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古稀的王骧腾仍然坚持学习,每次都会记笔记。
立志从医医海无涯勤学习王骧腾之所以踏上医学路,和他年少时生的一场病有关。
年夏,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15岁的王骧腾到县城一中参加升学考试时,患上了疫毒痢,高烧昏迷、不省人事。此病极为凶险,古医书上这样记载:“病此者,多死少生。”
在鬼门关前徘徊的王骧腾半夜终于醒来,朦胧中,只见灯火摇曳,班主任黄老师和一中校医费医生守在他身旁,不停地给他擦拭酒精降温。直到第二天清晨,病情有所缓解,黄老师又用医院住院治疗。
当时医疗条件简陋,黄老师和费医生苦熬一宿将王骧腾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实属不易。历经此难,死里逃生的王骧腾感悟深刻,矢志学医,悬壶济世,回报社会。年,他如愿以偿,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
年,祖国西南边陲,大学毕业的王骧腾被分配到云南省铁路修建指挥部。那里不光生活条件艰苦,一年的劳动锻炼也颇为考验人。干锻工的王骧腾,每天围着炉火、抡着铁锤打铁,常常累得浑身酸痛、辗转难眠。即便如此,他仍坚持学习,一到休息日心思全在看书上,已至在云南昆明待的近3年时间里,一个旅游景点也没去过。
劳动学习之余,他更注重学以致用,每天利用闲暇为工友和一起分配来的大学生看病,最多时一天接诊十几个,疗效佳、反响好。后来,他在昆医院工作了一年多,因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
深感医海无涯,爱读书、勤学习这个习惯陪伴王骧腾一生,也影响着身边人。“老师爱学习,坐诊时只要不忙,就会翻看中医典籍,手写的学习笔记有七八十公分厚。若有新的收获也会传授分享,让我抄写学习。”医院主任医师张继磊说。
即使年逾古稀,王骧腾依然学习不辍。6月6日,记者见到老人时,他的包里就放着一本新编的中医学基础教材。“现在的中医学教材编写得很好,虽然年岁大了,也要跟着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学习。”王骧腾笑着说。
苦干实干全新舞台崭头角王骧腾在为患者诊脉。
年,王骧腾从云南调到焦作,医院唯一的中医本科生。虽然人在中医科,但他身兼重任,同时在内、外、妇、儿及传染科病区搞中西医结合治疗。全新的领域、未知的天地,激发了他的昂扬斗志,干劲十足,如鱼得水。
年,我市卫生部门举办为期一年的全市首届西学中班,学员医院的骨干,31岁的王骧腾被抽调担任教学负责人。然而,任务艰巨,条件有限,困难重重。
师资匮乏,自己上!王骧腾承担了半数授课任务。
没有教材,自己写!王骧腾常常备课到深夜,忙得没有双休日,半年没有给远在山西老家的妻儿写过一封信。
没有一分钱补助,王骧腾也从未抱怨,苦干实干,夜以继日忙碌。
“那时拼着一股劲,一定要干好工作。”回忆起当年的情景,王骧腾至今感慨不已。
付出终有回报。培训班结束时,王骧腾的教学水平和敬业精神得到学员们的高度认可。教学相长,他的中医理论水平也进一步提高。初试啼音,他在我市中医界崭露头角。年,市医药学术委员会成立,王骧腾成为唯一一名中医代表,后来又当选省中医学会理事。
躬耕杏林创新探索成果丰年,医院成立。被派到医院工作的王骧腾作为开院功勋,医院发展,更迎来自己事业的黄金期。
彼时,急诊对中医来说是弱项,特别是急诊中的心血管疾病尤为凶险,病情急、死亡率高。作为内科病区负责人的王骧腾,选择专攻心血管疾病,北上南下进修学习,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彼时,王医院宿舍十几年,以院为家,无怨无悔,一心扑在工作上。
中医药事业离不开矢志创新。在数十年临床工作中,王骧腾刻苦钻研、兼收并蓄、探索创新,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效果显著。他创立益肾疏肝法治疗冠心病,标本兼治,解决了西医治疗中的难题,凸显了中医疗法优势,为许多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西药高昂医疗费、无奈选择中医求治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他结合临床,研制出多个专方专药,享誉怀川、传遍全国。
探索创新还体现在他学习借鉴古方,融合新知,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妙解沉疴。
为治好山西老家邻居的银屑病顽疾,他查阅大量临床资料,制订治疗方案,成为银屑病治疗能手;他曾治愈多名不孕不育症患者,为多个家庭带来欢笑和希望,有的患者家属感动得甚至请他为新生儿取名;他还曾用当归拈痛汤古方,为怀孕6个多月的孕妇治好严重湿疹;他创制狼毒枣,用于淋巴结核等病治疗,效果理想。
躬耕杏林多年,王骧腾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不仅撰写大量医学论文、参编多部医学著作、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奖,更在实践磨炼中成为中医名家,身体力行证明中医大有可为,为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贡献力量。
“中西医各有所长,中医药是咱的宝贝,要好好挖掘整理古人留下的东西,发扬光大。”王骧腾语重心长地说。
德技双馨矢志岐黄济苍生王骧腾在和医院年轻医生交流。
王骧腾在门诊一线40多年,医术渐为群众所信服,四方求诊者日踵于门。深知为医者责任重大的他,对待求诊者总是尽心尽力、认真细致。
25年前,一名患有肝腹水的中年女子从山西慕名来找王骧腾看病。来焦作前,已花费1万多元仍未治愈的她,甚至把后事都已安排好,身上只有元。元,当时仅够打4支蛋白针,这可咋办?王骧腾既要为患者精打细算,又要想办法运用中药进行治疗。为减轻患者负担,他还把药拿回自己家里煎。5天后,患者病情出现转机,20天后腹水消失,整个治疗只花了元。
中药附子有毒,临床上常使用。王骧腾曾多次以身试毒,以了解药的效能和毒副作用。“给患者开处方用那么大量,必须得自己尝试,才能保证用药安全。”王骧腾说。
治疗一名下肢肌肉萎缩的末梢神经炎患者时,王骧腾要用有毒性的马钱子配药。马钱子必须经过加工,因担心患者中毒,王骧腾便在家里加工配制马钱子制剂,先煮后切片,晾干后再油炸,工序十分繁琐。家人怕药物污染炊具,为此没少埋怨他。
严谨负责的王骧腾,处处彰显医者仁心,更为年轻医生树立榜样。然而,德技双馨的他却从不让患者送锦旗。在他心中,老百姓的口碑就是对医者最高的褒奖。
一生痴心中医事业的王骧腾,现在已退休多年,但仍积极发挥余热,坚守临床一线,每周上班三个上午。他时刻谨记做人要对得起良心这一座右铭,更不忘感念党的恩情。
“要不是党的培养,我也上不了大学,更不会有今天的成绩。”王骧腾感叹。
在喜迎建党百年华诞之际,悬壶近五十载、一生矢志岐黄、多项荣誉傍身的王骧腾,被医院推荐为焦作市卫生健康系统作出突出贡献共产党员。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爱红摄影报道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版权声明:本文为《焦作日报》( 统 筹:王 鹏
主 编:王晨光 编 辑:牛守明
责 编:赵晓晓 校 审:薛 莹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