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高手秘方

1.治眼炎红眼病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木贼10克,菊花10克,蝉衣10克,苦参15克,地肤子12克,银花10克,甘草5克,煎水内服。2.胃湿痛:党参10克,白术12克,茯苓20克,甘草6克,法夏10克,陈皮3克,木香6克(后下),苍术15克,砂仁3克(后下),水煎阴每日1剂。

3.风热牙痛方: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绿豆衣10克,薄荷6克,牛蒡子10克,鲜竹叶10克,知母10克,生地黄20克,煲水内服。

4.肾虚牙痛:熟地黄30克,女贞子30克,煲冰糖。

5.风热感冒:银花12克,连翘12克,板蓝根30克,黄芩10克,蒲公英20克,荆芥6克,桑叶10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淡竹叶10克,芦根22克,甘草6克,水煎服一日可服2—3剂。

6.肾虚增生腰痛方:野水鸭一只,硬骨莳30克,野巴戟20克,淫羊霍15克,金英子15克,菲菜子15克,英桐根20克,冬虫草15克,将水鸭从尾部杀开,取出内脏,把上药放入鸭肚内煮熟食用。

7.神经头痛:姜活10克,首乌藤30克,花生藤50克,天麻20克,黄芪10克,田螺草20克,水煎内服用。

8.痔疮药方:生地20克,地榆12克,白术15克,枳壳13克,其他12克,槟榔12克,槐花13克,黄芪15克,甘草6克,肉苁蓉20克,太子参30克,煎水服用。

9.乙肝草药方:茵陈15克,金钱草20克,穿破石25克,鸡骨草15克,坡扁柏20克,红仁草15克,半边莲10克,煎水服用。

10.小儿百日咳方:百部10克,僵蚕10克,地龙10克,甘草10克,党参10克,金线莲15克煎水内服。

11.治阑尾炎方:银花45克,红藤30克,桃红12克,郁李仁12克,冬瓜仁20克,牡丹皮12克,皂角刺10克,石葛蒲10克,甘草12克,煎水服用。

12.小儿疳积开胃方:春砂8克,茯苓9克,白术10克,陈皮3克,勾儿茶10克,蒸肉类食。

13.风湿骨痛:狗脊15克,通草5克,杜仲10克,松节8克,北芪12克,水蛭15克,丝饼6克,茯苓10克,姜活10克,熟川乌6克,川瓜15克,堡猪骨内服。

14.治鼻炎方:当归10克,白术10克,赤芍10克,川贝10克,川芎6克,黄芩10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辛夷花10克,蝉衣10个,干地龙10克,水煎服。

15.补气行血方:元肉15克,黑枣20克,杞子10克,北芪20克,杜仲10克,巴戟10克,阿胶10克,淫羊霍16克,水煎服。

16.骨头梗喉:威灵仙,鸭口水,仙梅肉服救。口含碳酸氢纳片。

17.鼻炎:田鸡鼻煲杨桃服1次,再用田鸡胆煲杨桃服2次

18.痔疮:盐西,槐花煲猪大肠服治。耳聋流耳浓:黄鳝血根治。

19.流鼻血:塘虱鱼煲黑豆或关草头煲塘虱鱼服。

20.小儿疳积:大头草猛烧灰,蒸猪横利服。

21.狐臭妙方:蜘蛛五只,用黄泥包好用火烧干取出来研末开水擦患处断根。

22.耳鸣/耳塞/耳聋:外草浦,胡桃肉,通草煲猪耳服。

23.治肝癌良药(肝癌饮):黄芪30克,党参30克,白术12克,茯苓20克,柴胡20克,穿山甲12克,桃仁12克,半边莲20克,丹参30克,苏木10克,蚤休10克,牡蛎20克,鼠妇10克,水煎2次作4次服,每日1剂。

24.治胃癌良药(胃癌饮):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30克,乌骨藤15克,石见穿12克,藤梨根10克,白蚤休10克,枳实10克,法半夏10克,薏苡仁30克,水煎2-3次服,每日1剂。

