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病魔无情地降临时,
有的人会选择放弃,有的人却毅然与之抗争。
当这种不幸降临到杨玲薏女士的家庭时,
她选择了与女儿一起坚强面对!
今天上午,荔湾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彭爱玲、副主席卜智群、秘书长李凌云,海龙街道办事处侨联秘书长李秀云、增滘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主任周结妹及众工作人员一起,探访了这个不幸的家庭,细心问候了杨玲薏女儿梁云英的身体情况,给予其精神上的鼓励,并为她们一家送上了慰问品和祝福。侨联主席彭爱玲(左)问候梁云英的身体情况。
当杨玲薏把工作人员带到女儿的房间时,梁云英正安静地躺在床上。她朝大家笑了笑,双手却无力地垂在枕边。29岁本是一位姑娘正值芳华的年纪,可如今梁云英却只能无奈地躺在床上,连翻身的力气也没有。
噩耗突降,父母与女儿一起面对年6月,梁云英发现自己偶尔会四肢乏力、不能行走,医院的治疗和反复诊断后,去年11月,医院医院确诊为肌无力症(肌肉萎缩),目前处于瘫痪状态。由于梁云英的父母已退休多年,两老只能靠每个月微薄的退休金来支付女儿高昂的医疗费。从确诊到现在,他们已在治疗和购置治疗仪器上花费了7万多元。
医院医院的出院记录及诊断书
杨玲薏说,平时每天都要给女儿煮药、喂饭、换尿片、翻身、锤背,为了更好地照顾女儿,杨玲薏与丈夫一起把床搬到靠近女儿房间的客厅,一夜下来夫妇两人就轮流上阵,一人负责在房间看守女儿,另一人就趁这时间到客厅小睡一会。漫漫长夜里,杨玲薏的家中总是两位老人家忙碌的背影,有时一忙就是一整夜。
杨玲薏的家中,客厅小小的床就是夫妻两人难得休息的地方。
为了能让女儿感觉好一点,两夫妇还用微薄的积蓄购买了电疗毯。“平时就让她躺在上面,希望能通过刺激穴位的方式,对治疗有帮助。”杨玲薏说。偶尔要带女儿出去办事时,杨玲薏的丈夫就会用电动轮椅,自己坐在后面控制方向。
杨玲薏家中的电动轮椅
身残志坚,民族英雄的后人小e了解到,杨玲薏和丈夫都是海外归侨,杨玲薏的母亲还是素有“当代花木兰”之称的民族英雄李月美。20世纪30年代,李月美女扮男装回国参加抗战工作,曾在当时总部设在贵州的“中国红十字会”当司机。她常冒着敌人的炮火抢运伤员,还经常在滇缅公路上抢运药品和军用物资。直到在一次执行任务时意外负伤,李月美的身份才被发现。后来,她改当护士,成为白衣天使,直至抗战胜利后才回到马来亚。
杨玲薏家中的一角摆着女儿昔日的照片。
杨玲薏常常把母亲李月美的英勇事迹讲述给女儿听,梁云英自小便深受影响。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梁云英总保持着积极乐观不服输的性格,即使是面对病魔,她也一直坚持着,就如杨玲薏坚信,女儿的病一定能治愈。
目前,荔湾区归国华侨联合会正积极为杨玲薏一家筹集善款,将在本月15日的侨界新春茶话会上发动募捐,有意向的个人或企业可以拔打以下工作、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让我们共施援手,
一起守护民族英雄的后人,
一起帮助这位坚强的姑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