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03月23日中央明确:“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新型冠状肺炎在中国救治工作已经进入下半场。我们在重症新冠肺炎诊治过程中,推拿与康复治疗参与其中,采取综合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结合患者病例整理了我们参与救治的实践过程,仅供大家参考。
一、病例实践过程
患者黄某某,男,63岁,于年02月05日感染新冠肺炎后病情危重,于03月02医院转运至我院,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病史,发病以后合并细菌感染,存在肝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贫血等并发症。
康复团队与临床救治团队一起完成初步康复评定:患者呈嗜睡状态,肺部感染较重,气管插管不能脱机,长时间制动四肢明显萎缩,ADL评分0分。
(患者入院时状态)
(患者03月02日入院时CT表现)
结合患者实际功能状况制定近期康复目标: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帮助患者改善心肺功能,完成早期拔管。
康复方案:
逐渐抬高床头角度(30°开始)过渡到辅助下床上端坐位。
推拿治疗给予四肢肌肉+颈肩部(以捏、揉及抚法治疗为主),四肢关节被动活动;
振动排痰训练;
双下肢阶梯气压治疗。
(下肢气压治疗)
患者入院1周左右(03月09日)后顺利拔管,改为面罩吸氧,患者神志清,精神差,有胸闷、气短症状,能够床上端坐位维持20min。再次康复评定:患者呼吸频率28次/分左右,呼吸模式以呼吸辅助肌参与的胸式呼吸为主,存在反常呼吸(腹部吸气时凹陷、呼气时膨隆);胸骨下角约85°,胸廓活动度下降(粗测2cm)、顺应性下降,触及膈肌、双侧辅助呼吸肌(胸锁乳突肌、前斜角肌、中斜角肌、锁骨下肌)张力较高,以左侧尤甚,腹部肌群张力较高,颈背部肌肉张力较前期有所下降,四肢肌肉萎缩关键肌肌力MMT评定约2-3级,ADL评分0分。
康复目标: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日常活动能力ADL评分至30分。
康复方案:
推拿、康复治疗:膈肌、腹肌及辅助呼吸肌的手法放松(以指端按揉为主,配合拿法);按揉膻中穴和关元穴;给予胸肋关节、肋椎关节松动。
(魏向阳教授评定患者呼吸相关肌肉功能状态、呼吸功能,并对患者进行胸肋关节、膈肌功能调整,呼吸肌推拿治疗)
逐步过渡到床旁坐位、辅助下床旁站立,持续时间10-20min,每日1-3次,耐受度控制在Borg<3分,血氧饱和度≥90%,心率增加小于20次/min。
(患者由床旁坐位逐步过渡到扶持下站立训练)
(患者能完成独自床上进食)
呼吸放松训练、诱导建立腹式呼吸模式:缩唇呼气法、抗阻呼气训练;
继续给予四肢肌肉+颈肩部(以捏、揉及抚法治疗为主),四肢关节被动活动。
继续振动排痰训练
(振动排痰)
继续双下阶梯气压治疗。
(03月11日患者胸部CT复查)
03月15日,患者神志清,精神可,稍有胸闷、气短症状,能够床旁坐位维持30min,完成床旁扶持下短时间站立。再次康复评定:患者呼吸频率22次/分左右,呼吸模式以胸式呼吸为主,引导下可行腹式呼吸,反常呼吸消失;胸骨下角约90°,胸廓活动度较前明显增加(粗测4cm),膈肌、双侧辅助呼吸肌(胸锁乳突肌、前斜角肌、中斜角肌、锁骨下肌)张力较前明显下降,腹部肌群柔软,颈背部肌肉紧张度已不明显;患者骨盆向左侧旋转、双侧腹股沟区域触诊时发现腹股沟增粗(左侧约5cm、右侧约3cm),伴有数条明显条索样改变;四肢关键肌肌力MMT评定约3+级,ADL评分40分(进食5分,活动5分,转移5分,步行5分,二便各10分)。
康复目标:建立有效的腹式呼吸,进一步缓解气短、胸闷症状,提高心肺耐力,提高日常活动能力ADL评分至60分。
康复方案:
推拿、康复治疗:调整患者骨盆旋转状态,按揉松解双侧腹股沟区域;继续膈肌、腹肌及辅助呼吸肌的手法放松(以指端按揉为主,配合拿法);继续按揉膻中穴和关元穴,增加足三里、三阴交穴位按揉;
逐步增加床旁活动时间,过渡至监护下室内短距离步行,持续时间5-20min,每日1-3次,耐受度控制在Borg<3分,血氧饱和度≥90%,心率增加小于20次/min;
患者步行能力逐步增加
继续呼吸放松训练、诱导建立腹式呼吸训练:缩唇呼气法、抗阻呼气训练;