25.治肠癌良药(清肠消肿汤):八月扎15克,木香9克,红藤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葜30克,苦参15克,野葡萄藤30克,薏苡仁30克,丹参15克,地鳖虫9克,乌梅肉9克,瓜蒌仁30克,白毛藤30克,凤尾草15克,贯仲炭30克,半枝莲30克,壁虎4.5克(研粉分3次吞服),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1剂。并将本方煎至约毫升,保留灌肠。

26.治食道癌良药(守宫酊):守宫(壁虎)1份,苡米2份,奶母子3份,黄药子3份,将上述药物用清水过滤以除泥砂,然后加入典酒,以浸至药面为度,密封于陶瓷桶内,浸泡2周后启用。药物只能浸泡2次,每日服3次,每次15-30毫升。空腹饮用,或进餐时吞服有嗜酒患者,亦可适当增加药量,但每天不得超过毫升。

1.颈椎病汤

组成:黄芪30g,丹参15g,白芍15g,木瓜9g,葛根20g,天麻9g,延胡索9g,威灵仙9g,淫羊藿9g,川续断12g,牛膝9g,甘草3g。

方解:颈椎病系颈椎及周围筋肉损伤或退行改变,使气血、经络受阻,因而引起颈肩臂疼痛、麻木或头晕、猝倒等症状。治疗应益气活血,补肾壮骨,通络止痛。方中黄芪、丹参益气活血,为君药。白芍养血,柔肝止痛;延胡索活血化瘀,消滞止痛,二者为臣。佐以淫羊藿、川续断、牛膝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木瓜、威灵仙祛风胜湿,通络止痛;葛根发表解肌,引药至头项;天麻祛风通络,止头晕头痛。甘草调和诸药,为使。故本方为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或椎动脉型之良药。

主治:颈椎病。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2.术苓半夏

组成:炒白术20g,茯苓15g,半夏10g,羌活10g,钩藤15g,枳实10g,陈皮10g,远志10g。

加减:舌红口干,肝火较旺者可加天麻、石决明、菊花、生地黄、龙胆草、刺蒺藜、白芍;阴虚较甚,舌红少苔,脉细数弦者可选加麦冬、沙参、玄参、生地黄、生白芍、酸枣仁、柏子仁;气血亏虚,舌淡苔白,脉细者可选加当归、黄芪、酸枣仁、柏子仁、熟地黄、阿胶;湿胜者可选加泽泻、薏苡仁、藿香;胸闷胁肋不适者可加柴胡、香附、青皮、郁金、白芍、太子参。

方解:术苓半夏汤重在治痹。白术为君,《本经疏证》曰:“风寒湿痹、死肌、痉、疸,不得尽谓脾病,而以术为主剂者,则以湿为脾所主,湿能为患,固属脾气不治,一也;脾主肌肉,介在皮毛筋骨中,痹与痉,病在肌肉内,死肌及疸,病在肌肉外,旁病则当取中,二也;筋骨皮毛,均非驻湿之所,惟肌肉间为可驻湿,三也。知此,则凡痹、死肌、痉、疸之系乎风寒湿者,皆术主之矣。白术之效,于风胜湿者为最宜,寒胜者为差减。”此外,《别录》也说白术“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药性论》也认为白术“主大风顽痹”。茯苓健脾化痰,宁心安神、利水渗湿为臣,重在治湿痹。半夏为臣,取其燥湿化痰,以及和中健胃,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协同作用。佐以钩藤清热平肝、镇痉息风,陈皮理气化痰,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远志安神、祛痰,羌活祛风胜湿止痛,能解头、颈、项上部太阳经痰湿痛。本方也体现了经典古方半夏白术天麻汤、二陈汤、温胆汤等方要义。

