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意识到健身特别重要的中产阶级来自欧洲马其顿乡村,名亚历山大,字大帝,号全欧洲统一战线霸主。
当他远远地在硝烟弥漫的古希腊战场上看到底比斯、斯巴达人的六七八块宛如奥林匹斯山上众神的腹肌与胸大肌时,心里一阵刺痛:靠,这才是流芳千古的英雄该有的轮廓与体脂率。
于是他朝身旁的马其顿指挥官使了眼色,命令众将士在剿灭希腊敌军的同时,一定要从他们的床头底下找到塑造这种身形的杠铃与私教课程表。
同时代的华夏沃土上,战国七雄们还在举着西周的鼎互相纵横捭阖着,来自山东的齐鲁,河北的燕赵,河南的韩魏都瞧不上秦国西北黄土高坡上的黢黑脸面。
但他们哪里知道,那时的秦国已经开始在有氧运动上运筹帷幄,以至于在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坑里,还能看到箭步蹲的秦国士兵,黄褐色的陶土与咸阳西北风的侵蚀也掩盖不住他们壮硕的臀大肌与腰腹核心力量。
时光飞逝,在积累了千年底蕴之后,“健身房”这棵来自西方资本主义的萌芽随着中国消费升级的浪潮迅速蹿成了参天大树,上至北上广深,下至县级市乡纷纷开花结果。
马克思说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现在,一个城市里面若是没有几个像样的健身房,不行,绝对不行。说明这地儿还没发展起来,众生在这方圆的红尘里全都是赚钱获利的拼命样子,没有健康生活的新潮姿态。
十几年前喊出的号子:“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引领了全民健身的风潮,而这全民健身带来了,满地健身房。
群体一多,歧视链条自然就形成了。
1.
首先,健身房本身就是结界。一个人锻炼如果不在健身房里完成,属于“健身散户”,不专业。即使是在奥森公园里享受山水一色的自然风光,穿着七八千的跑鞋每天奔跑七八公里的帝都小资产阶级,当别人问你一句:
“哎,你体脂率多少?”
一时蒙圈的你在健身房学员的眼里立刻跌下神坛,没有健身房归宿的孤魂野鬼,和普通公园里裸着上身在双杠上下翻飞的秃顶大爷,亦或是马路牙子上扭动腰肢的广场大妈一样。
你不专业。
所以健身房就是结界,甭管你练的有多差,跟别人“现在不行,我在健身房呢。”健身房这三个字算是将你的人生开光了,保佑了你的阶级属性与生活品质。
2.
其次,没报私教课的处在健身房食物链低端。私教课,三个字,是健身房里另一道门槛。在这个中产阶级的魔幻世界里,按小时收费是评价你生活的重要指标:在徐家汇工作压力太大看心理医生,性格不合找离婚律师抢夺千万家产,带着孩子上国际英语辅导课,找个家政阿姨带着口罩帮忙清扫庭院······这些服务恨不得扛着大钟表显示着小时价格。
包年包月的健身房兜售方式显然不是中产阶级的合理造型。私教课就不一样了,按课时收费,一个个穿着健身背心的教练们在一旁加油鼓劲儿,看着一摊摊肥肉甩动着、浸湿着。尤其是每节课结束后,教练掰着你的大腿,拉扯你的筋肉。你忍着疼没言语,心想这钱没白花,这些个被深夜加班空调吹紧的肌肉都在这里伸展开了。
而挡在你与镜子前的大学生,拿着杠铃哼哼呀呀没有教练管的凄惨样子,你看不下去了,扭过头来询问了一个专业问题:
“教练,我过会想吃个猪蹄儿。”
得到了斥责的反馈后,你心里舒坦了,这钱又没白花,这是为你好的。这俗世攘攘熙熙里,也就这个大个头的盘虬肌肉的教练真心对我好了。
3.
