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连载五

第九章巧遇旧识——潜意识初探

每次离开老人那里,若菱都觉得很充实。可是这次若菱开始有些遗憾了,因为她还是希望老人赶快告诉她破解那些圆圈圈的秘诀。若菱得到的答复却是更多的家庭作业。

显然,时机还没到吧!

这次的功课是这样的首先,是要找一些关于意识和潜意识的资料,说明两者的区别和作用。再者,就是要若菱找本书,把书上说的一些话抄下来。最后,老人给了若菱一份宣传单,是一个电影欣赏导读会的通知,让若菱去看一场电影。

有个功课是看电影,这还真有意思!若菱坐在图书馆,兀自发呆。

她感觉前方有个高大的阴影。

十几年前读大学的时候,志明在自己用功时便这样出现在前面。此刻她一抬头,打算看是什么人挡住自己的光线。

一张熟悉的面孔。

啊,你是若菱惊呼!

是,还记得我吗?一个潇洒的男人朝着若菱微笑。

李建新你不是在国外吗?若菱有点结结巴巴的了。

我应国内大学的邀请回来担任客座教授。男人含蓄地回答,然后谨慎地问:你好吗?

我很好!若菱很快地恢复镇静。

家里都好吗?

好若菱应付着。不过是大学的老同学嘛!虽说这么多年不见,却怎么有点不自在?跟他的能量有关吗?若菱暗自问自己。

你怎么还在图书馆用功啊?李建新嘴角有一丝戏谑的微笑。

我嗯,我在查一些关于意识和潜意识的资料。若菱小心翼翼地回答,很怕他再多问。

哦,那你可以看看卡尔荣格的著作,讲得很清楚。李建新快速地回答,好像跟卡尔荣格很熟似的。看到若菱的惊愕,李建新接着说:我对心理学很有兴趣,虽然学的是理工,但是修了不少心理学的学分,在国外也特别去听过荣格学院教授的演讲。①

若菱知道自己在这个话题上讨不了好,小我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赶紧说:哦,那我去那边看看。

我们交换一下电话吧,老同学大家好久没聚了,改天一起出来喝咖啡、聊是非。对不起,我刚学的俏皮话。李建新眨眨眼。

好啊!若菱口是心非地回答,心里却想:谁有闲工夫跟你喝咖啡,我得赶紧把老人那里搞定才是。

照着李建新的建议,若菱果然收集了一堆关于意识、潜意识,甚至集体意识的资料。

大约一百年前,我们伟大的心理学家发现了人类的潜意识。它控制了我们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人事物的反应,还有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做决定的过程。

它是一个看不见的世界,但是主宰着我们外在的世界。我们的意识、自我的了解、思考、更改、判断、感情都是从潜意识来的。我们在意识层面对自己一切的认知、喜好,只是占了我们自己全貌的1%而已。潜意识是非常强大的力量,它对我们的自我有完全的影响,而它的99%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若菱知道这是所谓的冰山理论:我们的整个意识像座冰山,在水面的表意识,只占了1%。有些理论是说5%或是10%,不管如何,我们可以感知和控制的部分是惊人地少!

另外若菱还看到了一个著名的、关于明尼苏达双生子的追踪研究。这一对双生子从小因家境的关系被迫分享,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彼此也不知道对方。等到两个人都三十多岁了,研究人员找到他们,做了一个生活、个人资料的探讨,发现两人的生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两人在同一年结的婚,老婆也是双胞胎。他们养同一品种的狗,边狗的名字都雷同。所生孩子的性别,顺序也一样,生活中这样的雷同有70%以上。

难道我们真的是被潜意识牵着鼻子过我们的一生?若菱真的好震惊!

