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斜颈诊断
痉挛性斜颈诊断较容易,主要根据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患者表现为头颈不自主偏向一侧,伴随相关肌肉的不自知抽动,颈部肌肉紧张,甚至局部隆起。有部分患者虽然可以控制一段时间,但一般不能长时间控制,放松后患者再次出现。患者症状较重的肩部上抬,影响上肢、面部肌肉的抽动等。患者情绪紧张时、劳累时症状加重;安静和初醒。
痉挛性斜颈临床表现
多为成年起病,但也有少数病例发生在儿童,多在某些诱因(如紧张、劳累、生气等)情况后发生,病情逐渐加重,很少会自行消退或缓减。头往往双侧肌受累,但受累程度常不对称致使头部偏向一侧作扭转运动。在活动时或工作紧张时加重,睡眠时症状减轻或消失。症状经常是突然出现,表现为颈部的牵拉,或头部不随意转动。头部和颈部姿势的异常可表现为多种姿态,可呈旋转、侧倾、前倾、和后伸,其次是头牵拉、颈后斜和颈前斜,少数病人表现为单纯的偏斜。
临床分型:1,痉挛性斜颈的程度可分轻、中、重三度。轻型者肌痉挛的范围较小,仅有单侧发作,无肌痛;中型者双侧发作,有轻度肌痛;重型者不仅双侧颈肌受到连累,并有向邻近肌群,如肩部、颜面、胸肌及背部长肌群蔓延的趋势,且有严重肌痛。
2,痉挛性斜颈按临床表现可以分成四种类型:(1)旋转型:头绕身体纵轴向一侧做痉挛性或阵挛性旋转。根据头与纵轴有无倾斜,可以分为三种亚型:水平旋转、后仰旋转和前屈旋转。旋转型是本病最常见的一种型别,其中以后仰型略为多见,水平型次之,前屈型较少。此外根据肌肉收缩的情况,又可分为痉挛和阵挛两种。前者患者头部持久强直地旋向一侧;后者则呈频频来回旋动。(2)后仰型:患者头部痉挛性或阵挛性后仰,面部朝天。(3)前屈型:患者头部向胸前做痉挛性或阵挛性前屈。(4)侧挛型:患者头部偏离纵轴向左或右侧转,重症患者的耳、颞部可与肩膀逼近或贴紧,并常伴同侧肩膀上抬现象。(5)混合型:颈项多处肌肉痉挛,并有颜面、口、眼、手及躯干部位的肌肉痉挛,患者头颈歪斜呈多变状态,伴其他部位肌肉痉挛出现相应表现的痉挛性斜颈。(5)疼痛型:有上述某类型的表现,伴有颈、肩、背等部位因痉挛造成神经受压,引起疼痛的痉挛性斜颈。
痉挛性斜颈临床分型
1、水平旋转型。以一侧胸锁乳突肌和另一侧头夹肌痉挛为主的患者的头转向一侧的痉挛性斜颈。
2、侧屈型。以同一侧颈肌发生痉挛,如同一侧的胸锁乳突肌、头夹肌、提肩胛肌、颈阔肌、前中后斜角肌,其中部分肌肉痉挛时,患者头颈向该侧屈的痉挛性斜颈。
3、旋转后仰型。以一侧头夹肌、斜方肌、提肩胛肌痉挛为主时,患者头颈既向患侧转,又向后仰的痉挛性斜颈。
4、旋转前倾型。以一侧胸锁乳突肌、颈阔肌痉挛为主势,患者头向患侧旋转,又向前倾的痉挛性斜颈。
5、过伸型。两侧斜方肌、头夹肌、半棘肌同时痉挛或某一两对肌肉痉挛,患者头颈向后过伸、眼睛看天的痉挛性斜颈。
6、过屈型。两侧胸锁乳突肌、颈阔肌、斜角肌(前、中、后)同时或其中某一两对肌肉发生痉挛时,患者头颈向前屈的痉挛性斜颈。
7、混合型。颈项多处肌肉痉挛,并有颜面、口、眼、手及躯干部位的肌肉痉挛,患者头颈歪斜呈多变状态,伴其他部位肌肉痉挛出现相应表现的痉挛性斜颈。
8、疼痛型。有上述某类型的表现,伴有颈、肩、背等部位因痉挛造成神经受压,引起疼痛的痉挛性斜颈。
痉挛性斜颈临床分型给实施解痉术提供了依据。
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治疗,手术治疗
1、对于患病初期的轻型患者,可以用药物治疗。有失眠、焦虑症状的患者,可以服用氯硝安定治疗;对于有抑郁症的患者,可以用百忧解治疗,其它药物包括氟哌啶醇等。一般而言,药物治疗的效果有限。
2、对于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一般可以选择肉毒素注射治疗。每块受累肌肉每次注射剂量不超过单位,每次注射总量一般不超过单位。肉毒素注射治疗痉挛性斜颈效果只能维持三个月左右,不能达到根治的效果,由于注射肉毒素会在体内产生耐药性,重复注射多无效果,5%的患者用肉毒素注射治疗无效。
3、对于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的重症痉挛性斜颈患者,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目前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手术方法有多种,包括肌肉切断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选择性神经切断术、丘脑核团刺激或毁坏术。无论哪种手术,关键是准确的确定颈部痉挛的肌群,选择可靠的方法缓解肌肉痉挛的方法。
中医认为痉挛性斜颈隶属于中医痉证、颤证等疾病范畴,主要的病因病机在于窍闭神妄、痰浊、湿热等病邪阻滞经络、上蒙清窍等,又或者是督脉失养,阴筋虚燥,导致神机妄动,经筋结聚无常,拘挛弛纵混乱,从而发病。《景岳全书痉证》云:“愚谓痉之为病,强直反张病也。其病在筋脉,筋脉拘急,所以反张。其病在血液,血液枯燥,所以筋挛。
明辨病机,合理立法,立足风(寒)、痰、瘀、虚,以搜风、涤痰、祛瘀、补虚四法为治疗原则,治以搜风通络、散寒除湿、化痰祛瘀、舒筋活络、强筋健骨。准确用药,诸药并用,四诊以获全效。
客服
-
北京仁爱堂国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