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64岁。因“发现左前臂肿物1周”入院。查体: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前臂肿物,约鸡蛋大小,疼痛明显,无红肿、发热等表现。CT检查提示:左前臂软组织肿物(图①箭头所示)。超声所见:左前臂“肿物”所示处探查:可见肱桡肌肿胀明显,范围约55×35×40mm,边界不清,内回声不均,横切面内部呈“龟背土(图②)”样改变,纵切面内部见粗线状低回声平行排列,PDI显示其内部及周边均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图③、④、⑤)。图②↑为龟背土超声提示:右前臂肱桡肌异常改变——增生性肌炎?术中发现:左前臂肱桡肌间一大小约6cm×4cm×3cm白色肿物,质地韧,与周围肌肉广泛粘连(图⑥)。镜下所见:骨骼肌肌束间可见较多梭形细胞增生,核分裂像罕见,呈弥漫片状排列(图⑦)。病理诊断:(左前臂)增生性肌炎。
增生性肌炎是较为罕见的肌肉内自限性疾病,年由Kern首次报道并命名,特点是生长迅速,弥漫性组织浸润,临床类似于恶性疾病,常因被误诊为恶性肿瘤而给予不必要的手术根治性治疗。
该病病因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机械创伤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个或多个融合的软组织肿块,大多是无意间发现,无明显诱因,该肿块的体积可能会在几天或一周内增加一倍以上,可有疼痛,但多数无症状,病变界限不清,且生化检查阳性率低,所以术前很难确诊。
增生性肌炎病变主要累及横纹肌肌束及肌纤维间的间质,不累及肌束和肌纤维,肌束被增厚的间质分隔。在声像图横断面表现为典型的“龟背土”样改变;纵切面可见与所在肌束走行一致的梭形高回声包块,其上下两端与正常肌束相延续,肌束间增厚的间质呈粗条状低回声平行排列。多普勒超声显示肿块内大部分可见少量或中量血流信号。
增生性肌炎具有自限性,不需要手术治疗,因此明确的诊断及鉴别尤为重要。而应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法,对增生性肌炎的诊断准确可靠,并且操作方便快捷,值得作为常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张翠平.高频超声在增生性肌炎诊断中的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47(20):-.[2]韩洋,陈洁,曾燕荣,孙文清,骆丽,张杰.增生性肌炎的高频超声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3(10):-.[3]张司敏,李睿,韩彤亮.增生性肌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并文献复习[J].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6(03):-.[4]田爱红,刘肖莲,陈慧敏,许家亮,张庆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增生性肌炎诊断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9(18):-.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jux.com/wsby/10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