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解冻人报告文学下

解冻人(下)(报告文学)

作者:许晨涉江红帆

01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各个国家各个领域交往日渐多了起来。出国留学的、做生意的,进来投资办厂的、文化交流的。中国走向了世界,世界也走向了中国。

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位于东南亚的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绿宾等国家华人众多,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包括中医药是信服且尊崇的。况且他们的祖先多为漂洋过海而来的岭南人,聪明机敏,吃苦耐劳,许多人经过努力奋斗发财致富了,成为当地的有钱人家。

当然,人吃着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华人社区的病人也就多了起来。王养富敏锐地看到了这个需求,心中动了到海外去发展的念头。去哪里呢?恰巧此时有一位来到大陆探亲的华侨得了病,医院没有看好,辗转找到王养富,却三下五除二手到病除,使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说:“你医术这么高,干脆去泰国吧,那里很需要中医。”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泰国还是亚洲“四小龙”,经济比较发达,管理上也宽松,生意比较好做,只要交了房租就可以开门营业。平常除了交税,什么工商管理费、卫生费、环保费、治安费、暂住费等等都暂时不用交。而且泰国政府还规定,年收入在10万泰铢以下者,免征营业税。

无疑,这些优厚的条件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此时的王养富已经积累了七、八年的临床经验,对中医中药的运用也日渐成熟。听了这位华侨的介绍,他决定就到泰国首都曼谷闯一闯。不过那时候出国还是有一定条件的,按照公安部门规定:因私出国必须要有对方邀请函,出示担保书,并且还仅限于探亲。

这些倒是难不住王养富。他的一位远房表哥就在泰国定居,是早年旅居海外的华侨商人,在当地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王养富想方设法通过亲戚联系上了他,表达了出国需要有人邀请的意思。这位表哥认为是好事,欣然答应,很快就发来了邀请信:

养富表弟:

您好!

如今祖国大陆在改革开放精神指引下,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老华侨我感到无比自豪。我本想回家探望亲人,看看祖国的大好形势,但心脏病复发。我已80高龄,登飞机也有困难,因此,特邀请表弟在百忙之中来泰国看我,说说家乡和新人情况,以解多年思念之苦。食宿、机票等一切花费均由我负担……

有了这个邀请函,一切就都顺理成章了。王养富很快办好了护照、机票等出国手续,飞到了泰国。按计划,他首先在华人集聚的曼谷开起了一家中医门诊,专治包括肌无力在内的等疑难病症。虽说语言上有些障碍,可在那里聘请个翻译很便宜。当年国民党军有几万人组成远征军深入东南亚,有些就留在当地了,王养富请了一位他们的后人小花当翻译,开了一家中医药诊所。

这里属于热带地区,十分潮湿,当地人患皮肤病的比较多,身上经常起些莫名的小疙瘩,又痒又疼,一抓破了还容易感染流黄水。医院往往开些涂抹药,难以根治。王养富家传医道源远流长,加之他从小好学上进并有着在国内开诊所的实践经验,针对这种死不了人却让人难受的顽疾,他开发出一种内外兼治的中药:一边外用涂抹,一边内服调理。嗬,手到病除,反响极佳,很快就站稳了脚跟。

年1月1日,正是冬去春来、辞旧迎新的时刻,位于亚洲的泰国有许多华人华侨,与国内生活习惯有着天然的传承和联系。他们更加看重的是农历春节,也就是真正的过年,姑娘戴花,小子放炮,热热闹闹地忙年、办年货、吃年夜饭。而对于这种来自公元纪年的阳历元旦,却并不自怎么放在心上,照样干着自己的事情。

因而,王养富没有停业休息,还在诊所里忙碌着。他正在为一位前来就医的患者把脉时,突然门外传来一连声的惊呼产:“大夫、大夫!快救救我老婆吧…………”

紧接着扑通一声,一个人连跑带跳地闯了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叫道:“大夫大夫,你行行好,快去我家看看吧,我老婆快不行了!”

