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马克思,我们或许能够想起苏联斯大林说过的一句话:“真正的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或想起视长征为“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红军,想起抗美援朝战士们惊天地泣鬼神的顽强意志,想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自我严格约束,想起新中国成立时新政府一夜取缔北京“八大胡同”、全国扫黄改造失足妇女、“千年毒瘤、一举铲净”……。而到了今天,还是一样的华夏儿女怎么就能由以前那些意志坚强、情感坚贞的人类变成现在普遍流失斗志、意志松懈、忘恩背义、沉迷声色之欲的猥琐堕落之人了?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关系到国运兴衰、家庭兴旺、个人发展。
因此,我们来求根溯源,试图从马克思的理论中来解释以上非凡历史,降服yin欲色魔,强壮身心,纯净情感。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是揭示万事万物内在规律的科学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那么推及到两性问题,也是如此,因此,我尝试着以此理论为工具,去剖析两性问题,挖掘两性问题的本质面目和运作规律,为“戒色”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唯物辩证法包含两方面,即唯物主义立场和辩证法。我们分别用这两方面内容来揭示se欲的规律。
唯物主义立场指明客观物质存在与主观意识谁先谁后的真理性顺序,唯物主义者认为客观存在决定了头脑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存在的有选择的、动态的反映,人的意识本身也是一种客观物质存在。因此人的意识就像是生物实验台上一只普通的白鼠,等待人们去解剖认识改造,意识也能够像人们要认识白鼠的生理结构一样而被人们所认识和控制、改造。
理解物质存在先于意识的重要性在于:要使自己有这样一个视角,即让自己的神智从实验台上的老鼠身体里分裂出来,跃迁到解剖者的大脑里,从完全客观、无私的真理性角度去解剖白鼠、认识意识活动,否定意识的神秘性、不可知性,否定偶然意识活动乃天之兆示、不可违抗的荒谬思维,规范自己的意识,从“意识要我怎样我就怎样行为”向“我怎样行为,意识就会怎样活动”发展。
同时,我们有一些人,往往喜欢先入为主地主观认为人的se欲是与生俱来的不可控制,是自有人类以来的永久不可抑制的冲动,食色是天性,不该控制也不能控制,这样的观点实际上是se欲作为一道障碍正在说话者意识中作梗,迫使说话者为se欲辩护,为yin欲辩解;人的主观解剖、认识自我意识的愿望不足,手术刀还没有上白鼠身,又怎么谈进一步认识、改造白鼠经脉?人的神智只有一部分跃迁到了解剖者脑里,还有部分保留在白鼠身体里,倘若要解剖白鼠,必然会引起部分神经的疼痛反对。
所以,唯物主义立场就是要求人理解这样一个事实,事物必将可以被不断认识,人类必将进化,而这个进化的方向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这要求我们要从主观意识中跳出来,放弃一厢情愿的主观倾向,根据客观实际,去接触和验证甚至是相反的观点理论,一切从实践出发来得出新的理论。理解唯物主义立场是要求人革除脑中物欲的羁绊,尊重客观实际,放下固执偏见,敢于去验证更客观的标准和真理;无论多丑恶,放下遮掩怠惰,敢于面对最客观真实的自己;放下私心杂念,敢于去重塑革新自己;放下狡黠卑鄙,敢于去认识一片开朗、清爽、诚实的新天地,可以说,随着人类的进化,人的意识将更加独立于物质存在,就是说人将能更加合理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欲望,发展自己的意志、情感,解放自己的意识。我们正是要从唯物主义立场中获得格物致知的强大主观能动力,革除意识中的物欲,获得认识改造物质的动力。
