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新的一年,充满希望和挑战!
过去的时间里,
有过令人疲倦的烦恼;
也有过感人的美丽故事!
...
10年前的事,
你还记得多少?
...
年5.12汶川大地震,你是否还记得,至今回想起来,依然让人惊心动魄!断壁残垣,房屋垮塌,城市毁坏严重,哀鸿遍野…整个环境笼罩在极度的悲伤和阴霾中,也许只有“地狱”,才能形容当时的情景。
故事从这里开始...
1
决定投身震区工作
在地震发生后的第2周,物理治疗师王宇便进入震区进行志愿者服务,并于年10月正式加入到NGO组织-国际专业服务机构(MSI),在极重灾区北川县,开始了她长达近7年的社区康复工作…
“
刚去到北川的时候,看到临时医疗站满屋子都是黑压压,不同伤情的病人,眼神空洞,表情充满悲伤和痛苦。一时间,我有些手足无措,脑子也一片空白。不过,好在同行的治疗师们经验丰富,没多久,工作便进入正轨。
”
在7年的工作中,王宇也想过打退堂鼓…
“
因为体力上有挑战,同时精神和心理也面临着很大的考验。但看到我的工作可以给震区的群众有所帮助的时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
2
在震区7年的社区康复工作
汶川地震虽已过去近9年的时间,但对于许多人来说,它仿佛发生在昨天,从来没有远离。房屋倒塌了可以重建,身体和心灵的创伤却很难短时间抚平。
在重大灾情的救援过程中,除了挽救生命,控制伤情恶化、预防并发症以外,帮助伤员回归家庭和社区,重新融入社会,又是另外一个棘手的难题。那么,这个时候康复治疗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而康复治疗是一个团队协作配合完成的,康复团队又包括康复医生,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假肢矫形师,营养师等。
“
当时相关的卫生医疗部门有一项强制的规定,要求在灾民聚集的临时板房社区,都要设立临时康复站点,医院回到原住地后有地方可以接受康复治疗,做康复训练。可因为绝大多数老百姓对于康复治疗并没有什么概念,所以,我们的工作除了在康复站内,也会经常到社区进行家访,开展一些健康教育,让大家对康复治疗有一些基本认识,同时为一些不便行动的伤员进行家庭康复治疗。
”
3
为自己的工作自豪:康复改变生活
在家访的过程中,康复团队接诊了一位在地震中受伤的吴大爷,他的经历不仅让王宇至今难忘,同时也真实地见证了康复治疗给人生命和生活带来的改变…
回忆
吴大爷(化名)70出头,在地震中身体多处骨折,左侧上肢功能活动受损明显,肩,手肘,手腕多个关节出现活动障碍,上臂肌肉萎缩无力。
“
因为陌生,所以怀疑…
手受伤后,给吴大爷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他想要迫切地改变当前的状况可是又不知如何着手,因此情绪也很沮丧和无奈…
“
一开始和绝大多数老百姓一样,吴大爷对康复治疗很陌生,认为不打针、不吃药,怎么可能让身体恢复呢?在家访的时候,虽然我们认真地给他讲解了康复相关知识,但吴大爷仍然持怀疑的态度,甚至担心是要向他推销保健品,直到拿出工作证,他才相信我们是真的医务人员。于是,带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走进了康复站!
”
“
从怀疑到信任…
通过康复评估后,康复医师发现,吴大爷手臂出现的这些问题是可以避免的。当时医疗资源紧缺,吴大爷受伤后一周才接受手术治疗。通常,骨折手术后会有一个制动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如果没有合理的康复运动训练,就会引发关节僵硬、活动受限、肌肉萎缩、运动无力等问题。而骨折伴随的神经损伤,导致肌肉失用、关节畸形,在未得到及时处理的情况下,吴大爷手部最终丧失了原有的功能。
根据康复评估结果,康复团队为吴大爷拟定了对应的康复治疗计划,包括辅具制作、运动康复方案等,吴大爷对康复运动训练方法,包括作业治疗师为其制作的手托都感到十分新奇。
“
实际一开始吴大爷对我们并不是很信任,但还是很配合治疗,运动也很积极,也正是因为这种积极配合,治疗的效果也逐渐显露出来,也就越来越信任我们!差不多半年的康复治疗后,吴大爷从原来无法自己穿衣,洗漱,冲凉,到现在可以活动自如!整个过程令人欣喜,吴大爷也变得开朗起来~看到他的转变,我们都非常开心,其实这也正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
”
“
康复改变生活…
吴大爷的手逐渐恢复后,他体验到了康复治疗给生活带来的真切改变,为了让更多伤员得到良好的恢复进程,吴大爷自愿加入我们,成为了震区康复治疗工作的推动者和宣传者!吴大爷通过自己的康复经历,言传身教,影响了许多人改变以往陈旧的观念,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康复,懂得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我相信康复医学影响力会不断持续的扩大和深入。人们越来越关心生命的质量,而康复医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