主治:头晕目眩、头昏脑涨、颈项拘急、项背酸楚之颈性眩晕症。

用法:水煎服,1日1剂,可连续服用1~2周。

3.加减知柏地黄汤

组成:黄柏10g,知母10g,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10g,玄参10g,威灵仙30g,红花6g,葛根30g,牡丹皮12g,甘草3g。

方解:知柏地黄丸始源于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原名为滋阴八味丸,是由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而成。本方由知柏地黄丸加减而成,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虚火内扰,头晕耳鸣,失眠多梦,颈项部酸痛不适之颈椎病。方中生地黄滋阴清热,山茱萸滋肾益肝,为君药;山药滋肾补脾,牡丹皮泻肝火,为臣药;佐以知母、黄柏清肾中伏火、肝火,玄参养阴清热,红花活血化瘀,葛根升津舒筋,威灵仙除痹止痛;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功效:滋补肝肾,除烦降火。

主治:颈椎病症见肝肾阴虚,虚火内扰,头晕耳鸣,失眠多梦,颈项部酸痛不适。

用法:水煎服,1日1剂,二煎,分早晚服。

4.颈复宁丸

组成:肉苁蓉15g,巴戟天15g,骨碎补12g,川续断12g,生地黄10g,鸡血藤10g,木香6g,羌活6g。

方解: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中医学中属“痹证”范畴,主要由于肝肾不足、劳伤及颈项经脉气血受阻,致气血亏虚,气血瘀阻,颈项经络失养,引起疼痛、麻木、眩晕等症状。方中肉苁蓉、巴戟天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为君药;骨碎补、川续断补肾强骨,续伤止痛,为臣药;佐以鸡血藤、生地黄补血活血,舒筋通络;木香、羌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为使药。诸药共奏补益肝肾、养血活血、理气止痛之功效。

主治:颈椎病、肩周炎所致的疼痛等症。

用法:制丸口服,1次6g,1天2次,用开水或可加适量黄酒服。

5.颈椎病1号方

组成:羌活12g,川芎12g,防风10g,荆芥10g,蔓荆子9g,桂枝10g,藁本9g,甘草3g。

方解:本方主治为风湿在表,其证多由汗出当风,风湿之邪侵袭肌表所致。风湿之邪客于太阳经脉,经气不畅,致颈部、头部疼痛,身重。风湿在表,宜从汗解,故以祛风胜湿为法。方中羌活为辛苦温燥之品,其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温散寒,可祛风除湿、通利关节,为君药。臣以防风、藁本,入太阳经,祛风胜湿,且善止头痛。佐以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蔓荆子祛风止痛,荆芥发表散风,桂枝温通经脉,引药至上肢。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综合全方,以辛苦温散之品为主组方,共奏祛风胜湿之效,使客于肌表之风湿随汗而解。

主治:颈椎病(风寒湿痹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6.颈椎病2号方

组成:生地黄10g,地骨皮15g,玄参10g,赤芍10g,炒白芍15g,当归8g,川芎10g,粉背菝葜(大通筋)15g,葛根10g,甘草3g。

方解:玄参泻火解毒,地骨皮清虚火,为君药。生地黄、赤芍、炒白芍凉血滋阴、活血通络,为臣药。佐以当归、川芎行气活血化瘀,大通筋祛风湿、通络止痛,葛根解痉止痛、引药至颈项。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方组合,具滋阴凉血、舒筋活血通络等作用。

主治:颈椎病(阴虚火旺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7.颈椎病3号方

组成:半夏10g,泽泻10g,黄芪15g,天麻12g,神曲10g,茯苓20g,苍术8g,陈皮6g,当归8g,川芎8g,甘草3g。

方解:方中黄芪、白术补脾胃,养元气,为君药;苍术、半夏、茯苓、泽泻祛寒湿,化痰饮,为臣药;佐以天麻定虚风、止眩晕,神曲、陈皮理脾胃、助消化,当归、川芎行气活血通络;甘草调和诸药,为使。配合成方,共奏补脾胃、化痰湿、定虚风、行气活血之功效。