“啊?!”王养富闻言感到事态严重,连忙问道:“别着急,慢慢说,她哪里不好啊?”

“唉,本来她怀孕了,这天不知怎么上吐下泻,吃什么药也不管用,一天一夜还止不住,孩子也流产了…………”

根据来人讲得病情,王养富感觉像是得了霍乱——一种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俗话说,救人如救火,他立即安排诊所的患者拿点药回去,自己抓紧准备了一些对症药物放入包里,叫上翻译说了一声:“小花,我们走!”就跟来人匆匆忙忙出了门。

还没走到那人家里,就听到传过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原来家人以为这个少妇已经没救了,早早为她换上了新衣丧服,哭哭啼啼地正准备入殓。这时王养富走了进来让大家停手,上前摸了摸她的脉搏。“嗒…………嗒…………”还在微弱地跳动,当即喝斥起来:“人还没死就急着入殓,这不是逼着她走吗?”

“那…………大夫,你说还有救吗?”

“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要努力去争取。我来试试看吧!”说着,王养富从药包里取出一些中草药,仔细调配了一下,让其家人熬成汤汁服用。死马当做活马医吧,病人家属照着王大夫的吩咐,抓紧熬好一点一点给病人灌下去,喝着喝着,奇迹发生了:患者渐渐竟有了反应,胸脯轻轻起伏着,有了呼吸了。

没多久,这位少妇睁开了眼睛,恢复了神气,家人叫她的名字也有了回应。哈,太好了!一家人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对着王养富又是鞠躬又是撮揖:“真是遇到活神仙了,谢谢、谢谢了!”

“不用谢,当医生就是治病救人嘛!好了,我回去了,给病人吃点好的,加强营养,会好起来的。”

半个月之后,王养富正在诊所里看病,那位曾经跑来喊救命的人扶着一位少妇又来了,一进门就要跪下磕头。啊!原来这就是被王大夫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妇女。连忙扶住她。

“王医生啊,你是我的救命恩人,要不是你,我早从地球上消失了!”

由此,王养富的大名就在泰国华人圈里更加响亮了。

古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李康在《运命论》中说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意思是说:如果一颗树木高于整个森林,那么大风来的时候必将摧残它;如果堆积物高于堤岸,水流来的时候必先冲刷它。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

其实,民间早有类似的俗语,比如: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檐子先烂等等,都是指如果你在某领域超出同行了,就可能会遭受到打击和暗算。身在异国他乡的王养富不幸而中招了。因为他医术高服务好,自然大家都爱来找他看病,这等于抢了当地行医人的生意,心情嫉恨开始找事了。

一天,一位泰国病人前来看病,嘴里连连夸赞王医生的医术,几副药下去就看好了他的疑难病。临走时,他送上一盒茶叶表示感谢!王养富每天看二、三十位病人,根本记不住何时给他看过什么病,只以为是一位普通的病人,说了几句应酬话就把茶叶随手放在一边了。

不料过了一会儿,突然冲进来几名泰国警察,说他吸毒贩毒,手铐一晃上来要逮捕。王养富大吃一惊,大叫冤枉:“我是好人,从来没有吸毒,也没有毒品,你们不能随便抓人!”

“好人?哼哼!”带头的警官一脸横肉,伸手把那盒茶叶打开了,从里边翻出一包海洛因:“这是什么?人脏具获,带走!”

原来,刚才那个病人是假装的,送了几万块钱买通了警察,把毒品放在茶叶盒里陷害王养富。当时那里社会治安比较混乱,警匪黑社会互相勾连着。一下子把他拉到鳄鱼湖里边上,问他是:“要命,还是要钱?”

哦,王送富明白了:这是敲竹杠啊!

