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肌性斜颈

专业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晶晶长得很可爱,就是躺着的时候,喜欢维持脖子向右歪的姿势。刚开始家里人也没注意,直到有个朋友上门探望随便说了一句,晶晶妈妈才突然上了心。"难道是先天的小儿斜颈?"晶晶妈妈到网上搜索了一番,结果越看越担心。"有说能治的,也有说难治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什么是小儿斜颈

有关专家指出,小儿斜颈80%属于生理性斜颈,多出现在宝宝出生后3个月。生理性斜颈是因为孩子抬头后颈部力量不够,头部相对较重导致,不用治疗,到1岁左右通常会自然好转。家长只要注意观察就好。

小儿儿肌性斜颈是指以头向患侧歪斜,颜面旋向健侧为其特点的先天性疾病,俗称“歪脖”。主要表现是小儿头向患侧倾斜,脸面部、下颌部朝向健侧,并且患侧面部及眼睛常伴有发育不良的一种先天性颈部畸形疾患,是因难产损伤胸锁乳突肌,引起肌纤维挛缩而成。

临床上,斜颈分为四型:肌性斜颈,骨性斜颈,眼源性斜颈,神经性斜颈。

临床推拿治疗时应排除其它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斜颈。如:骨性或眼性疾患所造成的斜颈。本节只讨论第1型即肌性斜颈,本病早期(6个月以内)推拿治疗,疗效较好。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出生马上或数日后可发现患儿头向一侧偏斜,一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可触及棱形肿块(部分患儿数月后可自行吸收),继而胸锁乳突肌挛缩,僵硬,头向患侧歪斜及向患侧旋转活动受限,严重者随年龄增大,可发生颜面、五官,甚至肩背不对称畸形。

但有三种情况的斜颈要有所重视,可能存在疾病因素。

1.肌性斜颈

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斜颈,颈部可见明显肿块。目前认为,肌性斜颈是一侧胸锁乳突肌病变导致紧张痉挛所致,病因可能有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胸锁乳突肌的肌肉内压力增高,导致肌肉缺血、纤维化。另一个是纤维瘤病学说,即肌肉内良性纤维瘤病变。

治疗:80%的肌性斜颈通过功能锻炼等理疗方式可治好,20%到1岁没有好转的,则需要做手术才能松解。

2.眼源性斜颈

出生时颈部没有肿块,到6个月时才出现斜颈。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斜视所致,一般跟患儿定位看东西时才有表现,睡觉时又会恢复正常。

治疗:因为需要孩子的配合,眼缘性斜颈必须等到1到2岁左右才能确诊,之前确诊不了,需定期复查。

3.骨性斜颈

骨性斜颈由颈椎畸形导致。表现为出生后即出现斜颈,同时可伴发短颈等症状,也叫短颈综合征。

治疗:孩子没有不适感可不用干预,如果出现颈椎滑脱、疼痛,可以通过手术解除症状。但要长期保持颈椎的稳定,还需配合功能锻炼。

那么,如果孩子有这种病症,该怎么办呢?利用推拿能调理好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利用小儿推拿手法调理好患有小儿肌性斜颈的典型案例。刘爽,男,36天。年4月28日出诊,患儿系足月难产。出生后半月发现头向右歪,查体:发育营养正常,面色红润,头向右倾斜,脸旋向左侧。右侧胸锁乳突肌中、下段可扪及0.5-2厘米的条索状肿块,坚硬如钢丝绳。诊断为肌性斜颈(右侧)。给与斜颈推拿手法调理(推拿处方同上),每天一次。同时把手法教会其家长,嘱回家配合推拿。推拿一周患处肿块缩小变软,头歪减轻。一个月肿块已缩小很多,接近正常。继续推拿一个月患儿痊愈恢复正常。治疗

1.治疗原则:舒筋活血,软坚散结。

小儿肌性斜颈的推拿手法手法处方

⑴患儿取仰卧位,用拇指在患侧胸锁乳突肌施以推擦法,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为防止擦破皮肤,可先涂润滑剂(滑石粉,爽身粉均可)。用食、中指与拇指拿住患侧肌肉硬节处捏揉10~15分钟。

⑵用拇指按揉患侧以放松局部再用中指、食指在患处自上而下地左右揉动,以舒筋活血、缓解痉挛。(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患侧胸锁乳突肌起点至止点推揉2~3分钟。)

⑶用拇指、食指于患处两侧进行左右捏拿、弹拨,以消散结块、增加血液循环。

(4)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部,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扳拉,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倾斜,称斜扳或被动扳拉活动法,反复操作7~10次;逐渐拉长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切忌用暴力),使之舒通气血,分离黏连。

(5)右手托扶患儿前下颌处,另一手抱住头枕部,把头略往上牵拉,然后向左右方向旋转,在旋转法施行完毕后,将头部做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摇晃。用力不宜过猛,操作要柔和,速度不宜太快。(用双手托拿住患儿头部向上牵引的同时向患侧旋转,称被动转头活动法,反复操作7~10次。)

如果出现高低肩、脊柱侧弯、长短腿等情况,要配合脊柱软组织调整手法。

3.方义:推揉及捏揉肌肉局部能舒筋活血,改善局部血供,缓解肌肉痉挛。被动扳拉及转头活动能拉长伸展挛缩的肌肉,有助于恢复肌肉的弹性,改善和恢复颈部功能活动。

4.加减治疗

⑴如患儿面部及肩部畸形明显者,加点按太阳、颊车、人中、迎香、风池、肩井、肩髃、天宗等穴各5~10次,以活血通络,改善局部畸形。

⑵患侧上肢活动障碍者:加在患侧上肢施以揉、拿、一指禅推等法2~3分钟,同时点按肩髎、肩髃、臂臑、天宗、曲池、尺泽、手三里、内关、外关、合谷等穴各5~10次,以加强患肢血供,促进恢复患侧上肢功能活动。

日常护理

1.家长应尽量及时纠正患儿头颈歪斜的姿势。

2.使患儿尽可能多地作主动或被动转头及歪头(斜扳)动作。

3.每次推拿治疗后,可配合10~15分钟局部热敷。

:(1)本病当与骨性斜颈、姿势性斜颈、眼源性等斜颈相鉴别。(2)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一般在出生3个月以内开始治疗更好。当肿块消失后,应继续推拿,直至颈部活动正常为止。(3)亲人或者保姆要根据不同的病变位置,选择自己在喂奶和睡觉时的位置关系。比如说孩子是右侧斜颈,就要在喂奶和睡觉时把孩子放于您的左侧,反之亦然。(4)斜颈患儿,还应注意检查是否伴有其他先天畸形特别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医院拍双侧髋关节X线加以确诊)。(5)小儿不宜过早直抱,防止发生姿势性斜颈。(6)孩子的头歪向哪一侧,就叫做哪一侧的斜颈,而不是看孩子的下颌转向哪一侧。例如,孩子的头歪向右侧,下颌转向左侧,叫做先天性右侧肌性斜颈。(7)先天性肌性斜颈需要及时的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出现继发的畸形。例如:面颊不对称(俗称"大小脸"),引起视觉疲劳等。面部不对称时间长了,即使治疗了,畸形恢复也比较困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jux.com/wsms/10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