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熙,姜贵云△(综述),倪家骧(校审)河医院康复医学科
目的:研究表面肌电图在下背痛(LBP)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下背痛患者,给予患者每周7次,持续2周的表面肌电信号监测下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d后采集患者在做半桥运动时痛侧竖脊肌(L3-4)和多裂肌(L5-S1)的肌电信号,取时域指标:均方根值(RMS)及频域指标:中位频率(MF),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竖脊肌、多裂肌痛侧与对侧时域指标RMS、频域指标M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竖脊肌、多裂肌痛侧时域指标RMS(分别为RMS19.18±4.56、8.20±2.67)较治疗前明显增高。痛侧频域指标MF较治疗前下降(分别为90.55±13.61、99.67±15.44)。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4.65±1.05、1.80±0.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表面肌电监测下康复训练后,可以有效的缓解疼痛,促进腰部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肌电图;下腰痛;康复评定
下背痛(Lowbackpain,LBP)是现代生活中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近5年流行病学的相关统计表明[1],80%的人一生中都曾有过腰痛的症状。导致下背痛的原因很多,病理机制复杂,其中腰部肌肉的疲劳和收缩能力下降可直接影响腰部脊柱的结构稳定性,造成椎间小关节及其周围韧带组织和椎间盘损伤,从而使疼痛加重。这可能是导致下背部痛的主要原因[2-4]。因此对于LBP的康复评定与疗效的评价有着重要的价值。表面肌电图(surface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分析技术是一项腰部肌肉功能评定方法,由于该方法在评定肌肉功能状态方面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靠性和无创性的优点,因此引起临床和康复医学研究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