稍微犹豫了一下,一个家伙就说:“算了,把他扔到鳄鱼湖去。”那湖里十几只张牙舞爪的鳄鱼正游过来,万一扔进去,不是掉腿就是断了头。旁边,有的警察帮腔说:“哎,拿万泰铢就把你放了,不然可别怪我们不客气。”

人到这个时候,求生是第一位的。王养富也不例外,一边说好话,一边表示赶紧凑钱。万泰铢,合人民币大概20万元。破财免费灾,这才被送了诊所。

然而没隔多久,他又收到一封恐吓信,里面还装有两颗子弹,内容说:你来泰国几年了,生意非常好,我们都很佩服你。但我们这儿没病号了。我们跟你是同行,希望你能给我们留碗饭吃……

这意思很明白了:就是要赶他走!那时,王养富在泰国还没有什么势力,觉得继续下去会被黑社会伤害,只得把开得正红火的诊所转让出去,离开泰国到柬埔寨继续行医。再后来,他把在国外赚得钱拿到北京买了房子,回国发展了。

02

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全国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北京,也是各种医疗资源十分丰富的地方,各种级别的——医院、医学研究所应有尽有。所以,全国各地的人们有了重病、疑难病,往往是说:“上北京,医院看看去。”

王养富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决定就在北京开办诊所,治病救人。作为一国首都医疗卫生事业那是很发达的,手中没有绝技根本站不住脚。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幸亏他掌握着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医术和秘方,很快就引来了希望与他合作的单位。思考再三,王医院合作。因为,在国人心目中,医院还是深受信任和推崇的。

年底,王养医院开设了“重症肌无力”门诊,专门医治这种在别处无法对付的疾病,很快打开了局面,影响远播。几年之后,他又酌情提出申请,经卫生部审核批准,成立了“北京肌萎缩中医研究院”,招兵买马,自己当上了院长,专门攻克世界顽症——重症肌无力。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事沧桑感慨万千。十几年前,王养富曾被北京的警察作为“盲流”赶回老家,往事真是不堪回首啊——

那还是王养富在石家庄某建筑公司当合同工的时候,感到挣得工资太少,就跟一名工友学会了修脚手艺,业余时间就跑到集市上凭劳动挣点外块。说起来也算是“医生”行当,为患者解除痛苦,他专门到当地工商局办理了营业执照,干得如鱼得水。

好景不长,单位领导知道了。为了稳定军心,不准他们下班后班后再到街上去摆摊,还大会小会地挨批评、写检查。几个人一商量,修脚一两天,比一个月工资还多,干脆辞职干起了专职的修脚师。

挣钱了,心大了,腿也长了,他们不仅仅局限在省会石家庄,还跑到山西太原、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北哈尔滨去修脚,哪能挣钱就到哪里去,甚至将修脚摊摆到了北京前门大街上。

来钱快就容易出事。那天王养富接手了一个脚上长鸡眼的患者,不小心用刀狠了一点,剜得深了一点,鲜血直流,那人好像杀猪一样大叫起来:“哎哟,疼死我了,你这是要杀人啊!哎哟哟,我的妈呀……”

南来北往的闲人爱看热闹,立刻围了一群人,警察也闻讯赶来,毫不客气地把他和同伴带到了收容所。三天后,以“盲流”名义将他们各自遣送回乡。就这样,王养富又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丢了单位,又被踢了饭碗,成了一名真正的无业游民。直到他专心研究祖传医学,攻克了许多疑难杂症,才真正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如今,他作为一位深受欢迎的名医又回到北京了。这当然要感谢党的政策,他不需要再到街上设点摆摊了,而是有了国家发给的行医证,医院、当院长,给病人把脉看病了。

当然,此时的王养富已经在医学界小有名气了。特别是针对重症肌无力,那是下了大力气研究的,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那年农历12月28日,他把克附子煮了分钟,一气喝下去毫升,对两个学生讲:“我一旦中毒死了,就把我埋在母亲脚下,因我从小出来学徒,从没报孝母亲养育之恩,如果有来世,我愿意变个母鸡为母亲下蛋,为他柔弱的身体增添一点点营养。”

正好这一天,妻子去邯郸市给孩子们购买过年的衣裳。临走时,反复交代他务必看好两个孩子。试药中,王养富真得休克了。大家着急地掐人中、找医生来抢救他的生命,终于转危为安,可一时没注意两个小孩子走丢了。那时武安县城中兴街每天有8万多人购年货,找孩子如同大海捞针,妻子回来听说丢了孩子,气的也休克过去。人们又赶紧去救她,醒来后欲哭无泪:“女儿给我讲了20多次,想到邯郸市照个相片,这点儿小要求我没兑现,妈对不住你哟!”

