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脊柱疾病的神经学定位

近几年来,犬猫脊柱疾病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临床诊疗中。面对这类疾病时,如何对脊柱损伤的性质、位置、预后进行准确的判断,往往是整个诊疗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前的诊断多注重病史及临床症状,现在随着X光、脊髓造影技术及CT/MRI检查(后者在少数单位开展,但尚未广泛应用)的引入,诊断出的概率稳步提高,但仍有一定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将系统的神经学检查引入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过程,尽量在不提高成本的前提下准确的诊断出脊柱疾病。

脊柱疾病的症状多种多样,从较轻的、能自愈的阵发性疼痛和运动限制,到进行性恶化的、致命的瘫痪、抽搐甚至休克都有可能发生,在临床上容易与外周关节肌肉病变、胸腹腔肿瘤、胰腺炎、传染病的神经损伤等相混淆;并且病情发展变化非常快,往往数小时或数天内即可发生质的跨越,如从轻度疼痛到瘫痪,从后肢神经障碍到四肢全瘫,甚至从轻瘫到呼吸衰竭、死亡。X光检查对相当一部分脊柱疾病是没有诊断意义的,特别是摄片条件、投照角度、投照范围、动物在非麻醉状态下的的配合程度等因素,都会对疾病诊断造成很大干扰。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脊髓造影X光检查技术能够对脊柱疾病的发病部位精确定位,对损伤程度、性质进行判断,但该检查技术上有一定难度,对设备也有一定要求,检查时动物需要麻醉以避免二次损伤,因此短期内还无法被普遍应用;MRI、CT等检查因设备昂贵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没有广泛临床应用的可能。相比之下,无需专门设备、操作容易而又能系统检查脊柱损伤的位置、性质、预后的神经学检查方法具有很大优势,对提高犬猫脊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神经学检查,就是通过对特定神经控制、影响的器官的检查来反映、揭示特定神经的功能状态,具体到脊柱疾病的神经学检查,就是指通过对受特定脊髓节段及神经根支配的肢体、皮肤等器官的检查来分析脊髓、神经的损伤位置、性质和程度。

1初步检查

在开始神经学检查之前,需进行一些重要的初步检查,它们虽然不属神经学检查的范围,但其结果可对之后的神经学检查具有指导意义,甚至影响最终确诊结果。

1.1体征检查

包括年龄、性别、品种和日常活动类型。与病史调查,体格检查和神经学检查配合使用时,体征描述可为界定脊椎病的类型提供重要信息,并决定要制定什么样的诊断方案。

1.2病史

详细记录畜主对临床症状发生发展的描述,这些记录可影响鉴别诊断的内容以及诊断方案。发病急,发展迅速的神经症状常与外伤、感染性疾病或急性炎症性损伤相关联,在这些病例中,临床症状一般在2至48小时内达到高潮,而相对于疾病的发作,康复则显得较为缓慢。发展较为缓慢的神经症状往往与退行性疾病(如德国牧羊犬的退行性脊髓病)或肿瘤相关联。临床症状的发展常持续数周或数月,虽然其间会有短暂的反复,但总体临症将随时间的推移而恶化。不发展的神经症状提示可能是先天性障碍。这种相关性只具有指导性意义,并不绝对,例如脊髓肿瘤也可引起临床症状的急性发作。此外,患病动物之前的类似症状的诊断结果及本次发病与上次发病的时间间隔也具有部分借鉴意义。

1.3体格检查

对疑似患有脊椎疾病的病犬进行体格检查的首要目的是要排除与脊椎病容易混淆的疾病。疼痛、卧地不起(轻瘫或瘫痪)、虚弱和步态异常是脊椎、肌肉骨骼、外周神经肌肉或代谢性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一些代谢性的、心血管的、肌肉骨骼的疾病与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如阿狄森氏病、中毒性子宫蓄脓、心血管功能障碍、双侧十字韧带断裂等)。将腰荐部疾患引起的疼痛归因于髋部的骨关节炎是将脊椎问题错判为肌肉骨骼问题的一个常见范例,假如腰荐部疾患未得到确诊,将对病犬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而将肌肉骨骼问题误判为神经系统疾患的一个范例是将双侧前十字韧带断裂误诊为神经系统疾患。在这样的病例中,一些不必要的诊断程序不但价格高昂而且常置病犬于险境,细致的体格检查可帮助确认临床症状的根源,详尽的骨科检查对认定肌肉骨骼异常也是必不可少的。体格检查的另一作用是用于发现一些非脊椎性病症,这些病症决定了一个具体的病例该如何处理。比如,在诊断或外科手术过程中,如果病犬伴发有心血管疾病,在进行麻醉时,就需做慎重考虑。

