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治疗案例

运动神经元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一、脾胃虚损

脾为后天之本,津液气血生化之源,主四肢肌肉主运化主涎;胃主受纳,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布散于全身。脾胃虚弱,或因病致虚,由虚致损、损伤脾胃,使脾胃受纳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不足,无以生肌,四肢不得禀水谷之气,无以为用,故出现四肢肌肉萎缩,肌肉无力,甚至吞咽困难,咀嚼无力,口张流涎。脾虚累及肺脏、肺主气主声,故出现语音含糊,构音不清,呼吸气短。

  

二、脾肾虚损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生髓,先天禀赋不足,精亏髓少,或劳倦伤肾,肾气亏虚,不能温煦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以濡养肌肉筋脉,即出现四肢肌肉萎缩、肢体无力。肾为作强之官,肾气之充沛,又需脾胃之补养,脾肾两虚则骨枯髓虚,形瘦肉萎,腰脊四肢痿软无力。

  

三、肝肾阴虚

肝藏血,主筋,主风,主动;肾藏精,主骨主髓。先天不足,肾精亏虚,或房事不节,或劳役过度,精损难复,阴精亏损,虚阳浮动,肝血不能濡养筋脉,虚风内动,故见肌束颤动,肢体痉挛。但凡肌肉震颤跳动,腰反射亢进者,责之于肝。 

 

四、湿热浸淫,虚实夹杂

脾土恶湿喜燥,肝脏体阴用阳,肺朝百脉,通调水道。脾虚失运则聚湿化热,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由是阴火内炽。阴火主要是下焦肝肾之火,肝经湿热浸淫,流注于下,筋骨萎软无力。另外,脾胃虚弱,内生湿热,阻碍运化,精微物质不能上输于肺,百脉空虚,肌肉组织失养。故本型为虚实夹杂之证。

医案举隅

例1:傅某某,女,36岁,初诊:年12月21日。主诉:四肢肌萎缩无力1年余,构音不清1年,加重2月。患者于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无力,握力及灵活性差,症状逐渐加重,向上发展出现右上肢抬举无力,不久左上肢亦出现无力,并且伴有肌肉跳动,年10月开始出现构音不清,言语含糊,并相继出现饮水呛咳,进食缓慢。双上肢无力逐渐加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双下肢亦出现无力,行走不便,蹲起及上下楼费力。年4医院,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予以“利鲁唑”口服,服用1周因副反应太大而放弃,为进一步诊治,来我处就诊。

刻下:患者神疲乏力,言语含糊,双上肢抬举无力,双手指无法伸展,握力及灵活性差,肌跳,伴构音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及进食缓慢,食欲差,夜寐不安,大小便正常。查体:神志清楚,构音障碍,双上肢肌张力增高。舌淡红,苔薄,脉细弱。

患者中年女性,平素饮食不节,后天失养,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乏源,故见神疲乏力,构音不清,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精血不足,筋脉失于濡养,故至双上肢抬举无力,筋脉拘急,则双手指无法伸展,握力及灵活性差,处于MND早期阶段,证属脾胃亏虚,肝肾不足,治以益气健脾,补益肝肾。

药用:黄芪30g,白术12g,陈皮6g,升麻9g,党参18g,茯苓18g,熟地9g,山药30g,牛膝18g,山楂12g,甘草6g,当归12g,葛根27g。

二诊:服用30剂后,肌跳明显好转,食欲增加,自觉身体状况较前有所改善,现一直门诊治疗,病情并无继续恶化,证见平稳。

例2:吴某某,女,65岁,初诊:年11月18日。因肢体无力1年余就诊。患者年10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肌力进行性下降,可行走,年7月双下肢已不能站立,双上肢继以出现无力,不能移动抬起,言语清楚,无饮水呛咳,医院诊治,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予以辅酶Q10、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等营养神经,康复训练后病情未见明显好转,遂来我处。

刻诊:面色萎黄无华,四肢软弱无力逐渐加重,神疲肢倦,肌肉萎缩,少气懒言,四肢不温,无头晕头痛,无四肢疼痛,无饮水呛咳,无胸闷胸痛,无进行性消瘦,纳呆便溏,夜寐安。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辅检:年7月7日行肌电图检查:提示神经源性损害肌电改变,累及上下肢肌和T8椎旁肌以及斜方肌。脊髓前脚细胞损害可首先考虑。患者老年女性,脾胃虚弱,气血运化失调,气血不足则肢体筋脉失于濡养,故见四肢无力;脾胃气虚,运化失职,故见纳呆便溏;脾虚化源不足,肾阳亏虚,不能充达、温煦肢体、肌肉,则见神疲肢倦、四肢不温;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故见面色萎黄无华;脾气虚,气血化生不足,脏腑功能衰退,则见少气懒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亦为脾肾阳虚之征,患者已经进入MND的中期,治以补气健脾,培补元气,温肾扶阳。

处方:黄芪45g,白术12g,陈皮9g,升麻9g,柴胡9g,党参18g,茯苓18g,鹿角胶霜9g(先煎),肉苁蓉9g,桂枝12g,制附子6g(先煎),山药3g,牛膝18g,杜仲9g,黄芩12g,甘草6g,当归12g。

二诊:患者面色面色稍有光泽,神疲肢倦稍有好转,四肢不温减轻,自觉四肢较前有力,胃纳可,二便调,夜寐安。舌淡苔薄白,脉细。继续原方治疗。此后复诊,证见稳定。

对于MND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从中医药中探索有效方药,有重要价值。通过理论加临床总结出补气法贯穿治疗运动神经元病始末,根据临床具体变症,佐以温阳、滋阴等方法,在治疗此病中具有一定的成果,能从整体上缓解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身体状态、生活质量,延缓病情的发展。

预防常识:

本病为一进行性疾病,但不同类型的病人病程有所不同,即使同一类型病人其进展快慢亦有差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平均病程约3年左右,进展快的甚至起病后1年内即可死亡,进展慢的病程有时可达10年以上。成人型脊肌萎缩症一般发展较慢,病程常达10年以上。原发性侧索硬化症临床罕见,一般发展较为缓慢。死亡多因球麻痹,呼吸肌麻痹,合并肺部感染或全身衰竭所致。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jux.com/wszz/79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