第一项功课已经把若菱搞得晕头转向了,一看手表,电影的时间快到了。

电影的名字很奇怪,叫做《我们懂个X》说是什么以量子力学的角度来探讨世界的种种现象,若菱很怕自己到时候会睡着。②

匆匆忙忙地,若菱依址来到了朝阳公园边上的一栋小楼。这是一个台湾的女性来开的工作室,平常不对外开放,只是邀请朋友来聚聚。若菱觉得有点冒昧,也觉得挺荣幸的。

一进到工作室,若菱就被整个空间吸引住了。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不知名的香味,室内的装修、摆饰都非常具有禅味,好特别的地方。

若菱来的时候电影还没开始,于是开始浏览书架上的摆放。很多是台湾来的书,若菱瞥到了一本以一个大光头为封面的书,作者的名字就是老人推荐的书的作者:肯恩威尔伯。③

若菱拿起了大光头,浏览这本叫做《万法简史》的书。虽然是繁体竖版若菱每个字都看得懂,但是放在一起就每一句都不懂了,真奇怪。老人推荐的书会不会也这样?若菱打着哆嗦,看到了女主人,她鼓起勇气问:请问您有没有看过这个人写的《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

当然有!女主人嫣然一笑,你去美术馆后面的三联书店就买得到,当当网最近缺货了。若菱一听,知道这个台湾来的女主人对北京还挺熟的呢!

①对荣格的学说有兴趣的人,可以参考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荣格自传》。

②whatthebleepdoweknow是一部以量子物理学的,探讨心灵世界和物质世界共通之处的电影。

③肯恩威尔伯(kenwilber)是超个人心理学界的天才、意识研究领域的爱因斯坦,他的著作相当多,比较容易懂的就是《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第十章当灵性与科学相遇——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世界

来工作室的人潮逐渐涌入,若菱赶紧找到了座位,一屁股坐了下来。女主人简短地介绍了这部电影的背景,说年在美国推出的时候,是当年电影票房排行榜的发烧片。

卖座的原因不是去看的人多,而是一个人看很多次,有个律师就看了十次,因为他不相信他为什么会看不懂一部电影。

若菱想,那完了,我可是一点希望也没有了。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看不懂就欣赏男女主角也好吧!第一段电影结束,若菱正在满头雾水、小我深受打击的状态下,女主人上台了。听说她以前是台湾的电视新闻主播,口才一定不错。经过她清晰生动的引导,若菱总算稍稍理解了电影刚才片段的意义。大体上就是说:我们的大脑每秒钟要处理四千亿位(bit)的信息,但是我们只能意识到其中两千位的信息。

所以,我们会选择性地去看东西,并且以此来体验这个世界的人事物。

至于如何选择,就是受到个人从小被灌输的各种约定俗成的观念、信念、标准、价值观等等的影响,完全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每个人每天环顾四周,看见的是他想看见的东西,其他的东西大脑会自动除掉掉。每个人的价值观和成见就是这样形成的吗?若菱想,但不好意思举手发问。

这一段影片也说到了老人曾经要若菱研究的物质的实相和观察者影响被观察者的问题,若菱对这个部分胸有成竹,挺得意自己曾经接受秘密教导,小我的尾巴就开始翘了起来。

若菱突然觉得,自己像是金庸小说里面的主角,出身贫寒、资质普通,但是因为机缘巧遇高人,经由指点,再加上自己勤奋的努力,终于练成一世神功

女主人又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打断了若菱的武侠白日梦: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能量的振动,而观察者又会影响被观察者,所以我们创造了我们自己的世界。

若菱觉得这一句话还是很难消化。

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世界?那每个人的世界是都是应该很美好的呀,为什么这个世界还如此丑恶?若菱不敢当场反驳。

电影还说什么,科学家证明了同一件物品,可以同时存在于不同的地点,还有照片为证。

那又怎样?若菱心想,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前年自称会分身,而最后入狱的那个神棍,就是被大家误会了,他倒应该是上师,不是神棍啰!若菱偷笑。

第二段电影开始,若菱被影片中什么脑部的神经生物理生化反应弄得头昏眼花,眼皮上挂满了瞌睡虫。女主人上台,若菱才精神为之一振。

做过新闻播报员就是不一样。她归纳道: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在生理学上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若菱想,那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生气的那条神经应该很粗啦!

更糟糕的是,女主人话锋一转,当我们在身体层面或是大脑层面产生某种情绪感受时,我们的下丘脑会马上组装一种化学物质,叫做胜肽①,随着血液跑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被细胞周边的上千个感受器所接受。久而久之,感受器对某种胜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所以如果你很久不生气的话,你的细胞会让你有生理的需求想要去发脾气

这个倒真是恐怖呀,不是跟毒瘾一样吗?!