2临床症状的神经学分析

对患病动物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例如精神状态、步态和肌肉状态等进行分析,有助于下一步的诊断。

2.1精神状态

多数脊髓功能异常的病犬具有正常的精神状态,但伴发疼痛症状时,往往会表现出萎靡、抑郁、警惕性增加、神经质等。

2.2步态

认真地评估步态可以帮助兽医找到其步态异常的原因,可为区别肌肉骨骼性原因和神经性原因提供重要线索。评估动物步态应选择有良好立足点的地方进行,在动物一侧观察,让动物远离医生向前运动、转圈并后退。控制步态和姿势的神经系统组织结构很复杂,包括大脑、脊髓和外周神经。本体感觉(定位意识)是一种能辨认肢体与身体其他部位的相关位置的能力,本体感觉缺失、脚的错位放置、指甲的磨损,这些都可能与脊髓水平的损伤有关系。轻瘫是自觉运动缺失的表现,它可能是单瘫、截瘫、四肢轻瘫或轻偏瘫,这是由于从大脑皮层穿过脑干到达外周神经的自主运动径路被中断,以一侧为轴转圈通常由脑干尾部受损所致,头部倾斜且转圈通常表示前庭系统受伤。共济失调不是轻瘫、痉挛或不自觉运动,而是缺乏协调能力,任何水平的损伤都能导致共济失调,但通常与小脑、前庭和脊髓损伤有关。辨距不良以运动过长(伸展过度)或太短(伸展不足)为特征,通常为小脑和脊髓损伤所致。

2.3肌肉的大小、张力和力量

对肌肉的评估往往与其他反射测试一起进行,对肌肉的评估在区分下位运动神经元(LMN))疾病和上位运动神经元(UMN)疾病时非常有帮助。发生LMN疾病时,肌肉张力减少,肌肉迅速萎缩;而在UMN疾病时,肌肉张力增强(特别是伸肌张力),但慢性UMN疾病肌肉可发生较轻的废用性萎缩。UMN疾病时肌肉仍有力量,而在LMN中肌肉力量下降或消失。局灶性肌肉萎缩对于定位脊髓病变非常有用,因为我们对于支配肌肉外周神经的腹侧神经根的起点已经非常清楚(见表1)。