主治:颈椎病(痰湿阻络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8.颈椎病4号方

组成:黄芪15g,葛根10g,蔓荆子9g,白芍10g,升麻5g,当归10g,川芎10g,炙甘草3g。

方解:《医方集解》曰:“五脏皆禀气于脾胃,以达于九窍;烦劳伤中,使冲和之气不能上升,故目昏而耳聋也。”李东垣曰:“医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理也;足太阴、阳明、少阴、厥阴药也,十二经清阳之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因饮食劳役,脾胃受伤,心火太盛,则百脉沸腾,邪害空窍矣。”方中黄芪甘温,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葛根、升麻、蔓荆子轻扬升发,能入阳明,鼓舞胃气,上行头目,中气既足,清阳上升,则九窍通利,耳聪而目明矣,为臣药;佐以白芍敛阴和血,当归、川芎行气、活血通络;甘草和脾胃,调和诸药,为使。

主治:颈椎病(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9.颈舒片

组成:葛根、川芎、桂枝、白芍、桑枝、天麻、威灵仙、羌活、鸡血藤、制马钱子、甘草。

方解:葛根、桂枝、白芍解肌舒筋,为君药;川芎、鸡血藤、天麻行气、活血、通络,为臣药;佐以羌活、威灵仙、制马钱子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桑枝清热活血、引药上行;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解肌舒筋、祛风通络、行气止痛之功。

主治:颈椎病、颈背肌筋膜炎、肩周炎等筋肌、经络痹证。

用法:每次4片,每日3次,温水送服。

10.慢颈痛煎

组成:黄芪9g,桂枝9g,芍药9g,生姜18g,大枣9g,葛根15g。

方解:颈椎病证属寒湿痹阻者,证见头颈肩背四肢疼痛,窜痛麻木,项背拘急,头疼头重,全身怕冷,恶风,无汗,可触及条索状物,或有肌肉萎缩,胸闷,纳呆,舌苔白腻,脉沉迟。方中黄芪益气升阳固表,为君;桂枝通阳,引药至上肢,为臣;佐以芍药养血通痹,葛根解肌通痹引经;大枣、生姜调和营卫,为使。

主治:颈椎病(风寒湿痹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11.颈痹汤

组成:五加皮10g,苍术12g,巴戟天10g,海风藤10g,羌活12g,威灵仙12g,桑枝12g,红花6g,川芎10g,何首乌10g,甘草3g,淫羊藿10g。

方解:颈椎病多为风寒湿邪所侵,又多为久病,久病必有瘀,故病机乃风湿寒邪与瘀血相博结,病程长,久治难愈。方中五加皮、苍术、羌活、海风藤祛风除湿,川芎、红花活血化瘀,巴戟天、淫羊藿补阳并祛风湿。综观本方,主要具有祛风除湿,化瘀止痛之功用。

主治:颈肩臂痛。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12.活筋汤

组成:白芍30g,木瓜15g,威灵仙15g,川芎10g,当归15g,五加皮6g,牛膝10g,羌活10g,甘草6g。

方解:本方主治风寒痹阻之颈椎病,方中羌活、木瓜、威灵仙等药祛风散寒,通络止痛;牛膝、五加皮补肝肾、强筋骨;当归、白芍、甘草等补益气血。诸药合用,有益气血、补肝肾、袪风寒之功效。

主治:颈椎病(风寒湿痹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13.解肌汤

组成:黄芪25g,防己15g,粉葛25g,薏苡仁50g,木瓜15g,茯苓25g,赤芍20g,丝瓜络15g,威灵仙15g,白芍25g,甘草15g。

方解: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称为“项痹病”,是因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使臂丛神经受压或刺激致使神经炎症水肿而出现的症候群。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热潮湿,饮食习惯多以海鲜为主。目前颈椎病的发病人群大都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机关办事人员、企业领导、白领等社会骨干,这些人群平时锻炼少、体质弱,又长期在空调环境中工作,因此,形成素体气虚、内生湿热、外感寒湿的复杂体质。临床以反复发作的颈项酸痛,上肢麻木、放射痛为主要表现。本方黄芪扶正益气,为君;防己、薏苡仁、木瓜、茯苓清化内生之湿热,为臣;佐以丝瓜络、威灵仙、葛根、芍药祛风散湿、解肌舒颈;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主治:项痹病(气虚湿阻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14.柴苓定眩合剂