因此,对于要戒色的人,要放下一种纵欲有理的自欺欺人的侥幸,忽略客观规律而总是一厢情愿、主观臆想出来的纵欲之后的美好幻境一点也不影响实际客观恶果的如影随形,越积越多;也要放下纵欲时的那点脆弱可怜的欢愉的阻挠,抬头睁眼去探索另外的一种可能,即更为震撼人心,具有更为剧烈引力的高级欲望形式——情感。
而辩证法则是揭示了客观物质世界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则,如果说唯物主义立场是内功的话,辩证法就是心法。这个心法有三大普遍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于物质的认识还规定了五大范畴: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内容与形式、可能性与现实性、偶然性与必然性。
本质和现象:事物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
原因和结果:事物在时间顺序上的相互联系
内容与形式:事物的内在要素与它们的结构或表现方式
可能性与现实性:事物的前途与实际存在性
偶然性与必然性:事物的不确定性与确定性。
首先,用几大范畴来描述一下两性关系相关的信息。
本质和现象:两性之间的外在交往“现象”都反映出意识中的“本质”特点,有什么样的“本质”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现象”,有什么样的“现象”也会暴露出什么样的“本质”。这就比如出于yin欲所表现出来的纵欲和出于情感所表现出来的有爱之性在外在“现象”上是有差别的,前者盲目、慌乱、短暂,而后者往往更为理智而丰富、愉悦、甜美、持久。
原因和结果:有时人对于恋人不满,没有感受到那种深刻的爱恋感觉,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多样的,或许是由对恋人相貌、身材等基础生理硬件的不满而导致的,或许是恋人或自己本身产生爱的能力低下,而后者往往是更为决定性的因素,所以,任何“结果”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一果多因或一因多果或同因异果或同果异因,要根据实际情况一一拆解,分清主次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内容与形式:两性之间从生理到情感都可以归属到“内容”与“形式”范畴,一般起基础作用的是“内容”,较为稳定,决定“形式”;起引导作用的是“形式”,较为多变,可以反作用于“内容”,我们在政经领域中所说的经济基础就是“内容”,上层建筑就是相应的“形式”。在两性中,生理基础、生理认知是“内容”,两性快乐、情感体验则属于对应的“形式”,比如两性之间的生理硬件水平、xing爱技巧是“内容”,那么基于这一“内容”之上的两性合欢得到的快感、欢乐是“形式”,更上层的情感、想念、相互关爱的愿望则属于更高级的“形式”,是“形式”之上的“形式”。
可能性与现实性: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有它的内在铁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只能利用客观规律,而不能修改客观规律,好比光速绝对是3亿米每秒而不是其它,那么人的行为、意识的活动也是如此,遵循着绝对的规律而无法修改,因此某些人所谓的手yin无害、滥性有理的结论是否是真理必须要经得起实践检验,必须要被精确认识,才能下结论,其实手yin无害论就好比侵华日军用活体俘虏做解剖实验,撇开别的,片面地从生理科学层面上来讲,那些侵华日军还为生理科学做出了贡献呢,然而从人道、社会、精神层面上来讲呢?显然是罪大恶极的;同理,成熟xing器官的活动诚然在生理层面上来讲很可能是合理甚至是必要的,然而,我们不能撇开精神、意识、社会层面来片面地看手yin,因为,一个生理成熟的人在摆弄xing器官时还会产生精神、意识、情绪的波动,打了生理的骨头会连着意识的筋,不然,人只会是一头死尸而已,命运只会是腐烂灭亡。因此,我们不能幻想着一个人基于手yin纵欲陋习的“现实”得一个事业大成、健康美满的“可能”,一个民族基于“物欲横流”的长期“现实”得一个“昌盛繁荣”的最终“可能”;相反,我们要警惕,一个过分纵欲的人有家业调零、疾病缠身的“可能”,而一个悬崖勒马的人会有事业蓬勃、健康幸福的“可能”。