若菱有点坐不住了,一天接收这么多信息,真有点受不了,她也不想再分析了。她趁着放第三段电影的时候就悄悄地溜了出去。

回到家里,志明还没有回来,隐约记得他说今天晚上学校有个庆祝派对,为一个荣升教授的女同事庆祝。若菱有点饿了,进厨房煮了点东西吃。

想想这几个星期以来,自从遇到老人之后,若菱愤世嫉俗的脾气似乎有些转变,至少发脾气的次数减少了很多,她感到欣慰。

可是似乎和志明的距离愈来愈远了。

以前回家还会聊一些公司的事,虽说是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但抱怨也是交流的一种啊。最近若菱自省的时间比较多,很多时刻在回想老人的话,并且拿当天发生的事情来分析、佐证,话就讲得少了。而志明这一段时间也特别沉默,两个人很久没有亲密感了。

到现在若菱还没有跟志明提起老人的事。她可以想象志明这个唯物论者不屑的嘴脸。她自己也还是半信半疑地在摸索,所以希望都搞清楚了以后再跟志明说。

想着想着,在沙发上,若菱进入了梦乡。

若菱被推门声惊醒时,一看钟,已经十二点多了。抬头看刚进门的志明,有点微醺,平时一定会抱怨他,今天却觉得志明脸色红扑扑的,煞是好看。

志明有点惊讶若菱还没睡,低下了头,歉意地说:去K歌,回来晚了。

若菱没说话,拉着志明的手坐了下来。若菱知道志明怕她生气,这是以往常见的戏码。不过若菱已经有些不同了,而且今晚的她,希望和志明亲热亲热。

好久没做了,若菱想,志明应该很高兴我的投怀送抱吧!

两人在一起十多年了,做爱做的事已经不再新鲜,若菱尤其是没有兴趣。作为一个男人,志明毕竟有些生理的需求,若菱心情好的时候可以配合配合,心情不好的时候就装不知道、装累、装头痛,反正各种技俩都使过。

我累了。志明当然明白若菱的意思,却含糊地说。

若菱一愣,这不是平时我的借口吗?怎么变成他的了?

两人上床睡觉以后,若菱还是不死心,伸手抚摸志明的胸膛,这是志明的敏感带,也是若菱最欣赏志明身体的一部分。志明的胸肌发达开阔,最能表现他的男子气概。但志明嗯了一声,翻身过去,背对着若菱,不到一分钟就打起鼾来。

若菱气结,小我萎缩到不行,睁眼到大半夜才睡着。

①胜肽是一种氨基酸,现在有很多化妆品也强调是胜肽产品,可以从细胞最根本处改善皮肤。

第十一章好运不怕命来磨——潜意识中的人生模式

若菱身心俱疲地来到小屋中。

不但昨晚没睡好,今天开会又被整得很厉害。主要是这周要举行产品发布会和记者会,老板们巨细靡遗地问了很多细节。两个老总在这些会上也要较劲,都想要抢先发言,谁也不愿在谁之后。最后,总算定夺:销售老总在产品发表会上先发言,毕竟他是面对客户的;而营销老总在记者会上先发言,代表公司宣布这个产品的升级。

真是累呀!若菱想,怎么官做愈大,小我的需求和胃口也愈大呢?!

老人看得出来若菱的疲惫,进门后让她坐下,倒了杯茶,让她喘口气。

过了好半天,若菱才能把心思带回到老人交代的功课上面。她开门见山地问:潜意识真有那么大的能耐吗?她言简意赅,老人也知道她问话的意思。

拿起粉笔,老人这次是在墙上画画。首先好画了一匹马,然后是一辆马车,加上马车夫,后面还有位乘客。

若菱又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不过这个图画倒是挺有趣的,让她精神为之一振。

这个图就代表着我们的人生。老人开始上课了。

马车的构造和质量,代表我们的命,有些人命好,六轮大车,含着金汤匙出生,或是聪明能干,或是美貌迷人。有些人命不佳,两个小轮子要混一生,出生穷困,生不逢时,才智平庸,相貌不扬。而这路程,就是我们的运,有时康庄大道,有时羊肠小道,而所谓命好不怕运来磨,马车大的时候,走险坡也不觉得摇晃。

