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养禽业中鸡的肌胃腺胃炎病例频频发生,治疗困难,几乎所有发生肌胃腺胃炎的鸡群中都能分离出病毒。特别是在每年的5-9月份为高发季节,由于该病严重影响机体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致使鸡群采食量低下、生长缓慢、料肉比高。给家禽养殖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为帮助大家减少因肌腺胃炎造成的经济损失,下面将该病流行特征、发病原因、控制思路进行阐述。
一、病因确定(一)、病因认识现状在病原病因的确定上,部分行业单位和人士,仍然陷于“传染性腺胃炎”的困境中,仍认为是REV和其它病毒混感引起的。也有很多一线技术人员、经销商停留在什么流感病毒(AIV)、传支病毒(IBV)、体温升高引起、药物中毒引起、胃酸过多(PH值过低引起)、包括维生素缺乏引起。是这样吗?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答清楚,这些单位或人士才能有所感悟。(二)、流行情况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以季节更替是发病率高,全国各地都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在我国北方地区表现更为明显。发病日龄不定,最早在3日龄的雏鸡中就可以表现。但发病日龄多集中在10-30日龄。目前白羽肉鸡肌腺胃炎多发、严重,其次为蛋雏鸡、青年鸡、等优质肉鸡,其次是肉用公鸡和杂交鸡。
(三)、真正病因
1、非传染性因素
(1)饲料营养不良、日粮的生物胺过多、硫酸铜过量、日粮的营养不平衡等。
(2)饲养密度过大,雏鸡早期发育不良,长途运输,脱水等是此病的诱因。
(3)霉菌毒素(多毒素累积是严重超标的,仍达到了霉菌毒素超标的危害。)
霉菌毒素引起法氏囊、胸腺和脾脏等免疫器官萎缩,诱发免疫抑制,对肝肾有一定损伤。
我们通过大量的试验表明,肌胃溃烂的鸡,在肌胃组织、腺胃组织、腺胃分泌液内可以提取3-4株不同类型的霉菌(一只)。通过培养试验,可以培养出多种霉菌菌落;其中、黄曲霉、烟曲霉、土曲霉、赭曲霉、黑曲霉污染最突出。我们同这些霉菌对食物进行污染撮合,然后喂给确定健康雏鸡,结果再采食一至两周后剖检,可以看到大量的鸡都出现了肌胃角质层溃烂、腺胃肿大等现象,鸡严重消瘦。
(4)在高温高湿应激环境下,内分泌系统产生大量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5)种源垂直传播(免疫抑制病)引起鸡苗体质差,免疫力低下。
2、传染性因素
(1)疾病感染也是肌腺胃炎重要发病原因
★眼型鸡痘、不明原因的眼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各种细菌病,维生素A缺乏或通风不良引起的眼炎,都会导致肌腺胃炎的发病)
★H9、IBV、NDV、IBDV处于潜伏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力低下、在防疫时易引起发病,同时出现肌腺胃炎病症。
★厌氧菌,如梭状芽胞杆菌、幽门螺旋杆菌也会是引起本病的诱因之一。
总结:肌腺胃炎主要与饲养环境温度高、湿度大有关;在病原方面与种源垂直传播、免疫抑制、霉菌毒素感染等有关。
二、临床症状
(1)发病的初期鸡群兴奋狂奔,采食量下降,在网上找鸡粪吃。
(2)继而病鸡表现呆立,缩颈,精神不振,采食量严重降低鸡只生长迟缓或停滞导致大群整齐度严重不均匀,严重的大群鸡都在鸡舍的两边挤成一堆一堆的取暖样。
(3)羽毛蓬松,冠髯苍白、萎缩,可视粘膜苍白,腿部皮肤干、触摸发凉。
(4)大群粪便呈黄色细软条;鸡体消瘦,腹泻,个别排棕红色至黑色稀便,粪中有时出现血液。
(5)发病速度很快,初始个别打蔫,3天时间就能发展到大群的80%以上。重症昏迷,直至衰竭死亡。
三、对本病的研究(年)
(一)研究思路
1.临床研究
A.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发病规律、病理变化分析;肌胃腺胃炎(“腺胃炎”)不是传染性腺胃炎。
B.临床上发病形式分:
肌胃炎、肌胃腺胃炎
肌胃腺胃炎病首先出现的是肌胃溃烂,然后腺胃出现肿大。
C.垂直传播
2.试验室分析
采集病鸡腺胃分泌液、肌胃组织,培养出多种霉菌;(单只分离出3-4株霉菌)
常见霉菌有黑曲霉毒素、烟曲霉菌毒素、赤霉烯酮、呕吐毒素、赭曲霉菌等;主要是烟曲霉菌偏多。
3.回归试验
将病鸡腺胃分泌液中,培养分离出的霉菌株与食物混合,连续喂给健康雏鸡6天,对试验鸡只进行剖检,发现可以复制出腺胃肿大、肌胃角质层溃烂等病变。
4.试验结论
A.霉菌及霉菌毒素是肌胃腺胃炎广泛流行的元凶;
B.霉菌及霉菌毒素是造成肉鸡生产性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C.霉菌毒素直接或间接引起。
5.引起肌腺胃炎机理
首先,在上述各种因素作用下,使得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免疫系统可通过“免疫一神经一内分泌”系统三者网络关系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
