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的基本结构这个内容,很多医学教科书上都有详细介绍,因此我一直不太有兴致写(感觉像是在重新发明轮子=。=)但网络上对这些医学资料的解读仍然五花八门(其混乱度已经到了让我非常吃惊的程度),因此,觉得大致讲讲这一块还是有必要的。
首先是乳房的位置。经典教科书里讲乳房通常是这样开头的:
“乳房位于胸前部,胸大肌和胸筋膜的表面,上起第2-3肋,下至第6-7肋,内侧至胸骨旁线,外侧可达腋中线。”
啥?这些个啥啥啥线都是啥意思啊?其实很简单——它们是医学上用来描述人体器官位置的假想标志线。其中,与乳房相关的这几条线的定义是这样的。
首先,找一个人,让他/她正面对着你,你沿着这个人胸骨最宽处的外侧缘画一条垂直线,这条线叫做胸骨线。再从锁骨的中点往下画一条垂直线,这条线叫做锁骨中线。然后,经这两条线连线的中点,再做一条垂直向下的线,这条线就叫作胸骨旁线。
之后,让这个人侧过身来,分别从腋前襞和腋后襞往下画一条垂直线,这两条线叫做腋前线和腋后线。处于这两条线正中的那条参考线,就叫腋中线啦。
文字可能比较抽象,我们来看图说话:图1胸部标志线[2]
如果觉得教科书上的例图还是太抽象,我们来看贝克汉姆说话…………
图2,3通过小贝了解胸部标志线(原始图片来自英国《每日镜报》)
一般而言,教科书上的解释就到这儿了。很多热爱钻研的mm也就只读到这儿了。一些mm在跟我私下交流的时候,对这个叙述给出了一个字面上的解释:“正常人的乳房都是到腋中线的吧?那我乳房外缘不到腋中线/超过了腋中线,是不是就是变形了啊?这可怎么办啊,求拯救啊啊啊啊!”
这样的担心并没有必要。首先,严格地讲,这一理解在字面意思上就和原文不同。外侧“可达”腋中线,“可达”只是说有可能达到,并不是说一定能达到或者一定正好处于该位置,这是一个非常清楚的语文问题。其次,医学解剖教材(尤其是非乳房美容整形相关的全科解剖教材)的写作目的,是让未来的医生们认识一下人体各个器官都是怎么长的,将来好给人治病,并不是让医生们给大家设计内衣。因此它给出的器官位置一般比较笼统,偏重整体规律,以方便医学检查和治疗为目的,不会过度强调个体差异。“外侧可达腋中线”这样的说法,更多的是告诉医生,做乳房检查的时候,一般要观察到腋中线左右,才能基本确定乳房有没有问题,而不是规定每个人的乳房必须长到腋中线——如果也这样教条地理解“乳房内侧至胸骨旁线”,那么胸距近到“自带沟”的姑娘们难道是乳房畸形么。类似的说法,例如“正常乳房外侧轮廓从腋前线才开始往上拐”一类流言,也是缺乏科学依据的。解剖教科书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大致的范围,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不一样的,会在这个范围附近有一些变化。VenusianGlow博客上有关较宽和较窄的乳房底盘的对比,就给我们展示了这种个体差异(链接为国外网站,内有裸胸,上班上学时间慎点)。要了解自己乳房内外缘的位置,也请认真观察自己的形体,勿生搬硬套教科书。
类似的,乳房上下缘的位置也存在一些个体差异。“乳房位于胸大肌上”是一个非常粗略的整体性描述,更细致且严格的表述是,“乳房内侧2/3位于胸大肌表面,外侧1/3越过胸大肌边缘位于前锯肌表面,乳房的最下部覆盖于腹直肌上部的腱膜表面。但因个人发育、年龄及营养状况的不同,其范围大小会有很大差异”。Madson等人年的研究中,被试的乳房和胸大肌的下缘位置分别从第5肋到第7肋都有,且36%的被试乳房下缘低于胸大肌[4]。乳房下缘的位置可能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也可能有后天重力拉扯的影响,只要在一定范围内,也都是正常现象。
说完了乳房的位置,再来说一下乳房的外观和内在[1][3]。
乳房的表面中央是乳头,周围颜色较深的一圈是乳晕(这好像是句废话……)。乳晕表面有很多小凸起,内有乳晕腺,可以分泌脂性物质润滑乳头。乳晕皮肤与乳头平滑肌相连接,当受到外界机械刺激时,乳头肌反射性地收缩,可使乳头勃起,并挤压导管及输乳窦排出其内容物。