老人讲得摇头晃脑,有点江湖术士的味道,逗得若菱笑了起来。

这部马车的前进是要靠这匹马,老人继续说故事,而且你问这匹马,你有没有权利决定怎么行进哪?马儿会说有啊有啊!我这不就是努力地在前进吗?没有我,这车是走不动的呀!但是你要问它那你刚才为什么左转哪?他会说我觉得左边的脸紧紧的,我就转变了呀!老人说到这里,停下来看着若菱的反应。

聪明的若菱已经明白了这匹马的角色是什么了,就是我们的表意识,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是实际上,我们是一个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就像这匹马,不知道左脸紧是因为马车夫收紧了左边缰绳的缘故。

那么这个马车夫就是我们的潜意识了?若菱问道。

老人看出若菱的领悟,点了点头,也就是我们人生的自动化导航系统。

但是真发号施令的是坐在后面的乘客吧?他要去福州,这个车夫可不会往北走的!若菱又问。老人也给予目光的肯定。

但是这个乘客是谁呢?若菱有点纳闷。看着墙上的这个图,若菱眼光又移到了地上的圆圈,灵光一现地想到,啊,这个乘客就是我们的真我!

老人嘉许地点头,不过这次若菱并没有往常猜对答案的得意,反而愈发沉重起来。老人感受得到她的状态,静默地在一旁守着她。

我们怎么跟真我沟通呢?若菱沉默了一会儿,开始发问。这好像又回到我的老问题,她指指地上的圈圈,怎么突破重重障碍找寻真我?

是的,老人点点头,不过,在寻找真我的过程中,我们先要努力地把潜意识的部分尽量带到意识层面,这样我们离真我也会愈来愈近。

老人边说边在圆圈上加画了一些东西。

所以你要加大这块饼的面积!老人指着图中5%意识的部分,先去潜意识里面探寻你那个被写好的自动化程序(auto-programming)是什么,把它带到意识层面来,让意识之光为你破解生命中对你已经没有用处的一些人生模式。

天哪!这是普通话吗?若菱想,这一大串词语到底是什么意思?或许,我得去寻找一样东西,这个东西就好比点金石,能把我生活中的负面成分都清除掉,留下光灿灿的闪亮人生?既然有这样好的东西,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把人生模式设计得好一点?我从小到大所受的苦到底有什么意义?是谁在掌控着这一切?

若菱觉得自己的思绪又像毛线球了。她决定从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着手:这个自动化程序,还有你说的人生模式,是谁帮我们写好定好的呢?

这个问题也真的是大问题!老人认真地思索表达的方法,你可以说是我们人一生下来就有的一些性格倾向,像外向、内向、悲观、乐观等。然后,我们后天的环境,像家庭、学校、社会、朋友等等,都会帮助我们在童年的时候定好一些游戏规则,让我们创造了种种的价值观和信念。

我给你举个例子吧。老人看到若菱满脸问号,谅解地说。有一个父亲,抛弃了老婆和三个儿子,完全弃他们于不顾。老大长大后,成为一个很好、很负责任的父亲,因为他潜意识的信念是:我不可以像我父亲一样伤害家人。老二终身未娶,因为他潜意识的信念是:我不信任婚姻,因为我可能也会和父亲一样。老三却做出和父亲一样的事,因为他潜意识的信念是:我要和我父亲一样。

老人看看若菱,她仍陷入深沉的思考中,于是又拿粉笔在墙上写了一个公式:

你看清楚啰,是乘号不是加号,所以变数很多,特别复杂!老人又加了一句。

若菱似懂非懂,但她还是提出了很实际的问题:那我们怎么样可以知道自己潜意识里面,到底有什么样的模式在以自动化程序的形式运作呢?找到了以后又怎么除去那些不好的呢?

很好的问题,老人满意地说,潜意识里的东西,会利用很多方式与我们沟通,就看你能不能警觉到,并且理解它。

老人停顿了一下,笑着说:这就是你这周的家庭作业!

若菱一愣,一脸无奈的表情。

然后我会慢慢告诉你,怎么样支应付我们种种潜藏的人生模式。老人眨眨眼,上周其他的功课呢?

