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但只要我们运动,就会存在骨折的风险,可以说骨折同我们如影随形,而且年龄越大,发生骨折的风险越大,愈合功能也越差,骨折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所以我们有必要去认识和了解它。
骨折的认识
1、什么是骨折?
大家可能都知道,骨头断了就是骨折,是的,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就是骨折。2、引起骨折的原因有哪些?
(1)直接爆力:暴力直接作用于人体使受力部位发生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
(2)间接暴力: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旋转等作用,或因肌肉突然猛烈收缩,使远离受力部位的骨组织发生骨折。
(3)积累劳损:某些部位的骨骼长期、反复或持久的受力,虽每次受力较轻微,但积累到一定程度即可引起骨折。
(4)骨骼疾病:当骨骼有肿瘤、炎症等病变时,遭到轻微外力作用即可发生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
骨折如何自我初步诊断
1、受伤时的暴力是大还是小
一般来说,暴力大的更易造成骨折。但老年人骨质脆,有时暴力虽小也会造成骨折;而如是少年儿童,其骨质柔韧有弹性,即使暴力稍大一些,也不一定会造成骨折。
2、受伤时姿势
如:滑倒时,手会不由自主地先着地,这时手臂易骨折;从自行车上摔下,侧身而臀部的髋骨先着地,则髋骨易骨折。3、从伤后出现的症状以及功能障碍加以分析
若伤处疼痛剧烈,局部肿胀明显,有严重的皮下瘀斑、青紫,并出现外观畸形,这时均应考虑有骨折的可能。此外,一般骨折病人多有功能障碍,如手臂骨折后,手的握力差,甚至不敢提东西;下肢骨折后,不能站立或行走;腰部骨折后不能坐立。
4、用在远高受伤部位叩击的方法检查
如上肢骨折,患手握拳,另一只手手掌轻轻给予叩击,若伤处感到疼病,则骨折的可能性极大。至于下肢骨折,可用拳轻轻叩击患肢足跟,看看伤处有无痛感。
骨折患者怎么样急救
1、发生骨折后,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同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以尽快得到专业人员的救护,是必须和明智的。
2、对于开放性骨折,可用无菌敷料或清洁布类予以包扎,可以减少出血和污染,大血管出血加压包扎不能止血时可采用止血带止血,用止血带应记录时间,时间长者每隔1h应松弛1-2min。骨断端已戳出伤口者,包扎时不宜立即复位。
3、骨折正确的现场急救和安全转运是减少伤者痛苦、防止再次损伤的重要措施,其中最要紧的是正确的固定。骨折后应就地取材,选用木板、木棍、竹竿、木板等,简单、稳妥地固定患肢。
骨折急救固定的目的是避免继发损伤,减轻疼痛,预防休克,便于搬运,现场固定时若无特制固定器材,可就地取材,若现场无可用材料,上肢骨折可将患肢固定于胸部,下肢骨折可将患肢固定于对侧健肢。骨折有明显畸形,搬运途中骨折端有造成附近重要结构损伤的危险时,可适当牵引患肢体使之变直后再加以固定。
医院
配备高端进口的诊疗设备
坚持采用高资历临床医师坐诊
专家推荐
姜恒强主任医师,骨科专家。毕业于南通大学医学院。医院骨科主任。中华医学会会员;江苏盐城医学会会员;江苏盐城医学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南通大学兼职教授。
从事骨外科临床专业四十余年,熟练掌握骨科临床各种疾病的诊治和手术操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开展骨科各类手术。擅长颈椎脱位后路固定植骨融合、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胸腰椎骨折、骨盆骨折、四肢复杂性骨折、髋、半髋关节置换术等。
骨折常见的临床表现
1、全身表现:若出现量大,可出现休克,血肿吸收可出现发热,一般不超过38度,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可出现高热。
2、局部表现:可出现疼痛、压痛、肿胀、皮肤瘀斑、肢体活动障碍等一般表现。还可出现骨折的特有体征:a畸形,即骨折端移位所致的肢体或躯体的形态异常。b反常活动,骨折后在没有关节的部位出现类似于关节的活动。c骨擦感或骨擦音,伤口检查时可听到或感觉到骨折处两断端相互碰撞或摩擦产生的骨擦音或骨擦感。3、X线检查:凡疑为骨折或临床上已表现为明显骨折者,均应常规行X线拍片检查,可了解有无骨折,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便于指导治疗,拍片时一般应拍摄包括一个临近关节在内正侧位片,必要时则拍特殊体位或健侧位片进行对比。骨折的治疗原则