在乳房的里面,首先有一层皮下脂肪。脂肪占据了人类乳房的大部分,是乳房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可以说人类的乳房大小并不指示泌乳能力(进阶阅读:胸器,大并不是王道)。
脂肪层的下面是纤维组织包绕的15-20个乳腺叶,它们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乳腺叶的出口导管称为输乳管,它们向乳头前进,在乳头下方膨大为输乳管窦,然后末端变细,开口于乳头。每个乳腺叶可分为许多个乳腺小叶,乳腺小叶又由许多个腺泡组成。腺泡由近似立方体的乳腺细胞组成。哺乳时,乳汁由乳腺细胞分泌,聚集到腺泡内,由腺泡管排出,腺泡管汇集成小叶内乳管,再进一步汇集到输乳管,最后由乳头排出。
图4乳房的解剖结构[5]
乳腺周围的纤维组织还发出很多细小的纤维束(称为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分别向外连接皮肤和乳头,向内连接乳房后面的胸肌筋膜,对乳房起到支持和固定作用。乳房悬韧带在腺体的上半部较多,下半部较少,最低点的乳房悬韧带与乳房下皱襞相符合,而最顶点的则紧密联系着乳头及乳晕。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外力(如重力)的作用,乳房悬韧带作为支撑一堆结缔组织(脂肪、乳腺)的结缔组织,只会越来越拉长和松弛,表现在乳房外观上,就是下垂外扩(另外脂肪减少和乳腺萎缩也可能造成这个效果)。虽然理论上,用合适的内衣把重力平衡掉,减少悬韧带的不必要受力,似乎有可能缓解这一趋势,但目前尚无科学证据表明穿着内衣可以改善胸部下垂(听上去很伤感啊,被岁月的车轮碾过神马的……不过目前关于内衣对身体影响的研究很少,而且基本都没有分析穿对和穿错是否会造成差异,因此在这个问题上,需要验证的东西还很多。顺便说一句,某些流言中声称的乳房悬韧带用进废退,需要通过不穿内衣来“锻炼”的观点是不靠谱的:悬韧带和肌肉完全不同,如何锻炼一坨纯粹的结缔组织?你真的相信通过拉伸可以缩短乳房悬韧带么?)。反过来,承托不够或过度挤压的内衣由于给力不对,也可能会增加悬韧带和皮肤的负担。
图5乳房的矢状切面,以及乳房后隙的位置[2]
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有一道空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管,这一间隙叫做乳房后隙[2]。因为这一间隙的存在,乳房可轻微移动。这也就是为什么较小的钢圈可以达到“聚拢”和“挤沟”的效果。不过,这个移动的范围是有限的,首先不会满身乱跑,其次钢圈太小了,就不可能把乳房收进去,只会压在乳房上。凡事要适度:)
[1]柏树令.().系统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彭裕文.().局部解剖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方彰林.().乳房美容整形外科手术学.北京:北京出版社.[4]MadsenJr,R.J.,Chim,J.,Ang,B.,Fisher,O.,Hansen,J.().VarianceintheOriginofthePectoralisMajorMuscle:ImplicationsforImplant-BasedBreastReconstruction.Annalsofplasticsurgery.[5]Netter,F.H.().奈特人体解剖彩色图谱(王怀经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文来自ChocoNoir心理学专业,资深内衣爱好者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3.0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媒体及商业使用请务必事先征得作者同意。联系邮箱:bratistician
gmail.白癜哪里医院看白癜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