过后不久,妻子带着30斤玉米去加工,走时反复提醒他火上煮了一锅小米粥,40分钟后端下锅。王养富连连点头,却又忙着试验一种掺了马钱子的药---此药毒性大,俗话讲:马钱子,马前吃了马后死,可这种药对渐冻症有效。正当他全神贯注地试验时,忽然闻到一股糊味,啊!炉子上粥烧糊了,锅底还烧了一个大洞。妻子回来了一看大发脾气:“你又是丢娃,又是砸锅。这日子没法过了!”

无独有偶,一次媳妇去小卖部买咸菜,刚煮好的一锅粥先开盖儿亮凉着,放在地上墙角,反复盯住他看好小儿子,别烫着他了。王养富为了试一种叫川乌的药,自己服下竟口吐白沫,几个学生手忙脚乱的灌绿豆汤让呕吐出来。这时突然跑来一只猫,才两岁的小儿子害怕往后退,一下子坐在冒着热气的粥锅里,哇哇大哭。至今,儿子腰上还留下深深的烙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如此这般16年的卧薪尝胆,以身试毒,以及妻子儿女的巨大牺牲。王养富医生终于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冻”方子概括为:附子细辛丸,姜暖肚脐眼,小米油三碗,脚踩搓衣板。四种大道至简的疗法,配合三修法:修口、病从口入;修心:心字三点,放下一点,看开一点,包容一点.修孝:孝顺、顺从老人就是孝。

当然,仅仅这些是不够的,有些是还不宜公开的秘方,同时他还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病因病况,对症下药,方能妙手回春。

正像前面所说,就在这段时期里,王院长给解放军战士李国山治好了肌肉萎缩病,使他重新站立起来,还结婚娶了媳妇。中央电视台《人民子弟兵》栏目向全国介绍了他的事迹,立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来自四面八方的求医者纷纷来信,来电话联系,请他看病。王养富一下子成了医药界的名人了!

河南汝州邢家庄有个名叫邢超林的女孩,三岁半时得了一种怪病,小腿小胳膊越来越细,渐渐地不能走路了。父母背着她到处求医问药,把家里的房子都卖了,就是治不好。没办法,那年背着小医院看病。医生一检查,确认“重症肌无力”,就是人们常说的“渐冻人”!要想治疗必须住院,花老多的钱,还不一定能治好。

当娘的一听医生这么说,眼泪止不往下掉。家里已经穷得叮当响了,砸锅卖铁也没几个钱,看来是没法治了。医院候诊的长椅上,含着泪说:“妮儿啊。你在这等着,娘去给你买个肯德基来吃。”

在20年前的农村,孩子们只在电视上听说过“肯德基”,没有人吃过,小姑娘一听给她去买肯德基,可高兴哩,连连说:“娘,你去吧,我在这儿等着。”

实际上,她是不堪重负,专家都了说这个病太难治了,连美国也治不好,背回去也是个死,就想着不要了,医院里吧。也许能碰上有钱的好心人抱回去,还能让她多活几年。这位母医院大门,坐上公交车跑了。

一直坐了20多公交站,她越想越不对劲,心口疼得受不了,一闭上眼睛就看见女儿找不到母亲了,哇哇大哭满世界爬着叫“娘啊、娘啊,你在哪儿?俺不要肯德基了,你快回来吧……”

是啊,孩子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凡是正常的人怎能忍心扔下不管呢?!虎都不食子,咱要是没有人性,这不还不如畜生吗?她再也坐不住了,一到站就“噌”地跳下车,医院里,来来回回将近四个小时,发现女儿满脸是泪睡在长椅上了。

