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跌倒,除了髋部和大腿,还有两个地方

骨折的风险和年龄有关,根据一项统计,在50岁以上的女性中,有50%至少会发生一次骨折,这是因为女性的骨骼比男性更小,骨密度也低。再加上更年期雌激素的变化,骨密度比男性流失得更多。男性的骨折风险要低一些,大约25%会在50岁以后至少有一次骨折。老年人容易在以下四部位发生当跌倒骨折。

髋部骨折

髋部骨折和老年人容易跌倒有很大关系,随着上了岁数,老年人视力和平衡力都会降低,同时骨骼的质量变差,骨密度下降,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萎缩,从直立姿势跌倒容易引起髋部骨折。这种骨折对老年人的危险性极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危险并非来自骨折本身,而是老年人会因骨折数月不能下床,很可能导致有痰吐不出来(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继而发生生命危险。不慎跌倒后出现以下症状,应立即就医:

无法站起来或行走。

臀部或腹股沟剧烈疼痛。

一侧臀部和下肢不能负重。

臀部及其周围有瘀伤和肿胀。

受伤一侧的腿较短

受伤一侧的腿向外偏。

大部分髋部骨折都是跌倒引起的,但也有少数老年人并没有跌倒,只是站着扭转身体就可能导致骨折,也应予以警惕。髋部骨折基本上都要尽快做手术,进行修复或者关节置换,越早手术效果越好。

股骨干骨折

股骨即大腿骨,下肢中最长和最坚固的骨头,一般情况下难以折断,但对于骨骼质量差的老年人就不一样了,绊倒和跌倒可能导致股骨干骨折。根据一项研究,60岁以上老年人在冬季,早晨6到12点,在室内容易发生这种骨折,骨折发生后可有以下症状:

剧烈的疼痛。

受伤的腿无法负重。

肿胀,淤青,看起来畸形。

触摸大腿时疼痛会加剧。

大腿、小腿、脚踝、脚、膝盖发麻。

医生会首先检查是否有伤口,这种骨折通常伴有出血,如果不及时治疗,断骨会从皮肤刺出来,造成更大的创伤。股骨干骨折通常都要动手术,手术越早越有利,如果是开放性骨折,那就更加紧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此类骨折的老年人,还建议仔细检查肋骨和椎骨,以避免误诊和遗漏。

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是前臂双骨之一,老年人跌倒时用手伏地,容易引起这个部位的骨折,严重的可出现餐叉状畸形,即腕部背侧隆起,掌侧突出。它的症状主要包括:

触摸时立即疼痛或伴有压痛。

手腕周围瘀伤和肿胀。

手和腕部活动受限等,通常不能弯曲手腕。

手指也可出现麻木刺痛感。

这种骨折可轻可重,如果没有明显移位,可用石膏或者夹板外固定数周,如果已经出现了骨折移位,就要考虑做手术了。

舟状骨骨折

同样的,舟骨骨折也是跌倒时手臂伸展造成的,手腕上八块小骨头中的一块骨折,即舟骨骨折,通常会有这些症状:下图标记处或附近,以及手腕的拇指侧肿胀和疼痛。当患者移动拇指或手腕,尝试捏、抓、推,拉动作时,疼痛会加重。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舟状骨骨折的疼痛并不明显,容易被当做手腕扭伤。

如果手腕疼痛在受伤后一天内没有消失,就可能是骨折的征兆,医院检查,及时治疗舟状骨骨折有助于避免可能的并发症。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jux.com/wszz/11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