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PB的科研男的马拉松报表》
2、《马拉松PB的科研男的马拉松技能树之--心肺篇》
3、《关于跑步的那点事之一——伤病篇》
4、《关于跑步的那点事之三——科学训练篇》
番外篇《用不完美演绎的秦马PB之旅(滞后的征文)》
本文算是系列文章的第六篇,主要讲一下力量训练的一些事情。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前面五篇文章,详见前文超链接。科学训练篇是讲的如何根据马拉松安排合理的训练计划,力量训练也是科学训练的一部分。尽管跑步不要将身体练成健美先生,但是足够的力量是维持跑者完成马拉松比赛的必要条件。可以说没有足够的力量,不仅不能顺利完成比赛,而且还会导致伤病的发生。因此,很有必要探究一下如何锻炼力量。1
力量训练的理由首先,先要明确一个理念:身体不会越跑越强,反而会因为长期跑步导致部分频次不多的肌肉萎缩,从而引发一定的伤病。因此,有效的力量训练可以预防训练与比赛时的运动损伤。
其次,通过必要的力量训练可以避免肌肉流失。耐力运动员长期从事训练,尤其是在长距离训练和比赛时,会将一部分肌肉(尤其是使用频次少的)会被分解成能量供给跑步,从而导致肌肉流失。
第三,针对性增强肌肉能力。肌肉具有三种不同能力分别是肌耐力、最大肌力和爆发力。要想增加那一部分能力就需要采用针对性的训练。而马拉松选手最需要的是肌耐力。而最大肌力也是需要训练的,因为最大肌力是肌肉三种能力的源泉,只要最大肌力提升了,肌耐力与爆发力也会随之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一般都是通过分组练习的,在一定重量下,肌耐力训练每组训练只能坚持12~15次,中间休息30秒,3~5组;最大肌力训练每组训练只能坚持1~6次,中间休息2~5分钟,3~5组,每次间隔至少48小时,一周不超过三次;爆发力训练每组训练只能坚持4~8次,中间休息2~4分钟,3~5组,4~6周才会进步。
第四,身体是一个完整的动力链,不能分开练。人体上半身和下半身是相互影响,也相互协作,为了增加身体的协调性,使全身肌肉群可以形成有效合理,在肌肉力量训练的时候,一般是通过自由负重训练,尽量减少使用滑轮器械辅助力量训练。
2
力量训练的部位按照不同训练的部位可以将力量训练分为:上肢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下肢力量训练,如图1所示。
上肢力量训练的目的是配合下肢动作,维持身体平衡,防止身体摔倒,必要的时候可以带动下肢运动(35公里左右的“撞墙期”)。需要锻炼部位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等部位。
下肢力量训练的目的是支撑身体跑动,向后拉腿,向前抬腿等动作。需要锻炼的部位有股四头肌、腘绳肌、臀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比目鱼肌、腓肠肌、胫前肌、脚踝等。
核心力量训练的目的是保持跑动中身体的不必要的左右、前后转动,即抗旋转。跑者核心力量不足,会体现在其跑姿中的不必要的晃动,并可根据跑姿判断需要针对那一部分核心力量进行加强,前后晃动需要加强平板撑、背桥、臀桥的训练;左右晃动需要加强左、右侧桥的训练。主要需要锻炼的部位有背肌、胸肌、腹肌、髂腰肌等。
表1:力量训练的目的和部位
内容
目的
部位
上肢力量训练
的是配合下肢动作,维持身体平衡,防止身体摔倒,必要的时候可以带动下肢运动(35公里左右的“撞墙期”)。
需要锻炼部位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等部位。
下肢力量训练
目的是支撑身体跑动,向后拉腿,向前抬腿等动作;锻炼跑步的功能性肌群。
需要锻炼的部位有股四头肌、腘绳肌、臀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比目鱼肌、腓肠肌、胫前肌、脚踝等。
核心力量训练
目的是保持跑动中身体的不必要的左右、前后转动,即抗旋转,减少身体的能力损失,同时要串起身体的动力链,使身体各部肌肉同时发挥力量,协力完成跑步动作
主要需要锻炼的部位有背肌、胸肌、腹肌、髂腰肌等。
3
力量训练与训练周期的关系根据图多奥.邦帕博士的著作《运动员的周期化肌力训练》,将肌力训练周期的安排可以分为:生理适应期、肌肉生长期、最大肌力期、专项肌力期。
1)生理适应期:
强化结缔组织、强化稳定肌群、发展肌肉平衡;
训练核心肌力:腹部、背部、髋关节、肩关节;
训练强度:0~60%1RM(0%是指徒手训练);
2)肌肉生长期