原来这个小姑娘发现天都快黑了,娘还没有回来,自己又走不动,想哭喊又害怕引来别人注意,只好趴在那里默默地流泪,一会儿把身上的衣服都打湿了。哭累了,就睡着了,睡梦里却看见了妈妈,高高兴兴地给她买来了肯德基鸡翅,还有一大杯饮料。啊,就像安徒生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她不愿意梦醒了,似乎只有在梦里才能与亲爱的妈妈永不分离……

这位农村母亲一把抱起女儿,叫着她的名字:“超林、超林,娘回来了,咱们再也不分开了!”说着,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扑簌簌掉下来。

小女孩醒了,看见了真实的妈妈,挂着泪花的小脸破涕为笑了,一句话又让为娘的哭笑不得:“娘、娘,你给我买得肯德基呢?”

唉,傻孩子,咱身上没有几个钱,连冰棍都买不起,拿啥买肯德基哟!可她不能说实话,只好胡弄着说:“那里人老多了,娘去排队排晚了,排着排着卖完了,咱下回再早去就能买着了。走了,咱回家了。”

小超林像懂事似的,点点头,擦干眼泪,乖乖地又被娘背了回去。

前前后后折腾了一大圈,孩子病越来越重了,小腿萎缩得像根老丝瓜,一碰地就打软。一家人整天愁眉不展,以泪洗面,听天由命了。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邢超林的亲舅舅在北京一家汽车修理厂打工,下了班没什么事,就爱看了电视。忽然有一天,他在中央台看到了《人民子弟兵》这个节目,播放得就是王养富医生如何治好李国山的故事,立刻引起了他的注意,嘿,这不是跟我外甥女一样的病嘛!肌肉萎缩,人家能免费治好,小超林也可以来试试啊!说着,他就想方设法给姐姐捎了信,请他们去找按照电视台的报道,去找王养富院长。

世人还有这样的神医,还有这样的好人?这可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邢超林父母背着小孩找到了医院。听了孩子娘差点把病女儿扔了,又赶回来找到孩子背回家的故事,把个心慈面善的王院长感动地不得了。人心都是肉长的,这孩子的命太苦了,我一定要尽力帮助她治病。

全身检查了一遍,粗粗一算,一个月的药费大概需要多块钱。超林爸掏光了口袋,零票钢蹦一大把,满打满算才来块钱。他带着哭腔说:“王院长啊,俺就这么多了,这还是卖了多斤玉米才有的呢!唉,玉米不值钱。要不我回去再把牛卖了换点钱?”

简直就跟李国山的情况一样,王养富本身农村走出来的,最了解庄户人的苦楚,看了看他同情地说:“这个钱啊你拿回去,也别卖牛了。你农民就靠耕牛犁地哩,你要卖了全家可怎么种地啊,不能种地你吃啥喝啥?这样吧,我给孩子免费治。”

“哎呀,俺可遇上活菩萨了!谢谢王院长、谢谢王大夫,俺给你磕头了……”说着就要跪下去。

“别别,快起来。这不是折煞我吗?我开些药,你们回去好好按我说得服用,配合治疗就行了。”

一晃三个月过去了,王养富使用专治肌无力的秘方,结合小超林的情况对症下药,很快就见到了效果。她的病情一天天见好,小胳膊小腿血液循环慢慢好起来,有了温度、肤色红润,也有劲儿了。毕竟是正在发育的小孩子,各方面恢复得比较快。几个疗程下来,小超林可以下地走路了。再来复查取药,就不用妈妈背着,而是自己走来了。

这天,几个女记者正在采访王养富院长,邢超林一家又来复查了。王养富现身说法,当场把她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弦,纷纷把录音机照相机对准了小女孩。尤其当问到:“你病好了,最想做什么啊?”

小超林明亮的眼睛一闪一闪地说:“阿姨,我全好了呀,就学唱歌跳舞,最想上电视台去表演节目。”

“为什么呢?”