偶然性与必然性:人的意识中有时会不经意地蹦出一些画面或念头,这种“偶然性”的现象背后其实往往都有“必然性”的根据,就好比有的人白天接触了低俗信息,晚上睡梦中偶然出现的春梦,梦的产生必然有其必然根据;也有的时候,我们自己在毫无主观准备时产生的一个突然的意yin念头,这都暗示了意识中的问题。
另外,简要描述一下三大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要进步总是会去不断升级的,但是这样的一个升级是曲折的,事物处在一个不停地否定自我的运动状态,当一个事物升级到一个状态,其实是否定了自己消极的一面,到达的一个亚稳定状态,然后再进行一次否定,继续否定掉自己消极的一面,到达更成熟的稳定状态,以这样的两个否定为单元,不停地循环进步,不停地否定自我,所以任何事物的升级发展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因此,戒色也是要循序渐进,没有止境的,要谦虚谨慎,不可得意忘形;那么,我们也因此理解,戒色到一定程度,就到达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不会说轻易就溃败千里的,要破除“徒劳无功”的悲观论调。
对立统一规律:事物都是矛与盾的对立统一体,矛盾的双方时刻处于绝对斗争状态,保持着相对的静止,在对立斗争过程中,弱势的一方必然会逐渐向强势的一方转化,得到一定条件下的统一状态,类似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因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在某些时候,我们面对se情信息、纵欲邪念下的思想斗争,我们要理解这种斗争是时刻存在的,不可轻忽,得意不喜,阻意不忧。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质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新质逐渐从旧质中脱胎出来,新质不断积累,在量上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更新的质,产生了质变,量变中有阶段性的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这就类似人类现在的手臂很早是水生动物的鳍,进化质变为爬行动物的前爪,再进化质变为手臂。我们因此要注意积累的重要性,在戒色的路途中,积累新质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质变,飞跃到一个新层次,得到一个更新的自我;同时也要警惕,不断的堕落会不断积累消极的质,不断退化到一个自己都不会察觉的低等动物阶段。
理解了上述内容,我们根据两性物质内容来建造一个模型,用这个模型分析、验证一些日常问题,探索两性之间的奥秘,我们把生理基础作为“内容”,把人的意识活动、精神体验作为“形式”。
人的意识其实就像一台计算机,处理不同方面的信息,在人的意识中,性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男女共有生理属性层次;主要包括男女共同的生理特征,比如共同的内脏、血管等,另外,共有生理属性与特有生理属性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在这里把男女某些细微的特有生理属性也分到共有层中,比如男人粗犷、浓密的面孔,而女人温婉、细致的面孔特征;男人低厚、女人高亮的嗓音;男人雄健、女人柔美的整体躯体特点;男人雄壮、刚猛的气质,女人温柔、宽和的气质,甚至基因的差别。这些特征都属于第一层,展现了男女共有的躯体美和意境美,第一层是生产友情“形式”的基础“内容”,也是生产爱情“形式”的基础“内容”。
二,男女缓冲生理属性层次;包括相对较为明显的男女特有生理属性,如有衣着遮挡的男人的胸肌、女人的胸臀,或者突出了男女外部生理特征的几点式内衣、超短裙装扮等,这部分特征属性作为爱情基础“内容”的频率大过其作为友情基础“内容”的频率,也就是说,在接触到这些信息时,我们更容易产生爱情相关的精神体验,而不是友情的。比如有衣物遮拦的女人的胸臀既可以承载爱情,激发情欲,但也象征着躯体的健康和高级生育能力、艺术的美感。对待这层属性,特别要分清出在这些物质“内容”之上,意识中的“形式”是什么,什么时候表现出的是友情,什么时候表现出的是爱情,不可混淆。
