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是因感受风邪或风寒之邪,阻于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面部肌肉、筋脉失于濡养,弛缓不收而发病。病之初期邪气方盛,宜用泻法,以祛邪气。病之后期邪气已衰,正气已虚,宜用补法为主,扶正祛邪。陈旧性面瘫,由于邪气长久稽留经络,耗散气血,使局部肌肉、筋脉缺乏气血荣养,除面部表情肌瘫痪外,常伴有患侧肌肉挛缩、抽搐,或小肌肉的萎缩等,属虚证范畴。根据《内经》“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当以补法为主治之。又因其邪气未尽,经络未通,又应辅以祛邪通络。浅刺多穴法既适合治疗偏虚的病证,又有通络祛邪之功,故用于陈旧性面瘫的治疗较为适宜。
选用穴位:攒竹、阳白、丝竹空、鱼腰、太阳、四白、上迎香、巨髎、迎香、颧髎、人中、禾髎、地仓、夹承浆、颊车、下关、头维、风池(以上均取患侧),合谷、足三里(均取双侧)。
针刺方法:面瘫局部所取穴位,均用1寸30号毫针浅刺二、三分深,并轻轻捻转。风池穴用1寸毫针,向对侧眼角刺五、六分深。合谷、足三里两穴用毫针直刺1寸左右,得气后行补法。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一周。
《素问·刺要论》曰:“病有浮沉,刺有深浅,各至其理,无过其度”,“深浅不得,为大贼”。说明了在刺法上当浅则浅,当深则深的道理。陈旧性面瘫是一种难以治疗的宿疾,根据中医基本理论,采用浅刺多穴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说明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原则,不仅在中医内科是重要的,在针灸治疗中也同样是重要的。不论何病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刺法,或对一种疾病自始至终地使用一种刺法,都不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效果也必然受到影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