电影看了,书买了还没看。若菱嗫嚅地回答,电影看不太懂

没关系。我让你查的资料和电影里面的一些内容,我们以后都会用到。你到时候可以再去看一次,我也不指望你一次就看懂。老人微笑,然后就低下头不语了,若菱知道访谈时间结束了。

是的,就像我自己的人生,也不是一下就能够读懂,慢慢来吧!只要有信心,我一定能够读懂自己。若菱暗自下了决心,悄悄地起身离去。

第十二章遇见难得的知音——潜意识的表达方式

潜意识用什么方式和我们沟通?在若菱结束了产品发布会之后,这个问题就一直缠绕着她。

在产品发布会的过程中,若菱总算体会到将老人的教导实际应用在生活上的好处。像往常一样,在发布会前一天,若菱就会紧张得睡不好。发布会当天,若菱感觉自己心跳加速,手脚冒冷汗,典型的焦虑恐慌症。

不过这次若菱觉得好多了,因为她记得老人教导的: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

虽然若菱还是没怎么感觉到真我,但是她发现这个以上皆非的小我否定法很管用,她像念咒语似的反复提醒自己:我不是我的工作,我不是我的结果发布会进行得异常顺利,出席的来宾比往年都多,记者会也办得轰轰烈烈。

所以若菱觉得,自己不那么用力地做事以后,反而效果很好;更重要的是,自己觉得轻松愉快,也因此更能享受事情做好之后的成果。

今年的考绩,应该是特优了吧!若菱正在开心之际手机响了,一看,居然是李建新打来的。

若菱其实正在想是不是该问问他关于潜意识的事情,没想到电话就来了,这就是荣格说的synchronicity(同步性、同时性)吗?①

最近好吗?李建新在电话那头问。

哦,很好,刚忙完产品发布会!若菱愉快地回答。

哦,那正好,我们出来聊聊吧!明天晚上怎么样?李建新的声音充满期待。

嗯我问问看志明有没有空。这么多年了,若菱对于跟男人单独见面、吃饭已经有点不习惯。

哦当然,老同学了,我也好久没见到他了。李建新没料到若菱会提到志明。

我晚上再给你电话!若菱急忙收线,脸都红了。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敏感,不过是老同学见面吃吃饭、叙叙旧嘛,何况若菱是真的有事要问他。

我的潜意识在干什么呢?若菱想想也觉得好笑。

第二天傍晚,若菱和李建新单独见面了。志明没空,说要赶论文,要若菱代问李建新好。这正中若菱下怀,因为志明在的话,她就不好意思跟李建新谈得太多了。

李建新挑了一家在高级大酒店顶楼的西餐厅,可以把城市夜景一览无遗。若菱怀着鬼胎,不知从何问起,还好李建新先发制人:你上次的资料找到没?

嗯,是找到了一些不错的资料。若菱忍不住和他分享老人说的马车模型。

李建新听得眼睛发亮,一直问若菱是从哪里找到这个材料的。若菱搪塞不住,只得含糊地说是自己综合了一些东西胡思乱想出来的。

哇,你真不愧是我心目中的女神!李建新忘情而崇拜地说,害若菱羞得满脸通红。一方面是自觉惭愧,一方面是自己隐隐约约地觉得,李建新其实从大学开始就对自己有好感,但是这样露骨的表达还是让她招架不住。

对不起,我太激动了。李建新看到若菱的反应,自己也有点不好意思。

若菱心里的小我暗爽,嘴上却打趣道:是神经的神吧?

李建新一脸诚恳地说:真的,我很少能碰到这样的知音呢!

听到这话,若菱心里想,多么希望志明就是自己身旁的知音!

停了一会儿,若菱问:以你的了解,你认为潜意识平时都是用什么方式和我们沟通的呢?

一般心理学家都说,梦是潜意识通往意识的桥梁。李建新不假思索地回答。②

所以潜意识有预警的作用啰?若菱印象中的梦好像是给预兆的。

不但如此,梦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鼓励,还可能把你做梦当时白天生活的一些心态整理出来给你看。梦当然有示警、指引的功能,同时还可以让你宣泄情绪或展现出被你自己压抑的人格特质。李建新一口气说了一大堆。

若菱尽量装出听得懂他在说什么的样子,然后很轻松地问一句:除了梦以外呢?

