间处于静息状态下就会主动降低肌纤维密度,这就是的肌肉萎缩。肌肉组织轻度萎缩会使患者变得无力,随着萎缩程度的增加,肌肉纤维数量明显减少,肌肉密度明显降低并产生肌肉肥大。由于肌肉萎缩使各关节畸形,远端肢体受累程度明显重于近端。
■SMA治疗策略与途径
经历了年的研究,直至年,仍没有出现一种针对SMA的治疗性药物。因此,这些患儿仅能通过一些小分子药物促进SMN2基因的表达,或是神经、肌肉保护剂来延缓病程的发展。然而,年间科学家和临床医生一道积累了大量的科研基础数据和结论经验,使得SMA的致病机制和疾病进程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也就此开始,真正具有治疗性的药物逐渐走向了临床或上市。年圣诞节,首种SMA治疗性药物上市——“Spinraza”,这一药物突破性的使用反义寡聚核酸作为治疗性药物,有效的治疗了各种表型的SMA患者。虽然Spinraza的治疗效果显著,但患者需终身用药,且药物的价格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无法承受,因此受益人群仍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