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而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根据肌肉萎缩的病因,主要分为三大类: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和废用性肌萎缩。
其中,神经源性肌萎缩主要指脊髓前角细胞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等下运动神经元病变而导致的肌肉萎缩。常见疾病如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灰质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肌源性肌萎缩主要指肌肉本身病变而导致的肌肉萎缩,如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 废用性肌萎缩主要是由于骨折或上运动神经元系统病变或其他因素导致患者长期卧床,肌肉长时间不运动或很少运动,导致肌肉退化而出现萎缩。如中风患者长期卧床不起后。 神经源性肌萎缩和肌源性肌萎缩是临床上常需要鉴别的疾病之一,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血肌酸激酶等以及肌电图、磁共振等,甚至肌肉活检都是需要参考的。其中,肌电图是鉴别两者的有力工具。一般而言,神经源性肌肉萎缩,如果是周围神经损伤引起,可以出现局部肌肉无力、麻木,出汗异常等,腱反射是减弱的。如果是中枢神经引起,无力麻木症状都可能有,腱反射应该是好的,甚至是亢进的。
肌电图是比较好的鉴别工具。对于神经源性肌萎缩,针极肌电图表现为异常自发单位可有可无,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位相增多,募集减少; 然而,对于典型肌源性肌萎缩,针极肌电图表现为异常自发电位可有可无,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缩短、波幅降低、位相增多,可出现早募集现象。 当然,对于部分慢性肌病患者,也可出现宽时限、高波幅的运动单位电位,但同时一定夹杂有窄时限、低波幅的运动单位电位,此时需要肌电图医生仔细鉴别。 因此,当出现肌肉萎缩无力时,一定要及早就诊,及时完善肌电图检查,肌酶,甚至肌肉活检检查,明确肌肉萎缩的类型,并结合临床表现以及其他检验、检查结果,及早明确病因,及早治疗,以防肌肉萎缩进行性发展,留下终身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往期内容
身体困倦乏力,可以试试仙鹤草
改善食欲不振,胃口不好的小药方
几种具有抗癌作用的民间草药、中药
黄药诗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