李建新愣了一下,诧异她转换话题的速度。

不过他还是继续提供自己的意见:有很多看似简单的生活事件,看起来好像无足轻重,可是都潜藏着一些信息。比方说你想从事某种行业,因此要去考一个证照,结果考试当天找不到准考证啦、交通堵塞啦等等,诸多不顺利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就显示出你的潜意识其实并不想要走这条路。

还有一些一再出现的生活模式若菱尽力接腔,努力运用一些套话的技巧。

对!就是!李建新立刻对女神表示赞同,虽然他自己更像是个半仙。如果你的人际关系一再出现相同的模式,比方说你的同事、老板和你相处的模式,不管你走到哪里都碰到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同样的互动方式,这时你就知道是潜意识的一个模式在主宰你的命运和行为了!

对,这就是寻找我们潜藏的人生自动化导航系统模式的一个好方法。若菱故意用从老人那儿偷学来的一连串专业术语,其实她也搞不清楚自己在说什么。还有若菱假装在沉思

还有就是你说漏嘴,不经意说出或做出来的一些事,虽然与你本意不相同,但可能就是你潜意识里真正的想法。李建熬不住,抢先说了出来。

若菱立刻点头赞同,心想这几条我可得好好记住。这时,她想到那部电影说的情绪、什么胜肽的上瘾,就小心翼翼地说:还有一些上瘾症

对啦!李建新一拍大腿!瘾头,就是嘛,我怎么没想到,像有些人明明知道抽烟不好,可是阻止不了这种慢性自杀行为,这就是潜意识在操控的最好例证!

他所说和若菱说的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意思,不过若菱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也点头称是。

一顿饭吃下来,若菱搜集到了足够的资料,李建新也感觉碰到了知音,双方各取所需,各自开心地打道回府。

①synchronicity,同时性、共时性,意指有意义的巧合,就是两件看起来毫不相干的独立事件,却有相关的意义在内。注意你生活中一些同时性的事件,可以看到一些潜意识的轨迹,找出各种事件对你人生的某种意义。

②可参考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或是在网上搜寻解梦的书,荣格也有很多有关解梦的著作。

第十三章回溯童年的记忆——我们身体的障碍

老人听了若菱有关潜意识的报告之后,满意地点点头,然后揶揄地说:有枪手帮你吧?

若菱脸红了一阵,低头不说话。

老人不再继续追击,只说:很好,当你的生活中出现这样的情况时,你要记得是你潜意识在和你沟通的迹象。

看到若菱面有难色,老人加了一句:别担心,我也会提醒你的。今天我们正式开始进入圈圈解套的工作啦!

真的吗?若菱兴奋地猛抬头,几乎没跳跃起来。

老人摇摇头,笑若菱的稚气,然后指着地上的圈圈:在真我周围的这一圈是身体,身体是怎么构成我们与真我之间的障碍呢?老人顿了一下,突然问若菱:你想不想从头开始寻找问题的答案?

若菱点点头。

老人问:你记得你出生时的经过吗?

若菱理所当然地回答:当然不记得啦!

其实你的身体记得的,你不妨问问自己的身体。

老人严肃地举起手来,若菱不由自主地看着老人的手,只见老人一面把手放下,一面以权威性的声音说:闭上你的眼睛!若菱照做了。

想象你是一个在妈妈肚子里的胎儿,此刻你所在的空间,很柔软,很温暖,在一片黑暗中,四周都是水。你像一条小船,轻轻摇曳。你还听到很大声、有规律的鼓声,扑通、扑通,那声波抚遍你的全身。还有流水的声音,以及其他不规律的一些声音,你充满了好奇。然后老人问,你此刻感觉怎么样?

真舒服!若菱如实地说出了她的感觉。

很好,但是小心啦!老人警告她。

温暖的怀抱,突然从四周挤压过来,只是一瞬间,但却是你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你开始感到有点不安。过了不久,又是一下。你开始莫名其妙地担心了,这是怎么回事?可是那种挤压越来越频繁,完全打破了你在梦海上安宁舒适的徜徉。

啊突然若菱听到一声尖叫,把她吓得身子紧缩,缩成像一个胎儿的姿势。接着尖叫声不断,还有咒骂声:他的!早知道这么痛就不要生了,拿掉算了,大夫、大夫,救救我,啊痛死啦!若菱吓得全身剧烈地颤抖,记忆中从来未曾如此惧怕过。

