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各位师兄:佛医堂的公益课音频已全部转移到“考拉FM”上,烦请大家更改一下收听平台,会有点麻烦,但为了修行与健康绝对是值得的。
师兄们好!长寿听起来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对于繁忙劳碌的现代人来说,见缝插针地做一些养生小动作,就能有效缓解疲劳,对健康长寿大有裨益。今天给大家分享7个符合中国传统医学养生原理的小动作,简单易学,如果能长期坚持,必定能看到身体的变化。
1.远眺
远眺有助于眼肌放松,等同于给眼睛做养生操。
具体方法:在自家阳台或登上山峰,有规律地转动眼球和平视远处的楼顶、塔尖等景物。可以在远眺时转动眼球,眼动头不动,旋转运目10圈。
2.打哈欠
这个动作,可通过面部神经的反射刺激大脑,使大脑尽快清醒。
张大嘴巴与闭合嘴巴,能使面部40多块肌肉有节奏地运动,防止中老年人面肌萎缩。
具体做法:早晨起床后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将嘴巴最大限度地张开,向外哈一口气再闭合起来,合嘴时轻轻叩击牙齿。
3.转脖子
长期的不正确姿势易导致相关组织增生、损伤并最终导致颈椎病,老年朋友没事可以多做转颈操。
具体做法:完成颈部前屈、后伸、左旋、右旋等动作,速度尽可能慢,幅度尽可能大。
同时配合耸肩,努力让肩部靠近耳朵,然后再放下。
4.踮脚尖
久坐后,最好做一次“踮脚”运动,使下肢血液回流顺畅,不仅可避免下肢酸胀和麻木,也可以消除突然站立而发生眼前发黑、头脑发晕的现象。
具体做法:是两脚并拢,双脚跟提起,动作稍停,双脚跟下落,轻震地面。一起一落为一遍,注意保持平衡,反复做7遍。
参照南怀瑾老师思想设计的“佛医打坐垫”(打坐神器)
5.捏耳朵
耳为肾之外窍,通于脑,是全身经络汇集之处。经常摩耳,可以疏通经络、流通气血、平衡阴阳、增强听力,祛病养生。
具体做法:拎耳屏,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内向外提拉。扫外耳,双手把耳朵由后向前扫,听到“擦擦”声。
6.握拳头
《诸病源候论》讲,“握固两手,如婴儿握,不令气出”,意思是指握拳能保护体内正气、抵御外邪。
五禽戏的“猿摘”及八段锦的“攒拳怒目”等招式中均有握拳的动作,这些内容在佛医堂实修课里有教学。
具体做法:把大拇指向内横在手心,其余四指包裹大拇指而紧握拳头。同时全身稍稍用力,然后放开,重复进行50~80次。
拇指与中指接触的地方是劳宫穴,握拳时正好按压此穴,能起到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
7.咽唾
中医认为,唾液充盈,缓缓咽之,能润五脏,养肌肤,使人长寿。
具体方法:嘴唇微合,全身放松,用舌搅动口齿,一般是围绕上下牙齿运转,先左后右,先上后下,依次轻轻搅动各36次。
用力要柔和自然,然后用舌尖顶住上腭部1~2分钟,促使腮腺、舌下腺分泌唾液,待口中唾液满时,鼓腮含漱36次。漱津后,将口中津液分3小口咽下。
佛医修炼是走向身心健康的最佳方法,如您有疑难的健康问题,欢迎收听佛医堂的部分佛医养生公益课音频,更建议您创造机会来佛医堂参加现场学修。
欢迎您和佛医堂的义工编辑互动沟通!如您对我们有任何问题,请您在底部“写留言”,我们将会根据您的提问做相关编辑,以及在佛医堂公益课中回答。(责任编辑/宝妹)
佛医堂公益课分享《迷你禅观》公益课音频摘录
《南师读书会》音频分享和介绍
《佛医辟谷禅修课》讲座音频摘录
《青少年定慧力教育》讲座音频摘录
《佛医堂禅茶课》讲座音频摘录
《禅观与内功》系列实修课音频摘录
佛医堂流通处“佛医堂”是一个公益文化道场,这里80%的服务和教学项目都是不收费或只收场地等成本费用。而“佛医堂流通处”则对外提供一些精选的佛医修行用品结缘出售,以此实现对公益项目的一些经济支撑。
“佛医堂流通处”所销售利润均用于支持佛医堂平台的公益活动,您在本处的消费也是在供养佛医堂的文化道场,全体义工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声明
佛医堂 佛医堂公益团队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
▼点击“阅读原文”可到达佛医堂流通处微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