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是我们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部位,它帮助支持起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你知道么?原来手也会“疲劳也会“累”。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经常需要使用手的朋友,劳损过度后会有手腕疼痛、手麻无力,更有甚者晚上睡觉手部麻醒,很多人会怀疑“是不是颈椎病”,其实,这有可能是腕管综合征(CTS),也就是老百姓俗称“鼠标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长时间的电脑工作者增多,家庭主妇,木工,厨师,程序员等经常用手的人群易高发腕管综合征(鼠标手),人群发病率高达10%,且逐年上升,其中中老年女性占发病总人数的90%以上,关爱妈妈,从腕管综合征开始。
一
什么是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又被称为“鼠标手”,指的是由于腕部外伤、扭伤、骨折、脱位或腕部劳损等原因导致腕横韧带增厚,弯管内肌腱肿胀,或腕骨退变增生,使弯管管腔内直径变小,正中神经受到压迫,引起手指麻木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由于女性弯管管径相对男性而言较小,更容易发生正中神经压迫,所以女性腕管综合征发病率较男性高出三倍,所以妈妈们要多多注意!
正中神经皮支的功能主要是掌管拇指、食指、中指、半个无名指的皮肤感觉,所以当正中神经受到压迫时,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会感觉麻木、刺痛或呈烧灼样痛,尤其在手活动疲劳后加剧,局部性疼痛常放射到肘部及肩部,甚至睡觉中被痛醒、麻醒,在气温较高时疼痛多加重,手部活动或甩手后可症状减轻。
秋冬季节气温较低患指容易出现发凉、手指活动不灵敏、拇指外展障碍,偶发提物、拿物时突然手滑。
正中神经严重压迫者,患者易出现大小鱼际肌肉萎缩,甚至出现间歇性皮肤发白、发绀;病情再发展可出现萎缩性溃疡、指尖坏死等神经营养障碍症状,造成不可逆损伤。
二
如何判断是否患有腕管综合征
1.Tinel征:
在手前臂腕韧带近侧缘处叩击正中神经位,拇、食、中三指出现放电样麻痛感或蚁走感,即可判断正中神经有压迫即腕管综合征。
2.屈腕试验:
患者将双肘搁于桌上,前臂与桌面垂直,两腕自然掌屈。此时腕横韧带近侧缘将压住正中神经,腕管综合征患者短时间将感觉疼痛。
3.伸腕试验:
同样也是患者将双肘搁于桌上,前臂与桌面垂直,维持腕于过伸位,很快感觉疼痛者即为伸腕试验阳性,诊断腕管综合征。
三
如何远离鼠标手
1.习惯
对于长期需要用手的人群例如:家庭主妇、包装工、程序员等,在使用手时应该保持正确的姿势,即将手和手臂保持一条直线,腕部可垫支撑垫,避免过度用手,使用一段时间手部后应该放松手腕一小会,腕部注意保暖。
2.手腕放松保健操
手腕放松保健操是预防腕管综合征的有效方法,非常适合于常活动手部人群。
①.手腕转动
首先将双手握拳,两手伸直举起至胸前,以手臂为轴,双手绕腕关节做环绕运动,顺时针5圈,再逆时针5圈。
②左右对抗
两手手掌相贴合十,举至胸前,注意需要尽量保持肘部平齐,将右手轻轻推向左侧至感觉到轻微的拉伸感保持五秒,然后换左手。
③.上下转腕
同样将两手手掌相贴合十,举至胸前,保持两手手掌想贴,向下绕腕关节做环绕,直至感觉有轻微的拉伸感,保持5秒。
④.上下翻动
将两手手向前伸直掌心朝前,向上尽力弯曲手腕保持10秒,然后缓慢向下弯曲手腕,直至出现轻微拉伸感保持10秒。
⑤.指间关节训练
握拳然后伸展。
将五指合拢,使用一根皮筋套住手指远端,然后对抗皮筋阻力五指张开至最大角度,并保持2秒,然后合拢,重复10次,每次2-3组。
将一个网球置于手中,用力抓放,双手各反复10次,每次2-3组。
⑥.手臂放松
将前臂置于水瓶上,前臂向前发力让水瓶由手腕缓慢滚动至肘部,滚压的同时可以让前臂小幅度转动,动作要缓慢且轻柔,双臂各反复10次,每次2-3组。
四
腕管综合征如何治疗
1、保守治疗
轻症患者可首选保守治疗,例如最常选择的支具固定,正中神经的最小压力位是在手与手臂成一条直线的位置即中立位,持续固定3-4周,但由于很多时候中立位不能满足我们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常建议需要时松开,不用和睡觉时固定。
除支具固定以外还有局部封闭、针灸、熏蒸、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等保守治疗方式效果都还不错。
2、手术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也不用过于担心,就需要通过外科手术进行神经松解治疗,优点是疼痛消失快,恢复快。得益于内窥镜手术技术的发展,如今我们已经能通过微小的切口进行正中神经松解术,切口小,创伤自然也小。
总而言之,腕管综合征是一个妈妈们十分容易患上的疾病,虽然本身并不会很严重,但是体验感是让人十分痛苦的,所以喊上妈妈们一起来做预防操,让我们一起告别“鼠标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