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骨质疏松,骨头变得很脆,不能经常运动,甚至连日常家务劳动都应该能少则少,不然骨折了怎么办!”
相信这句话是很多骨质疏松患者对疾病的理解,以为尽量少活动才是防止骨折发生的有效措施,但这种理解是不是正确的呢?患有骨质疏松该如何运动才是科学的呢?
合理的运动对骨质疏松患者至关重要。
骨质疏松会引起中老年人骨质变薄、变脆、骨量减少,导致日常生活中出现骨折的风险增加。但长期不活动会进一步使机体骨关节无力、肌肉萎缩、身体平衡能力下降,这种病理现象则会更容易引起跌倒、骨折的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提出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三大原则,即补钙、饮食调节和运动疗法。因为骨骼的健康需要靠肌肉和骨骼的收缩运动去维护,长期运动可使皮质骨增厚,骨小梁排列更合理,并改善肌肉神经功能来提高平衡能力。因此,通过运动的方式调节骨骼功能,才能更加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
而且科学的运动不仅不会骨折,还可以使老年人更易执行日常生活,使跌倒或致重伤的可能性减小,有助于维持更长时间的独立性和减少重大残疾的发生。此外,运动或体力活动还可降低患痴呆症的风险,更好地感知生活质量,减少焦虑和抑郁。与他人一起体力活动还可增加社交参与和互动的机会。
因此,为了避免摔倒而选择“远离运动”并不可取。
但并非所有运动都适合骨质疏松患者。因此,我们整理了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联合发布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营养和运动管理专家共识》中的部分内容,希望能让骨质疏松患者获得一个科学的运动处方。总体的运动原则如下:
01
减少久坐,每周至少-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每周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或效果相当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组合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强度采用自我感知运动强度来衡量,共分为0-10级。
一般认为,运动时可以说话但不能唱歌为中等强度运动,运动时不得不为说几句话而停下来换气为高强度运动。
事实上,高强度的运动对于增加年轻人的骨量是有效的,对于一些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可能并不适用。因此,必须始终尊重运动的进展,对于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应避免引发骨折等运动损伤的活动。
02
鼓励进行多元化的身体活动,包括有氧运动、肌肉强化和平衡训练活动。
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适合所有骨质疏松患者,但年老体弱的骨质疏松患者,一定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和场地条件,决定运动方式和强度。
可居家进行的有氧运动有:步行;跳舞(社交舞);健骨操;慢跑、原地蹬地跑;有氧健身操;太极;骑自行车(固定);家居劳动(拖地、清扫、手洗衣服等);庭院作业(整理花坛)等。
肌肉强化型身体活动
肌肉强化型活动指能增强肌肉强度、力量、耐力和质量的活动。训练要求达到高负荷,即每次2-3组,每组8-12次,每周3次,每次45-70min。
如(1)推举杠铃;(2)推举、背部下拉、坐姿划船和旋转躯干;(3)带负重背包的背部伸展练习,腿举、长卧推、躯干伸展、屈肘、屈腕、反向屈腕、三头肌屈伸、前臂内旋和旋后。建议每周至少3次至少1年。
肌肉强化型运动,更适合年纪较轻的骨质疏松患者。
平衡训练活动
平衡训练活动可以提高抵抗身体内外因导致跌倒的风险,也有助于在出现跌倒的情况下降低骨折等的受伤风险。
这些平衡活动包括脚跟到脚尖走路、踏步走直线、顶书平衡走、从坐姿到站立的练习,以及使用摆动板加强背部、腹部和腿部的肌肉,改善平衡功能。建议每周进行3天或以上。
03
建议进行中等强度或更高强度的肌肉强化活动,每周2天或更多时间以使主要肌肉群参与,获得更多的健康益处。
能够带来额外获益的老年人运动
来自WHO发布的《世卫组织体育锻炼和久坐行为准则》
04
无论是户外还是居家活动,都要量力而行,应根据自身健康水平,决定身体活动的努力程度。当由于慢性病不能每周进行min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时,应尽其能力和条件允许进行身体活动。
需注意以下几点:
运动以不引起或加重疼痛的中等强度运动为主。应避免爆发性和冲击性的运动,还应避免扭曲、弯曲和挤压脊柱的运动。
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
老年女性和男性的跌倒风险都会增加,应多练习平衡能力。
因此,运动不仅不会加重骨质疏松和带来骨折风险,反而还是生活质量提高的首选方式,保持科学、合理、恰当的运动,再配合药物治疗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能动的时候,就千万别坐着啦!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身体活动.-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