三,男女特有生理属性层次,主要包括男女的内在生理特征以及性活动信息,比如完全赤裸与合欢、合欢技巧的学习优化等,它们只能是爱情“形式”的基础“内容”,换句话说,就是,人一旦接触这些信息,必然产生的是爱情而不是友情,这是由爱情的排他性以及专一性决定的,将在下面解释爱情的专一性。
第一、二层属于友情-利欲矛盾的基础“内容”,第一、二、三层属于爱情-性欲矛盾的基础“内容”,即在友情社交中,意识只处理第一、二层信息,大部分时间处理第一层信息,而只在爱情婚恋时,才处理第三层信息。
关于爱情的排他性以及专一性这个规律,需要详细解释和论证。两性的婚恋关系是以性能力、性快感作为基础“内容”,那种“关爱愿望”是这基础“内容”之上的上层情感形式,基础“内容”的变动必然会牵动对应上层“形式”的滞后变动,这就好比某区突发河水污染事故必然首先直接牵动政府环保部门官员的神经,而非教育部门的担忧,但是也会间接地微弱影响教育部门;那么,性活动、性快感直接牵动的是爱情生产中枢的神经而非其它,假如我们坚持所谓的“性友谊”,那就如割裂爱情生产中枢与性活动、性快感的天然联系,那么,势必带来性活动、性快感的萎缩以及友情的萎缩退化,这就好比硬将教育部门与环保部门的官员们对调,那么在失去了原环保部门官员专业性的维护和监管,必会导致污染问题的失控,同时伴随教育质量的下降,“性友谊”不仅会伤害爱情,同时也伤害了友情。
再说一说爱情、友情的产生机制,爱情、友情作为意识活动的一种,本质特征是具有社会属性,即人的爱情、友情是有特定承载对象的爱情、友情,即只要人在“友情生产中枢”、“爱情生产中枢”中产生了友情或爱情,这些情感必然带有特定对象属性,即贴有特定的某个人的标签,不同于爱情的是,友情的这个特定的标签可以是自己、某个人、某些人、甚至是所有人,一个人一生下来就有被别人认同的必要性,就需要产生友情来容纳创造力,如果一个一生下来就同外界没有交流的人自会有对自己贫乏友情,这就好比“剩余价值”理论中的“交换价值”,没有友情交往的人得不到广泛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生命因此脆弱苍白,那么也就不会有价值导向,就不会有规范行为和创造能力;对于爱情来说,同样如此,人的性意识的活动必然牵动“爱情生产中枢”产生爱情,这爱情的感觉也必须要有特定的对象,而这个特定对象不同于友情,只是唯一的异性;我们与别人的感情,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作为一种精神能量(好比剩余价值),可以相互反哺基础“内容”,对于爱情来说,是反哺两性特征基础“内容”的能量,对于友情来说,是反哺两性共有基础“内容”的能量,且友情能量能部分反哺自己、部分反哺对方,而爱情精神能量只能反哺特定对方的基础内容;这就好比一个叫“友情”的工厂用机器产生的螺丝可以作为自己厂内机器的备用零件,也要销售到别的工厂用于维护那里的机器设备,但是在“爱情”工厂中,每一次开动特定的机器产生的特定型号的螺丝只能用于维护另一个特定工厂;同时,随着工厂的日益壮大,机器、工艺升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同产量逐渐升级,这就象征着友情爱情的基础“内容”不断升级,情感产生机制也不断升级,情感体验品质越来越高,爱恋越来越深;一个滥性的人好比匆匆生产,耗费材料精力,却不把产生的爱情能量输给特定对象,作为进一步产生更大能量的基础,形成良性循环,而是抛弃这部分产品,舍弃这份能量,透支自己的基础“内容”,透支自己的生产资料,去匆匆上马、生产另一份有特定对象的爱情能量,那么必然会浪费“生产资料”——精力,同时使爱情工厂——中枢神经受到伤害而降低产生爱情的能力。爱情正是这样,这种精神能量不可以象友情那样在不同的人之间流转,只能够在特定对象上起到维护作用,所以“滥交而不来往”的人,即那些发生性行为却又不去持续珍惜呵护彼此性基础内容直到生养儿女的人,就是不断产生情,却又不断抛弃,不断产生爱情精神能量,却又不停地舍弃,不停地投入精力去产生,却又不运用,支大于收,不断被抽空,好比烂尾楼不服务经济反抽空经济,不断透支爱情的“生产资料”,不停伤害“爱情生产中枢”,爱情体验越来越微弱,爱情基础内容越来越薄弱,就会越不稳定而越要去生产,直到产生不了爱情,即不仅性无能、生理健康恶化,而且性快感、爱情体验能力下降,形同行尸走肉。