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谱抗癌药全新小分子,S63845有望

医学研究科学家们一直以来努力寻觅一种可有效扼杀肿瘤细胞的新型“通用”药物或方法,可用于治疗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型癌症,也可以用在黑色素瘤、肺癌和乳腺癌这类实体癌上。正如抗生素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它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那么,有没有一种“肿瘤抗生素”,让我们能告别癌症,就像告别年前的肺炎?就在本月,科学家宣布发现了一个小分子,或将改变这一局面。

全新小分子S被发现,或是攻克癌症的新革命!

10月19日,法国最大独立制药集团Servier旗下研究所里的科学家将相关论文发表在了《自然》杂志上。

澳大利亚墨尔本WalterandElizaHallInstituteofMedicalResearch的GuillaumeLessene教授、来自墨尔本Alfred医院的血液学家AndrewWei教授,以及匈牙利ServierResearchInstituteofMedicinalChemistry的DoniaMoujalled博士一起领导各自团队合作了这项研究,他们的结果证明S不仅对几种癌症类型有效,而且还对正常细胞耐受性良好。

肿瘤细胞通过避免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来发展和持续生长。MCL1在许多癌症中过表达,但靶向这种蛋白质的小分子在临床测试上一直具有挑战性的。该研究中描述的小分子S可高亲和力、特异性地与MCL1蛋白的BH3结合沟域绑定。科学家们的机制性研究表明S通过激活BAX/BAK依赖性的线粒体凋亡通路,有效杀死具有MCL1依赖性的癌细胞,包括了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和淋巴瘤细胞。在体内,S显示出了有效的抗肿瘤活性,具备作为针对多种癌症单一药剂的可接受安全系数。此外,单独用药或与其他抗癌药物组合,研究人员发现抑制MCL1功能这一手段还可以对几种固体癌衍生的细胞系有效。

Guillaume该论文的通讯作者,Servier公司的肿瘤研究总监OlivierGeneste博士认为,MCL1曾被认为是一种颇有价值然而也具高度挑战性的靶标,这项临床前研究奠定了可利用该靶标设计药物的重要基础。“S是通过与Vernalis公司专家合作,基于片段和结构的发现技术而被发现的,”他说道,“Servier和诺华正在这类靶标上合作,作为其中项目的一部分,MCL1抑制剂的临床开发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推出。”

细胞凋亡的过程

究竟是什么让S如此厉害?这还要从细胞凋亡说起。

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细胞主动实施的“自杀”过程。它的英语apoptosis来源于希腊语,是“叶落”、“死亡”的意思,也体现出这是一种“自然死亡”,颇有一番“死如秋叶之静美”感。

可是,好好的细胞为什么要去死呢?细胞凋亡大致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凋亡发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比如蝌蚪尾巴的消失、动物指间蹼的消失,以及每天都在发生的表皮、肠上皮更新。生理性凋亡的主要目的是清除不再需要的细胞。

病理性凋亡的主要目的则是清除那些可能危险的细胞,像造反的癌细胞、被病原体感染的生病细胞等。病理性凋亡本身是为了维持机体稳态,但在很多疾病中却是失调的,比如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兹海默氏病(“老年痴呆”)、冰桶挑战的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中,凋亡过于旺盛,神经细胞数量大大减少,造成了疾病的发生。

与过于旺盛的凋亡形成对比的是,在肿瘤中凋亡过程是被抑制的。这些肿瘤细胞一笔勾销了“生死薄”,让自己可以长生不老,在机体中繁衍生息,胡作非为。很多肿瘤细胞的存活都与失控的凋亡机制息息相关,因为研究者发现了大量凋亡细胞分子相关的基因突变,其中比较著名的是p53。p53是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它的激活可以起始细胞凋亡过程,而在突变之后这一功能丧失殆尽。

研究者一直希望,能通过激活细胞凋亡来杀灭肿瘤细胞,但是迄今为止,理想的药物并不多。

这次研究者将目光放在凋亡通路中的MCL1分子上。MCL1本名“粒细胞白血病促存活分子1”,属于抑制细胞凋亡BCL-2分子家族。抑制凋亡可以助力肿瘤,它在众多肿瘤中都存在过表达现象。而且,过去没有人成功制出类药的MCL1小分子抑制剂。

S安静的躺在沟里

能够成功靶向MCL1,S的必胜秘诀就在于它找到了MCL1身上的“电源按钮”。BCL-2分子家族的众成员,包括MCL1,都有一条“BH3结合沟”。MCL1正是通过这条沟来参与调控凋亡的发生。

一路艰辛走来,或终见曙光

人类就这样在战胜肿瘤的道路上又近了一步,可是你可知道这一路的艰辛?

古罗马时代,人们就已经知道肿瘤的重要特点:即使切除,肿瘤也极可能卷土重来。2世纪的希腊名医盖伦因此下定论:肿瘤不可能被治愈。在医疗条件有限的古代,虽然外科医生会手术治疗,但是由于缺乏麻醉剂,无菌条件以及大量失血,许多医生认为肿瘤不治疗更好。

肿瘤治疗在此阶段前发展极为缓慢,直到19世纪。19世纪被称为外科医生的世纪,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时间点是年。那一年麻醉剂的发现使得外科医生能更从容的手术,并大大减小患者的应激反应。

年,感染理论的产生及输血的尝试与进步也极大提高了患者的存活概率。

在科学进步的基础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WilliamHalsted医生提出了肿瘤组织会向周围组织蔓延的理论。他认为,应尽可能将肿瘤组织切除干净。想法虽好,但可惜他做的过分了。他主要研究乳腺癌,主张切除整个乳房和一部分胸肌。

当时的患者醒来时会发现失去了半个上身,缺少了胸肌的支持也使身体变形,极大影响生活质量。更可怕的是,这个疗法自19世纪末提出,直到80年后的20世纪70年代才被证明有害并被手术辅助放疗替代。

放疗始于年,医生使用居里夫人发现的镭成功治疗了两位患者的皮肤癌。随后,医生将放疗应用到多种肿瘤,并建立了很多与手术,药物等结合的疗法。

化疗同样始于20世纪初,医生发现化学武器芥子气可以使白细胞减少,于是让病人吸入芥子气来治疗肿瘤,结果可想而知。

到了40年代,两位来自耶鲁的医生将氮芥改为注射,发现几周后肿瘤体积有明显的减小。50年代,研究者发现多种植物碱存在抗癌效果,并于60年代应用到临床。

手术、放疗、化疗三大杀器成功降低了患者死亡率,但是,医生挂念的还是那些对治疗不起反应的患者。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肿瘤细胞存在很多特有的突变。

于是,研究者开始分别针对肿瘤的突变制作单克隆抗体或小分子药物,以靶向、精准的杀灭肿瘤。第一个靶向药物利妥昔单抗于年上市,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之后,诸多靶向药物问世,如治疗her2乳腺癌的赫赛汀,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格列卫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贝伐单抗。靶向药物如格列卫甚至能治愈肿瘤!

进入21世纪后,靶向疗法中诞生了一个支派:免疫疗法。研究者揭开肿瘤细胞的隐形衣,使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肿瘤,达到治疗效果。PD1免疫疗法使最为凶险的黑素瘤偃旗息鼓,当选了年的十大科学进展。

征途仍在继续,如今我们又有了S,无论是它带来的“细胞凋零疗法”,或者还会有什么新的治疗方案,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彻底征服肿瘤,就像告别年前的肺炎。

(睿簿RNDBOOK.







































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可以治疗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jux.com/wsyy/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