表1颈膨大、腰膨大腹侧神经根对外周神经及肌肉的影响

外周神经

脊索节段

肌肉

颈膨大

膈神经

C4C5C6C7

膈肌

臂头神经

C5C6

臂头肌

肩胛神经

C5C6C7

冈上肌、冈下肌

肩胛下神经

C6C7

肩胛下肌

肌皮神经

C6C7C8

臂肌、臂二头肌、喙臂肌

腋神经

C6C7C8

三角肌、大圆肌、小圆肌、肩胛下肌

桡神经

C7C8T1T2

臂三头肌、桡侧腕伸肌、尺骨外侧肌、指伸肌

正中神经

C8T1T2

桡侧腕屈肌、指屈肌

尺神经

C8T1T2

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

胸前神经

C6C7C8

胸浅肌

胸长神经

C5C7

腹侧锯肌

胸背神经

C7C8T1

背阔肌

胸外侧神经

C8T1T2

躯干皮肌

胸肌后神经

C8T1T2

Caudalpectoral

腰膨大

股神经

L3L4L5L6

髂腰肌、股四头肌、缝匠肌

闭孔神经

L4L5L6

闭孔外肌、耻骨肌、股薄肌、内收肌

臀前神经

L6L7S1

臀中肌、臀深肌、股阔筋膜张肌

臀后神经

L7S1S2

臀中肌、臀浅肌

坐骨神经

L6L7S1S2

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腓总神经

L6L7

腓骨长肌、趾伸肌、胫骨前肌

胫神经

L7S1

腓肠肌、腘肌、趾屈肌

阴部神经

S1S2S3

肛门外括约肌

3神经学检查

神经学检查的目标首先在于确定是否存在神经系统问题,然后是定位病变部位。了解脊髓的分段解剖以及如何解读神经学检查的结果是定位病灶的关键。

3.1病灶定位

基于神经学检查,常可将病灶定位在四段脊髓的其中一段或马尾上。这四段分别为前颈段(C-1-C-4),颈胸段或颈膨大(C-5-T-2),胸腰段(T-3-L-3),和腰荐段或腰膨大(L-4-S-2)。支配前后肢的外周神经的腹侧角运动神经细胞分别位于颈膨大和腰膨大。这些腹侧角运动神经细胞的病变常可引起下位运动神经元(LMN)疾病的症状(无力、软瘫、牵张反射和伸肌反射的抑制和严重的肌肉萎缩);当病变处于这些脊髓段的前方时,上位运动神经元(UMN)对腹侧角运动神经细胞的影响将被切断,从而引起UMN疾病症状(强直性轻瘫或瘫痪、牵张反射和伸肌反射过强、没有肌萎缩)。由于膈神经发源于颈膨大(C-5-C-7),这一位置的病变可引起膈肌麻痹。T-1-T-3段脊髓的病变可引起霍纳氏综合症。这样,兽医师就可以根据神经学检查所认定的病症来定位病变所处的特定脊髓段。

检查时,我们先要确定哪条腿是正常的,哪条腿有异常(见表2。)如果不正常,那么就应留意对侧肢是否也有相同的异常,如果有差异,那么到底有何不同,因为受严重影响那条腿同侧的脊髓也往往受到严重影响。如果前后肢均不正常,则应确定哪些具有UMN症状,哪些具有LMN症状。当前后肢都有UMN症状时,病变肯定在C-5脊髓段的前方。如果前肢有LMN症状而后肢有UMN症状则说明病变在颈膨大(脊髓段C-5-T-2)。当前后肢都表现出LMN症状时,说明脊髓内存在多个病灶或者存在外周神经肌肉疾病。如果前肢有UMN症状而后肢有LMN症状,说明多段脊髓受影响或存在弥散性病灶。前肢正常而后肢有UMN表现时,说明T-3-L-3脊髓段受影响。前肢正常而后肢有LMN表现时,提示L-4-S-2或马尾受到影响。

表2前后肢神经学异常所能进行的脊髓节段病变定位

前肢

后肢

C-1~C-4

异常UMN

异常UMN

C-5~T-2

异常LMN(但也可能显示正常或LMN)

异常UMN

T-3~L-3

正常(希夫-谢林顿综合征时前肢僵直,表现UMN症状)

异常UMN

L-4~S-2

正常

异常LMN(但膝跳反射增强)

有三种特殊情况可以导致定位错误,了解这些情况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第一种情况是当病变在T-3和L-3之间时前后肢表现出UMN症状。希夫-谢林顿现象使后肢具有UMN症状,同时使前肢处于伸肌强直状态(UMN症状)。腰膨大部的边缘细胞投射的上行纤维其突触位于前肢伸肌对侧的下位运动神经元。这种上行系统正常状态下具有抑制功能。此上行径路的突然断开将引起前肢的伸肌强直。而前肢的其他神经机能表现正常。第二种情况是当病变位于颈胸区域时,前肢表现正常或有UMN症状,同时后肢具有UMN症状;在这一区域可能有病灶对上行径路造成压迫,但对腹侧角运动神经细胞影响很小或无影响。原因可能在于颈部区域脊髓和椎管之间的空间要比脊髓的其他区域要大。第三种情况是当病变位于腰荐膨大或马尾时,前肢表现正常,后肢的膝跳反射增强(UMN症状)。由于病变的存在,由坐骨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或处于软瘫或轻瘫状态,从而引起膝跳反射增强。因为在正常的动物中,由坐骨神经支配的肌群可对抗由股四头肌收缩引起的膝跳反射,假如病灶位于L-4脊髓段的后方,支配股四头肌的神经(股神经)不受影响,而坐骨神经的腹侧角运动神经细胞将受影响,这样对抗股四头肌收缩的力量就会减弱或消失,从而使膝跳反射增强。通过细致的检查,可以将腰荐段神经损伤引起的膝跳反射增强与L-4脊髓段前方病灶引起的反射亢进相区分。如为腰荐或马尾疾病,屈肌反射将减弱或消失,坐骨神经支配的肌群张力下降并萎缩,提示腰荐脊髓或马尾神经的其他神经异常还包括:会阴反射减弱或消失,与LMN功能障碍相关的大小便失禁,以及腰荐区感觉过敏。

另外,必须要注意的是,对疑似有脊柱疾病的病犬进行详细的神经学检查前,先应对其脊柱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当脊柱病区可能不稳固时(如脊柱骨折或椎间盘不稳定),我们应避免进行能引起进一步压迫脊髓的操作,以免造成脊髓、神经的损伤加重。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偏方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比较专业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jux.com/wsfl/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