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的是:一个滥性的人为什么越纵欲会越疯狂,越频繁地去作恶?在我们生活中,也有一个“穷凶极恶”的词,表示人会随着处境的恶化变得更加凶恶,因穷促恶,因恶促穷,循环恶化;利用“质量互变”规律,我们来拆解,意识中有“爱情”的质与“性欲”的质,这两部分是绝对矛盾的,时刻相互演变的,一个纵欲的人意识中的“性欲”成分不断地在扩张,“爱情”成分在不断萎缩,随着“爱情”成分不断处于弱势时,人的意识对于“爱情”的需求会越来越急迫,所以又不断去纵欲来寻求“爱情”、“关爱”,接着又不断被消耗掉“爱情”,这就好比一个口渴的人不断地去喝盐水,自以为是在解渴,实际上是成倍地不断地消耗已有的身体水分,结果不但不解渴,反而越来越渴,越来越疯狂。
人的意识会将从外界输入的信息和输出的两性生理信息按情况,分别输入“友情生产中枢”、“爱情生产中枢”,进行数据处理,做出反应,产生感觉,即输入“友情”、“爱情”工厂,产生意识领域的产品。
一般意识在输入输出第二层信息时,这部分男女共有生理属性信息会被输入到“友情体生产中枢”,这告诉我们,不仅是与同性、与异性朋友、与爱人在一起时,只要是在“爱情生产中枢”关闭状态下,都要把信息输送到“友情生产中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第二个层次——缓冲层次的信息时,要注意打开“友情生产中枢”,关闭“爱情生产中枢”,避免混乱,因此,我们在接触第二层次时要注意控制两个中枢的开闭场合,这比处理第一层信息要耗费更多精力(因为第一层信息不需要被分辨,直接输入友情工厂),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对于第二层信息一定要注意主观条件,我们可以在有所准备时,打开“友情生产中枢”去输入第二层信息,比如在沙滩、游泳场所的见闻,或者出于新鲜专门去体验比基尼秀等。
那么意识在输入输出第三层信息时,只能在“爱情生产中枢”保护下进行,即只能输进爱情工厂内,有伴侣的参与(或间接参与),方能避免产生无爱的性反应。因为爱情的专一性和排他性,爱情具有特定的承载对象,一旦开动爱情工厂,必然会产生对应产品,而这部分产品是自己不能消费的,只能交到特定异性对象的手里才有用,只有在特定异性手里才能实现爱情产品的使用价值,因此,在没有特定异性对象接收的情况下,爱情工厂的开动就是在浪费生产资料,空耗精力,因此,比如对日常的意yin、自慰,这样产生的精神能量不能反哺到特定对象,会伤害爱情生产中枢,同时还浪费生产资料,或者一夜qing等产生的爱情产品也被抛弃,没有得到消费。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好的产品呢,怎样才能得到高级的快乐、情感?
在爱情中枢里输入输出前两层次信息产生的爱情能量的强弱是不一样的,比如男女拉手恋爱说情话等是基于第一层信息,见到对方的外在生理特征的甜蜜感、吸引感、激动感是基于第二层信息,两性合欢则是基于第三层信息,基于不同的层次,得到的“爱情”的浓烈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上面谈到了人的友情、爱情会随着三个层次的生理属性而表现出能量强弱有别的快感、情感,这好比工厂产品的质和量受到原料的种类、数量的影响。那么这情感能量的强弱还取决于基础物质“内容”的水平和情感中枢的水平,即还受到原料质量、生产工厂的影响。所以,我们想要体验到更高级快感、爱情等,不要只着眼于原料的种类、数量(未恋爱就匆匆、频繁的上床),更要着眼于原料质量(身体的健康、xing器官的保养、性知识的学习),更根本的是要着眼于生产工厂的生产机制(循序渐进、量入为出、产生呵护爱情的主观综合能力)。
在前面提到过,根据质量互变规律,爱情与友情分别是“se欲”、“利欲”的对立面,在人意识中的“利欲”的质带给人的外在表现是虚荣、贪婪、冷漠、心胸狭隘、幼稚愚忠与背叛、不能控制友情等性情缺陷,“se欲”的质带给人的性情缺陷是冷漠、暧昧、混淆友情与爱情的界限、欲不能罢、爱情乏力、迟钝、不能控制自己的爱情等性情缺陷;一个人意识中消极的“质”的方面积累越多,以上的性情缺陷表现地越严重。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