建构肌肉尺寸,增加肌肉质与量;
非跑者训练重点;
训练强度:65~85%1RM;
3)最大肌力期
调动更多肌肉参与训练,加强爆发力;
提升肌肉的强韧度,改善跑步效能;
训练强度:85~%1RM;
4)专项肌力期
转换成马拉松项目需要的长时间肌耐力;
强化肌肉的抗疲劳性,有助长时间维持良好跑姿;
训练强度:30~40%1RM;
PS:1RM是指某个动作,只能坚持做一次的重量,也是对应的最大肌力。通常情况下,1RM是很难通过直接测量的,一般都是通过反向查询确定1RM。有很多运动网站已经开通了类似功能,大家可以根据这个自行查询,这里给出一个基本的查询表格,如表2所示。
表2:1RM与重复次数的关系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5
1RM%
95
93
90
87
85
83
80
77
75
70
67
65
综上所述,完整的马拉松肌力训练周期安排是包含三个周期依次是:生理适应期、最大肌力期、专项肌力期。全力备战需要24周的时间,生理适应期需要8周,最大肌力期需要6周,专项肌力期需要8周,最后两周需要调整休息。
表3:肌力周期训练时间安排
生理适应期
最大肌力期
专项肌力期
通常备战马拉松很难安排一个24周,可以根据表3协助规划自己的肌力训练周期的长度。如何使用此表呢?举例来说,如果跑者只有16周备战时间,则从数字1开始圈到16(表3中已用红色标记),则1个数字代表1周的训练时间,那么得到每个周期的训练时间,即生理适应期是5周,最大肌力期5周,专项肌力期是6周。
PS1:笔者建议最好至少安排16周备战一场马拉松。
PS2:表3的不同肌力训练周期参考徐国峰和罗玉寅的《体能!肌力!技术!心志!全方位的马拉松科学化训练》一书。
4
上肢力量训练上肢力量训练:主要有俯卧撑(至少9种组合)、双杆臂屈伸、引体向上、卧推。
俯卧撑根据双手支撑的位置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组合,可以分为:在正下方与肩同宽、2倍肩宽、两手重叠;(单或者双)手在额头位置;(单或者双)手在腹部;可以产生至少9种组合。
双杆臂屈伸既可以锻炼肱三头肌也可以锻炼胸肌。这个动作可以用双杠也可以用长凳来锻炼,如图1所示。
▲
图1:双杆臂屈伸
引体向上是很常见的一个锻炼动作,不仅可锻炼上肢力量,也可以锻炼背肌力量,可以根据双手的宽不同起到不同的锻炼效果,一般来说双手距离越大,对拉宽背肌训练效果越明显。通常马拉松选手只需要与肩同宽的练习引体向上即可。
卧推是与俯卧撑的动作,对于发展肩膀、手臂与身体前侧(胸肌)的肌力很有帮助。
5
下肢力量训练下肢力量训练:主要锻炼方式有深蹲、硬拉、负重弓箭步走、侧蹲步走、单腿支撑弹跳、负重弹跳、跳绳、提踵等,如表4所示。
表4:下肢训练动作安排
动作
动作要点
锻炼部位
深蹲
下蹲时,膝盖不超过脚尖
股四头肌和臀大肌
屈腿硬拉
下蹲时,膝盖不超过脚尖,向上拉起时,注意臀部发力。
股四头肌和臀大肌
训练爆发力及提升力量转移(从下肢至下肢)是相当有用的动作
负重弓箭步走
3个90度:(双腿)大腿与小腿成90度,身体与前腿成90度,身体与后腿大腿一条线
股四头肌、腘绳肌和臀大肌
侧跨步
保持脚尖方向与身体方向平行,膝盖不超过脚尖。
打开髋关节与附近的韧带和肌肉。
单腿支撑跳
将一条腿固定在椅子上,单腿弹跳,体验前脚掌落地、跟腱回弹
腘绳肌、体验前脚掌落地、跟腱回弹
负重弹跳
双手先向上,带动身体弹跳
体验前脚掌落地、跟腱回弹
跳绳
双脚、单脚循环,可以体验前脚掌落地、跟腱回弹
小腿力量、体验前脚掌落地、跟腱回弹
提踵
台阶处,上下均可以移动
小腿力量、脚踝力量及灵活度
6
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主要有平板撑、侧桥、背桥、臀桥及其变化式(即在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增加上下移动、单腿支撑、单手支撑、单手单腿支撑等)
▲
图2:平板撑
▲
图3:背桥
▲
图4:臀桥
▲
图5:侧桥
7
结语首先,感谢家人的支持,没有你们的支持,跑步这项运动很难坚持!
其次,要感谢九霄的第一次约稿,及其后面的不断催稿,结果一不小心就写了这个系列文章。
最后,感谢年北京佳明训练营,感谢徐国峰老师,感谢所有训练营的小伙伴们;感谢比戈跑步学院,感谢王林老师,感谢李春雷老师,感谢金圣斌院长;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朋友和小伙伴们!没有你们的帮助,或许笔者就不能坚持到现在。一路有你,风景真好!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