1、复位:手法复位适用于大多数骨折;切开复位的指征是:a骨折断端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b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良可能影响关节功能c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d骨折并发重要血管、神经损伤,修复血管神经时宜同时作骨折切开复位e多处骨折,为便于治疗和护理,防止并发症,可选择适当部位作切开复位。
功能复位的标准:a旋转移位和分离移位完全矫正,b下肢短缩成人不超过1cm,儿童不超过2cm,c与关节活动方向不一致的成角移位必须完全矫正,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的前后方向的轻微成角成人小于10度,儿童小于15度,d长骨干横行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1/3,干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4。
2、固定分外固定和内固定,外固定包括夹板、石膏、牵引等。内固定包括钢板螺钉、髓内钉、钢针等等。
3、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并发症,及早恢复患肢功能。
骨折处理中常见问题
1、骨折处理不好会出现哪些并发症?(1)早期并发症:a休克,b重要内脏损伤,c重要周围组织损伤,d脂肪栓塞综合征,e骨筋膜室综合征。
(2)晚期并发症:a坠积性肺炎,b褥疮,c下肢深静脉血栓,d感染,e骨化性肌炎,f创伤性关节炎,g关节僵硬,h急性骨萎缩,i缺血性坏死,j缺血性肌挛缩。
2、骨折康复时的常见误区误区一石膏固定后肢体不能再动×
后果:导致患者运动功能减退
骨折患者的初期重要治疗步骤是固定以利于骨痂生长,石膏固定是常用的外固定方式。许多人误认为石膏固定就是不能动,这也是非常不正确的。医生提醒患者,由于长期制动,也可带来诸如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甚至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因此,骨折病人复位固定好后,一定要多运动肢体跨关节远端,如:手臂骨折,可以采用“握拳一松手一握拳”的方法活动。对于获得充分内固定的患者,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患处循序渐进的系统康复训练。
误区二骨折病人最好长期卧床×
后果:导致患者下肢血栓形成,甚至有致死风险
专家认为,骨折或手术后是需要相对制动的,但不等于人们误认为的完全不动。尤其是年老体弱的骨折患者,往往因体弱更加缺乏运动,这都可导致一系列的卧床并发症。
在骨折并发症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高,致死率也高,早期进行下肢肌肉主动收缩是预防的一个有效方法。现代医学认为,早期康复运动对肢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骨折或手术后,应遵从骨科医生或康复医生的专业意见,在其指导和帮助下进行系统、科学的康复运动和治疗。
骨折后什么时候复查
骨折愈合时间长,一直住院到骨折完全愈合不太可能。手法复位者,一般手法复位完成后即可回家休养。手术切开复位者,一般拆线后就可回家。无论哪种情况,出院时医生都会告知患者何时复查。
当病情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复查。如石膏、夹板固定后,疼痛加重,肢体肿胀严重,肢体发紫、麻木,可能是筋膜间隔综合征、伤口感染等。
如果没有异常情况,复查时间通常以间隔1个月为宜。复查时间间隔因人而异,
①股骨颈骨折患者或儿重骨骺损伤患者,间隔时间宜长,愈合后半年或1年复查1次;
②胫腓骨、股骨干骨折患者,复查时间间隔1个月;
③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周或者10天左右复查和更换石膏固定。
往往有些患者因为怕麻烦就一直不复查,从而导致错过了时机再也无法手法复位,只好接受手术治疗了,有些还留下终身残疾。不能因为行动上的不方便或者自己感觉良好等原因就放弃了医生建议的定期检查。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