进而,因交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对消化系统调节密切相关,从而造成消化液分泌差、胃肠道动力不足,营养吸收不良,肠道菌群紊乱,厌氧梭状芽孢杆菌及埃希氏菌菌群细菌数量增加。
最终,在有害菌群作用下,氨基酸被脱羧基形成生物胺,生物胺增多促进胃酸开始增多,同时大量幽门螺旋杆菌滋生,进而使肌胃发生溃疡、龟裂,腺胃肿胀,消化不良,伴随肠道病症。
结果,导致鸡群采食量低下、粪便状态差、料肉比高,如果继发感染,死亡率会上升。
(二)判定要点:
商品肉鸡
1.拉饲料样粪便,肠黏膜严重脱落。
2.采食量严重不足;
3.肌胃溃烂;
4.腺胃肿胀(严重病例)或腺胃乳头消失;
5.肝脏变性、坏死、肿大。
蛋鸡
1.病鸡消瘦,胸肌苍白,青年鸡胸腺萎缩或消失。出现程度不一的肠系膜发黑,肠管浆膜层分布黑色絮状物。
2.脾脏、肝脏肿大同肉鸡病变,气囊炎症明显,主要是气囊壁增厚有云雾状分泌附着。
3.卵泡液化、变性坏死、萎缩。
4.肌胃角质层明显溃烂、腺胃乳头消失,部分腺胃角质层萎缩明显,腺胃乳头分泌大量黑褐色液体,且逆流到口腔,使食道内存在大量的黑褐色液体;部分从皮肤外就可以看到嗉囊内的变化。
5.部分念珠菌感染的鸡群,鸡只食管内、嗉囊内有大量灰白色麸皮样伪膜,眼睛出现“云雾状”变化。
(三)市场主要防制现状:
1.预防现状
A.脱霉剂方向
B.抑制霉菌方向
C.腺胃炎肌胃炎方向最多
结果都有效果、效果差异大、不能满足市场
2.市场治疗方向、疗效现状
A.腺胃炎肌胃炎方向
B.抑制胃酸分泌、青霉素消炎方向
C.抑制霉菌方向
D.胃功能修复、提升免疫力、病毒消炎方向。
E.顽固性拉稀。
(四)对家禽生产危害现状
1.不能彻底根除本病
2.一年四季流行、6-9月份最为严重
3.拉稀过料、采食量难升,引起料肉比增高。
4.产蛋率缓慢下降,或开产后不升。
养殖效益不能最大化,成为整个家禽业生产受限的一个疫病,行业都在期待国家机构能找到合适措施。
(五)近期的新变化
1.发病日龄早,3-5日龄就有发病,多在20日龄以内出现典型症状。
2.发病严重地区难治疗、用药周期很长,一般2-3个疗程。
3.鸡群不爱吃、不长、不消化,严重影响采食量和生产性能。
4.药物维持时间短,易复发,需要综合措施防治,部分地区与流感、气囊炎混合感染。
四、防控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避免高温高湿环境的应激;
2、增加喂料次数,使鸡群有良好的食欲,同时减少饲料在鸡舍中的停留时间,减少霉变的机会;
3、注意水线、料桶等器具的清洁卫生,减少霉菌的污染;
4、在育雏期使用肌腺双效2-3天,从源头上解决免疫抑制的病原;另外在13-15天、24-25天等阶段使用肌腺双效,保护鸡群,增强体质;
5、肉鸡全程使用优益,补充乳酸菌等有益菌群,改善胃肠道功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消化道内黏膜免疫能力,加快修复和机体康复。
五、控制方案
肌腺双效(克兑水-斤)+爆霉解(0ml兑0斤)以连用4天。停药后用优益0ml兑水斤,连用10天。用药效果反馈用药1天后采食量即开始增加。
用药2天后,采食量已增加2/5,料便现象明显减少。
用药3天后,采食量达标,粪便成形,基本恢复正常。
停药2天后,跟踪鸡群状况得知,采食量已完全恢复正常,病情无反复。
客户非常满意,肌腺双效的确切疗效得到认可!
六、温馨提醒除了用药治疗,我们还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一.做好鸡舍、鸡场的粪污处理
无论是存栏期,还是空舍期,清理出的粪便都要及时拉出场地,尤其是雨季,不能污水横流,污水会直接渗入地下,病毒细菌污染了地下水,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
二.鸡舍要冲洗干净,消毒彻底
“物理打扫、清洗是最有效的消毒方式”
三、每天净槽
鸡来家后,尽量坚持每天至少一次的净槽,以免饲料堆积霉变。
四、是空舍期或饮水用药后及时冲洗水线
在饮水用药后,如果水线不及时冲洗,因为药物沉淀或残留,时间长,温度升高后很容易滋生细菌,霉菌,这样水线中水很容易被污染,容易造成鸡群拉稀、肠炎等问题。
五、选择好的鸡苗
有一些厂家鸡苗,未吃料时解剖就有严重的腺、肌胃病变,这种鸡苗要尽量规避。
六、选择好的饲料
这个问题不言而喻,选择品质好的饲料,选择品质稳定的饲料,是我们能不能预防好腺胃炎一个重要因素。
肌腺双效
一、主治范围:
主要用于防治鸡腺、肌胃炎及其引起的肠炎、料便,采食下降。
二、主要成份:
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甘草、黄连以及多种活性酶等生物活性成分。
三、产品特点:
1、精选中药组方,优选微生物菌群发酵而成,国家专利产品。
2、治疗重症腺肌胃炎效果显著,用药2天后即可看到明显效果,采食量增加,料便好转,精神状况变好,伤亡数量减少。
3、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健脾理气,扶正祛邪,调理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
4、使用方便,治疗传染性腺、肌胃炎的同时,对其引起的肠炎、料便也有很好的疗效。
全国客服--
全国技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