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心何在患儿久咳不愈花费上万元,专家开

当为了流量,不惜破坏医患关系的选择夺人眼球恶臭标题时,我就想问问你们这些媒体和记者:你是否还记得你的前辈说过的话,是否还对的起你手中的笔和心中的道义?4月9日,一则“8岁男孩久咳不愈花费上万元,专家开1.88元药品4天治好“的新闻上了热搜。说是杭州一名8岁男孩,久咳不愈,医院,2个月花费了上万元,但病情依然不见好转。最终,医院治疗,专家仅给开了1.88元药品,孩子就恢复得差不多了。一块多钱,就能治好上万元也不愈的病,你信么?别说,还就是有人信,而且还有很多人信。只要标题起得好,流量苏堤冲得倒。世界上知道不重要,真相也不重要,相信才重要!这篇报道,仅点赞数就将近10万,转发的媒体更是不尽其数。实际情况呢?孩子是不典型百日咳。百日咳,顾名思义就是病程长,能长达3个月,一百天左右,所以称作百日咳。医院的时候,时间已经快两三个月了,给孩子看病的赵仕勇主任称:“看到之前医生用了不少消炎药效果不明显,才尝试选用老药,对孩子有用,就是最好的结果。真不是我的水平要比别的医生高明。"当然,还有一点,报道没说,那就是,在用药前,除了以前医生的用药信息数据外,赵主任还对患儿取样做了血液抗体检测,最后才确诊是百日咳。也就是说,赵主任之所以给这孩子用药不走寻常路,是因为看到其他医生一些常规治疗手段已经用尽了,在此基础上完善了一些检查,才另辟蹊径,出一次奇兵。但是,这些具体细节,所有的报道,都避而不谈,选择性忽视?憋着坏的装傻!而至于1.88元,是什么药?更是只字不提。但是,据业内专业医院儿科专家黄医生分析,可能是复方新诺明(SMZ-TMP)。因为,对于百日咳,国内临床多使用红霉素。但是有报道,近年来百日咳鲍特菌耐红霉素比例较高。所以,有学者撰文提出,临床使用红霉素静脉滴注近1个疗程症状仍无改善时,可考虑复方新诺明50mg/kg?d,分两次口服,疗程3~5d。感谢黄医生的抽丝剥茧,进一步的还原了事实真相。也就是说,孩子咳嗽病因是不典型百日咳,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治疗,花费了近万元以后,医院,接诊医生根据以往就诊资料和病程,进行相关诊疗排除,并完成一些检查后,给予了1.88元的复方新诺明口服,效果明显。这本是临床的一些常见现象,却被媒体用国画留白手法,晕染出“8岁男孩久咳不愈花费上万元,专家开1.88元药品4天治好”的流量新闻。这样的事情,近些年时不时就会冒出一些,恶心着医者,拉仇着患者。比如,去年此时,也有一则“医生用四毛钱的药治好血液病男童!家长:原本打算筹钱做骨髓移移植”的新闻,和这个1.88元药治好久咳不愈的病一样,刷屏网络。说是一四岁患儿,重度贫血,双腿肌肉大面积萎缩无法站立,诊断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四处求医,定期输血、激素化疗,先后花费了20多万元,几乎所有的医生,都建议骨髓移植。直到医院康复科的刘自强医生,才峰回路转。刘医生在给患儿体格检查时发现其神经系统一系列阳性体征,就怀疑是体内某种物质缺失或蓄积,既引起了造血系统又引起了神经系统的问题,这所有的症状都是一种病的多种表现。于是,对孩子进行了神经系统基因检测。结果证实了他的判断,孩子的确存在某个基因变异,从而导致“进行性桥延性麻痹综合征”疾病的发生。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延髓功能障碍以及重度泛发性肌无力和肌萎缩,后者可导致呼吸功能不全和独立行走能力丧失。该疾病的病因是由核黄素代谢所致,患者通过补充高剂量的维生素B2即可缓解病情。病因找到了,治疗就好办了,直接补充维生素B2就好了。结果,见证奇迹的时刻,终于在三个月之后到了。患儿的红细胞完全正常,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消失了,再也不用输血了,原本肌肉萎缩无法站立的孩子,也能慢慢可以行走了。问题是,患儿吃了3个多月的维生素B2,总计片,每片0.39元,花费不到元。即便终生服用,也累计花不了多少钱,毫无负担,更别说与骨髓移植的巨额费用相比了。这样一个全球也没几例的罕见病,却硬被媒体说成是“医生四毛钱治好了血液病”,你说气人不气人,缺德不缺德?其实,医院的赵仕勇主任,用1.88元治好了百日咳患儿,医院的刘自强主任用四毛钱治好了患儿的核黄素代谢病,这本来都确实是一件值得患者欣喜和值得医生参考探讨的病例。但遗憾的是,再一次被媒体发掘而疯狂带偏节奏,含沙射影的描述成医生道德层面的一次事件,进行无底线炒作,令人恶心且愤怒!毫无疑问,在诊疗过程中,这两位医生“党八股”式的检查,以及厚积薄发的知识储备和医学素养功不可没。正是在这种基础之上,他们才能展开对疾病诊断的进一步联想,这才应该是这些新闻的闪光点和传播要素。但是媒体却偏偏删掉这些重点过程,无视这类疾病的诊断艰难性和重要性,反而用带偏节奏,煽动情绪,给人一种““几万块钱的疾病只要一块多钱治好”、“几十万的血液病只要几毛钱解决”的即视感。这样的“选景取材”角度,所营造出来的新闻场景,拉大医患仇恨,撕裂医患关系,带给人们的读后体验和心理情绪,有多可怕?不言而喻!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中国医生有多难,又岂是如临薄冰如临深渊所能形容?可以说职场就是一个雷区,看病如同扫雷,步步惊心!中国医生承受着世人越来越严苛的技术和道德双重标准,活在患者日益增高的期许目光里。对于所谓的用最少的钱,看最难的病,一直是他们热衷于炒作和追捧之能事。在媒体看来,这个苍茫世界,杏林园内,没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越便宜越好的变态好医生标准,近些年,一直被他们别有用心的不断倡导,也不断的误导。居心不良,也其心可诛!咱们国家的医生太掉价了,媒体只关心药和器械值多少钱,根本不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jux.com/wszz/111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