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偏瘫患者中,一般情况下,上肢和手的康复进程要慢于下肢,合理运用作业疗法可以加快上肢和手的功能康复,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偏瘫患者上肢和手不同时期的作业疗法和运动疗法。
偏瘫的运动治疗和作业治疗,一般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不再发展48小时后开始。治疗分为软瘫期,痉挛期和分离期:
01急性期过后的软瘫期患者此时的病人多为卧床患者,病程一般在1到4周,这时的康复治疗应与临床治疗相结合。
治疗目标:
预防各种并发症和继发障碍的出现,为患者进一步功能恢复打好基础。
治疗方法:
1、良肢位摆放。主要预防患者的并发症及异常姿势的产生。如肩关节半脱位,翼状肩,挎篮肘等。
2、被动运动。减缓患者的肌肉萎缩,预防关节肌腱挛缩。
3、动作诱导。传统手法诱导和健侧带动患侧做主动运动(Bobath握手重复做上举和肩前屈动作等)
注意事项:
在疾病的早期,治疗手法不宜太重,在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肉废用性萎缩,减轻疼痛的同时,也要避免手法过重,导致关节损伤。
02二、痉挛期患者一般情况下,患者在发病一个月后会进入痉挛期。此时病人肌张力较高,出现联合反应及共同运动等异常运动模式,此时的训练以诱导正确的主动运动为主。
治疗目标:
降低患者肢体的肌张力,加强患者患肢的协调性和选择性随意运动,进行患肢实用性功能的强化抑制异常运动模式的出现。
治疗方法:
1、被动运动和牵伸。降低病人的肌张力;
2、手法诱导关节某一方向还未出现的动作;
3、主动运动。以手法辅助患肢患肢主动运动为主;
4、作业疗法
运用OT中的器械进行加强运动和诱导分离运动(健侧肢体带动患肢):
手功能智能康复系统,是通过穿戴由五个点击驱动的手套,在3D视频、色彩、声音的引导下,通过运动想象、镜像治疗、主被动、双手运动、任务导向的训练,能够促进手功能精细动作和力行抓握的康复,同时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手眼协调、本体感觉的恢复。
5、ADL训练。穿衣裤,训练厨具等(患侧上肢和手辅助为主)。
智能木插板用于练习患侧上肢支撑,提高上肢近端控制能力并抑制屈肌痉挛。
注意事项:
在进行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的同时,要随时纠正患者的异常姿势和异常运动模式,注意患者的整体运动。
03分离期患者根据不同的病理情况,患者出现分离运动时间有快有慢,一般在病后三个月后会出现。此时的患者的主动运动进一步加强,这时可加强训练患肢某些方向的力量和速度(主要为伸肌肌群)。
治疗目标:
加强进一步的分离运动,诱导患肢更加精细的运动,训练患者独立完成绝大多数的日常生活活动。
训练方法:
1、主动运动。部分方向的抗阻训练(主要为伸肌肌群)
手功能综合康复训练平台是神经科,骨科和老年人上肢功能及手功能康复必不可缺少的训练设备。通过12种不同的动作训练,能迅速有效地改善手部功能,增强活动度,增强肌力和耐力,同时改善手部本体感觉功能,加快神经肌肉系统受损功能的修复,改善不同肌肉群间的反应能力。
2、运用OT器材:①抛接球训练;②木钉板;③上螺丝,上螺母训练;
注意事项:
治疗时,要随时与患者沟通,看有无引起患者的身体的不适合剧烈疼痛。有言语功能障碍者,应随时观察患者的表情和反应。
翔宇医疗智能上肢功能康复方案采用智能化、人性化、多样化的康复模式,实现了将上肢的粗大运动与手部的精细运动训练相结合,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OT训练动作相结合。在有限的空间内就可完成大多数康复动作的训练,有效地改善了脑功能重塑和结构重组的过程,迅速提高患者的上肢功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