适当增加四肢关节主动活动,增加下肢直腿抬高及踝泵运动。
患者有效咳嗽训练及呼吸体操训练。
(3月17日患者胸部CT复查)
患者病情逐步好转,日常生活能力逐步提高,目前仍在积极治疗、康复中,正在做出院前准备。
二、诊治体会
我们在对类似上述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实施推拿治疗及康复过程的诊治思考及体会: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的肺炎病理机制尚没有被完全阐明,现有的研究报道显示患者肺部的病理表现还是以肺泡弥漫性损伤、渗出性改变为主。同时影响肺的通气、换气功能,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功能衰竭,伴发“炎症因子风暴”以后形成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患者发病在过程中呼吸肌过度做功、疲劳,辅助呼吸肌过多参与呼吸运动,出现反常呼吸运动模式,从而陷入“呼吸肌疲劳-辅助呼吸肌过多参与-呼吸模式异常-呼吸做功增加-呼吸肌进一步疲劳”的恶性循环,我们康复评定也印证了这一发病过程。
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我们遵循从体位管理做起,由被动活动、逐步过渡到主动活动,同时进行气道廓清振动排痰等气道管理等原则。
在推拿康复治疗中,我们首先放松疲劳而紧张的膈肌、肋间肌等主动呼吸肌,同时释放胸锁乳突肌、斜角肌、锁骨下肌等呼吸辅助肌及腹肌的张力。对胸肋关节、肋椎关节的松动,改善了患者长期卧床、呼吸模式异常所致的呼吸活动度下降、顺应性下降情况,扩大了胸腔容积,增加胸腔负压,改善吸气功能;对腹肌的推拿放松,调整了腹肌的功能状态,更利于主动呼气功能的改善。患者长期卧床、腹肌紧张而短缩,可能是造成胸骨下角偏小、骨盆旋转、腹股沟增粗条索形成的主要原因。实践中通过放松腹肌、调整骨盆,上述异常状态也得到逐步改善。在此基础上,逐步纠正患者异常的呼吸模式,引导患者形成腹式呼吸,进一步减少呼吸做功,打破患者的呼吸恶性循环,实现了患者肺功能的改善。
从传统医学的角度来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属于“疫戾之气”的范畴,虽为外邪侵犯,但患者多有正气不足在先。“肺主气”、“肺朝百脉”、“诸气者皆属于肺”,新冠肺炎的病位在肺;“肾为先天之本”,“肾主纳气”,所以新冠肺炎的本源在肾,故而在诊治过程中重在调肺肾之气。《黄帝内经》认为“气会膻中”,膻中是肺经与任脉等阴经的交会穴,有调肺气畅气机、理气宽胸、清肺化痰的作用。关元穴即为丹田之气所在,为“元阴元阳交关之所”,闭藏“先天之气”,而且是与肾经与任脉等阴经的交会穴,可以补肾精,培元气。在危重新冠肺炎的治疗中,我们选取膻中和关元穴,肺肾同治,起到标本兼顾的目的。疾病恢复中我们逐步增加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培补脾胃后天之本,即取“培土生金”之法。所以,以上方案患者诊治效果疗效尚满意。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实施以上推拿及肺康复的过程,是在ICU严密监护下,整个医疗团队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的;限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之处,我们的康复方案用于临床的病例也有限,有待更多的临床实践验证、优化,仅供同道临床中参考,也盼望大家多提宝贵建议。
写在最后:
中国在疫情防控上的卓著成效,让全国人民在灾难面前体会到了国之强大的幸福!让世卫组织、世界各国赞叹中国政府的卓越领导力!让异域他邦羡慕庇佑于东方大国人民的福祉!
疫情的寒冬已过,我们静候的春暖花开已然到来。其实,我们享受的每一刻盛世繁华背后,都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压痕背后,谁又能想到、看得出这是一位年近六旬、有着39年工作经验的康复老兵,一位近乎疯狂的执着于对推拿手法、对康复技术孜孜追求的学者,一位热衷于深入一线、以为患者解除功能障碍为最幸福快乐的最美康复人!
最美压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