组成:茯苓25g,桂枝15g,白术20g,甘草10g,柴胡15g,升麻5g,黄芩15g,人参15g,生姜15g,白芍25g,大枣17g,石决明25g。

方解:柴苓定眩合剂由小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化裁而成。经多年临床实践证明,对颈性眩晕急性期有良好疗效。经门诊使用统计,只要符合少阳不利证型的颈性眩晕患者有效率可达91%以上。柴苓定眩合剂一方面通过小柴胡汤减半夏(柴胡、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疏利少阳之邪;一方面通过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平冲降逆、温化水饮;加白芍柔肝养阴,配合升麻、石决明可升清降浊,使气机上下得调。另外,白芍配合桂枝、生姜、大枣形成桂枝汤,可和营卫,使气机内外畅通。诸药合用,共奏舒利少阳、平冲降逆、温化水饮之功。

主治:颈性眩晕(邪阻少阳证)。

用法用量:水煎服,1日1剂,分煎2次,早晚服。

15.椒兰颈痛散

组成:川椒20g,胡椒5g,泽兰40g,紫苏叶30g,肉桂15g,伸筋草40g,羌活30g,干姜30g。

方解:本方在我院临床已使用多年。椒兰颈痛散剂基于“痹证机体素虚,阴阳失调,气血不畅,痹阻经络者居多”这种观点而组方。选用川椒、胡椒、肉桂、干姜温经散寒;泽兰、紫苏叶、羌活祛风胜湿;伸筋草舒筋通络。诸药合用,可温经散寒、祛风胜湿、舒筋通络。本方疗效显著,是适用于风寒痹型项痹病的外用散剂。

主治:项痹病(风寒湿痹证)。

用法:研成细末分装,1瓶50g。外用熏蒸或足浴,1次1瓶,1日1次。

16.加味桂枝加葛根汤

组成:桂枝12g,白芍12g,葛根20g,炙甘草5g,熟附子(先煎)9g,茯苓12g,白术9g,生姜3片,大枣5枚。

方解:桂枝加葛根汤出自《伤寒论·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用于风寒外束,营卫不和,经输不利,筋脉失养而见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急固缩、转动不灵等症。方中桂枝辛温通阳,祛风散邪;芍药酸甘平肝,敛阴和阳,通达经脉,二者调和营卫、理阴阳。大枣补脾,生姜和胃,甘草调和诸药,补脾益中;葛根升津舒筋,宣透经输。加入附子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茯苓、白术健脾除湿。全方调和营卫、健脾温阳、除湿通络,对脾肾阳虚、营卫不和证颈椎病效佳。

主治:颈椎病(脾肾阳虚、营卫不和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17.舒筋止痛水

组成:怀牛膝12g,当归18g,红花30g,三棱18g,生草乌12g,生川乌12g,木瓜12g,樟脑30g,五加皮12g,三七粉18g。

方解:上方制成药水局部涂擦或配合按摩,可起到温通脉络、舒筋活血的作用。对颈腰椎筋肉劳损,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受阻,因而引起颈项肩部或腰部疼痛、僵硬、肢体麻木等不适症状,疗效甚佳。方中当归、红花、三棱、三七、牛膝活血祛瘀;草乌、川乌、木瓜、五加皮逐风邪,散寒湿;樟脑温散止痛;配以70%的酒精通血脉、祛寒气,引药势。故能达到活血舒筋、祛风止痛之目的。

主治:颈椎病、腰痛、肩膝关节痛。

用法:以上10味药,以70%酒精1.5L,密封浸泡1个月,分取上清液,外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jux.com/wsms/65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