经过不知道多长的时间,若菱感觉自己全身被挤压着,有人在抓她的腿,想要拉她出去,可是她的头很大,经过一个隧道的时候卡在那里,她听到更多人的说话声音、尖叫、咒骂、安抚、忙乱,吓得她不知所措。最后总算通过了隧道,若菱感觉自己到了一个无比光亮的空间,灯光非常刺眼,温度又低,周围没有暖和的水了,有的只是粗糙的东西在她肌肤上摩擦。

她突然感觉窒息,正在慌乱的挣扎之中,有人用力在她屁股止打了一掌,若菱哇地一声哭出来,泪眼模糊中,看到周围尽是陌生的东西,那个每天供养我吃喝拉撒的环境呢?那个我的生命的源头呢?没有了吗?失去了吗?她使劲地一直哭,惊吓地哭,恐惧地哭,没有指望地哭终于哭累了,她睡了。

不知过了多久,若菱从沉睡中醒来,很舒服的一觉,一摸脸上凉凉的地方,原来真有泪水哪!若菱狐疑地看着老人,不知道自己刚才是不是庄周梦蝶去了。

老人神秘地笑笑,没有回答若菱疑惑的目光。

我们出生的过程这么凄惨哪?若菱忍不住惊叹!

是啊!老人说,你听过细胞记忆吗?

若菱茫然地摇头。有些人在接受器官移植之后,会承接了捐赠器官的人的想法、性格、脾气等等老人提示。

哦!这个有听说过。若菱至少还看看报纸,所以我们出生时这种戏剧性的创伤记忆,就会被我们的细胞保留吗?

老人点头道:是的,而且我们出生之后,有多少人能够幸运地在一出生就由母亲一直怀抱着,饿了就吃奶,哭了有人抚慰?

是呀,大部分现代的教育是说什么不要宠坏孩子,要定时喂奶,没到喂奶早间即使宝宝饿了也不可以喂食。孩子哭的时候让他哭,免得宠坏了老要人抱!

若菱同意现代教养宝宝的观念有些问题,尤其刚才身临其境般地经过了宝宝出生的过程,更觉得刚出生的孩子就是需要无限的爱和抚慰。

你想想,老人说,你在成为受精卵的那一刹那之前,只是一个意识的存在。然后突然你进入了一个小小的细胞中,慢慢地,你有了一具每天长大的身体,但你还是在一个安全的环境当中,你感觉和周围的东西都是合一的。

老人喝了口荼,继续侃侃而谈:然后,你出来了,经历过那个巨大的创作和惊吓,你与提供自己生命所需的源头分离,一开始你很迷惑,不知道为什么居然自己肚子饿了会得不到东西吃,因为你以为你与这个世界是一体的。老人叹了口气,于是,我们慢慢学会了,我及我的身体和这个世界是分离的了。为了保持我们感,我们就发展出了小我,在这个世界上抓取所有我们能抓取到的东西。因为小我是如此的虚幻、脆弱,所以它需要更多的抓取、获得,才能延续它软弱的生命。

原来身体是这样让我们与真我分开的也不是身体的错呀!若菱有点像是自言自语似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有很多无名的恐惧感和分离感,就变成了一种存在性焦虑,成了我们每日生活的背景音乐,不停地在播放。

啊,难怪我老觉得惴惴不安,很不喜欢自己一个人安静地独处。每次一个人的时候,我就想找人说话,打开电视、收音机,或是找点事情做做。原来就是不想面对这种存在性焦虑的背景声音。若菱有了这番领悟!

那我们这层身体的障碍怎么样才能去除呢?若菱又是直截了当、一针见血地想解决问题。

老人又好气又好笑地看着她,无奈地摇摇头,孩子,去除不了,就像我们就远没有办法除去黑暗一样。所有造成我们与真我隔绝的东西都像黑暗一样,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拿觉知之光去照亮它们。

看着若菱皱起了眉头,老人又补充说:在身体层面的这个部分,所谓觉知之光就是重新和我们的身体联结。我们一般人对自己的身体只有5%的了解和控制,身体的95%是在潜意识的状态下用自动导航系统在操控的。所以,找回与身体的联结就可以帮助我们把5%的版图扩大,找回更多的自己。

怎样找回与身体的联结呢?

跟你的身体对话,倾听你身体的讯息。(待续)

如月的







































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
云南治疗儿童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jux.com/wsms/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