当然,同样是私教课,也有非常强烈的歧视链条:外来高于本土教练,外来又分韩、港台与欧美。
顶端是韩国教练,剪着圆寸,普通话还说不利落。人家那细细长长的单眼皮和白皙的皮肤透露着韩剧的背景色彩,跟着他练,你就是韩剧里的男女主角。重要的是,人家是亚洲人,懂得我们这些个黄种人的柔弱。
然后是港台教练。声音软糯,“先生小姐”这么叫着,透露着港台的健身文化和理念。说不定谁就曾经遇见过不知名的小明星,你心里窃喜,完蛋,竟然和明星一样的待遇,那几周后的身材说不定都能在超级碗的开幕式上跟着碧昂斯跳三天三夜了。
最后才是欧美教练。欧美的肌肉男是最多的,但那种敦实的美感中国人很难欣赏的来。于是遇见这种教练,你就会心里有些忐忑,认真拒绝了蛋白粉和什么泵,你看着他那36E胸肌困惑了很久,准备去和隔壁那个来自牡丹江的教练再讨论一下深蹲的技巧。
4.
最后,环境、教练都有了的时候,歧视链轮到了锻炼者我们自己身上。
主要包括三个纬度:嗓门,汗腺和脸。
嗓门小的歧视嗓门大的。尤其是那些个举着杠铃哑铃喊得人尽皆知的人,简直是丢尽了中产阶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价值观。嚎得脸红脖子粗,青筋暴露,引得女性纷纷侧目,到头来连个三十公斤都没举起来的人也是有的。
生活那么多压力,哪一件不都令人喘不动气,起不来身。谁不都是咬着牙口,憋着血脉,硬扛过来的。怎么就出来个你,呼喊的这么理所应当?
汗腺分泌少的歧视汗腺分泌多的。有些人锻炼完跟从河里捞上来一样,尤其是在跑步机上的朋友们,迈着8.0km的步调,挥汗如雨,方面一米内全是体液挥洒,在后面排队的人躲闪不及总有中招。他们如同神水宫里的水母阴姬,所到之处皆潮湿:下了跑步机,跑步机一片汗渍;举完杠铃,把手处全是油。
于是,我们这些个红着脸出汗适当的人,每次在使用器械时,都要努力克制“啧”的声音发出来。
最后看脸。长得帅的、长得好看的。即使叫破了喉咙,洒下了汪洋,那也是锻炼刻苦的鸡血偶像;长得胖的丑的老的,即使闷声不响,汗水尽数擦干,那也透露着与天斗的沧桑感。
如今健身房变了,里面那些个朝阳名媛、黄浦美人、昌平公主、南山新秀、工体花蝴蝶在机械区那下了血本,比一般男子更努力,一个个铿锵玫瑰,不认输的场面惊天地泣鬼神。
5.
只有在健身房巨大的落地镜子前,我们开始怀念年轻时吃什么都不胖的少年少女。
那是来自天南海北的荷尔蒙甲状腺激素多巴胺分泌旺盛的全胜年代:轮廓鲜明,下巴肋叉骨都清晰可见,眼睛清亮,皮脂分泌适中,发量充盈。辗转十几年后,除了下巴肚腩繁荣,发量荷尔蒙都贫瘠了起来。
我们变成了那些自己曾经歧视的中年人
那些我们曾经其实的小屁孩,成了歧视我们的少年人。
X博士说:“人格和身体虽并非一件事,但是一般来讲血气不足的人,精神气质也不发达,遇到挑战,即使不萎缩失节,也只能顾影自怜地悲痛叹息,此外便是一筹莫展。”
所以,健身房是每个人不服老的图腾之地。
然而,健身房也成为了每个人衰老的过程之地。
昨天看了纪录片《二十二》,看着里面年过九十的老婆婆们,在日月更迭里等待生命最后一刻:生活大概就是如此吧。再健壮的肱二头肌总有扛不起来的那天,再标准的体脂也有新陈代谢慢下来的日子。
健身房里的我们,或多或少有些英雄主义情节:不甘心被时间消磨的太丑陋,不甘心腰杆弯了,不甘心脸面老了。
这股子跟天地较劲儿的样子,大概,没有什么好歧视的了。
/完
图片来自网络,都读到这里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