“我到电视台就说,是王院长把我这个病免费治好的,让全国人民都来感谢他……”

都说童言无忌,可这个小女孩的话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如同一汪清清的泉水,叮咚叮咚地,好似一首心里的歌,感动了这些走南闯北、经多见广的记者们。听说她家还很困难,一个个慷慨解囊:

“哎,这个小姑娘真懂事,太可爱了。来来,阿姨捐款帮助你治病,过两年好好上学,学唱歌学跳舞,争取上电视台。”这个拿0,那个拿。一会儿就凑起来上万元。超林一家连连鞠躬致谢。

一晃近20年过去了,现在邢超林长大了,病早就好了,还结婚生了孩子。不过,她由于从小没有受到系统的教育,想上电视台唱歌跳舞、宣传王院长事迹的愿望没有实现。

一个偶然的机会,却让北京电视台一位领导对他格外看重,专门派出记者前来拍摄专题片,介绍王养富的医疗事迹和成功病例。那是在电视台工作的一位朋友提供的信息:“我们副台长的母亲住院了,请了一些有名的医生看,也没看好,你有没有办法?”

王养富一听,这倒是个与电视台接近的机会,赶紧问:“她是什么病?”

“也不是什么大毛病,就是年纪大了,90多岁,得了感冒。前些日医院,经过十几天的输液治疗,不但没减轻,老太太反而不行了,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噢,我有数了。你们台长姓什么?”

“姓苏,就是主管《医林奇观》这个栏目的。他母亲平常身体不错,还能在家做饭哩,不知为什么病得这么厉害?”

王养富胸有成竹:“你回去给苏台长说,我可以给他母亲看看。”

第二天,那位导演开车把王养富接到苏台长家里。

双方寒暄之后,王养富就来到病床前,眯着眼为老太太细细把脉,而后来到客厅嘱咐说:“千万不能再给老人输液了,你输的都是消炎药,杀灭细菌病毒的同时,也把有益菌杀灭了。中医称下火药,可老太太浑身冰凉,脉象微弱,身上没有一点火气,就像煤油灯一样,火苗不旺了,这个时候只能加油,不能灭火。按照中医说法,就是要增加免疫力。不过,老太太年事已高,我也不敢配药,出点事那是担当不起的。”

这位副台长见王养富面有难色,就鼓励说:“王大夫,你就大胆治吧,医院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治不好也不是你的责任。”

王养富点点头说:“那就给老人开个老方子吧,按照我说得去服用。这个方子有多年历史了,主要成分有人参、五味子、麦冬。我再给你加两味补肾药,都是增加体力和免疫力,煮成汤药让老太太喝,但不能量大,老太太上年纪了,10分钟喂一小勺,7天肯定会有效果的。”

过了一个多星期,王养富想打个电话询问老太太的病情,还没有等他拨通苏家的号码,电话铃先响了,拿起来一听,正是苏副台长打来的:“好了,王大夫,你可真神了!我母亲喝了五天的药,就能下床了,这不,今天还给我们包饺子呢!谢谢,太谢谢你了!”

“不用谢,这是我们当医生的本份。”得知老人转危为安,恢复健康了,王养富心里也特别高兴。

由此,这位副台长心眼里钦佩王养富的医术,立刻安排《医林奇观》栏目组前来采访,并在黄金时间播出了“妙手回春王养富”的专题片。说他不仅有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绝活儿,医治各种疑难杂症也不在话下。这样一来,王养富和他的医术,那就是窗户眼里吹喇叭——名(鸣)专声在外了。每天找他来看病的人挤满了诊所,其中不乏一些影视明星,书画名家、领导干部……

中国传媒大学的副院长周铜山,多年的痛风病犯了,医院。当时他还是自己走上楼来的,没料想医生天天用好药,德国、美国进口药,啥好用啥,输液三个月后,不但没见好,反而腿肿得连床都下不来。此时他听说了王养富的事迹,就打

“我这个病,中医还有没有办法?”

王养富问清病因病况,肯定地说:“你这是输液把肾输坏了,用几味中药就能给你治好。”

放下电话,王养富便开了个方子:黄芪克,车前子克等等,亲自看着火候把药熬好,装入暖水瓶,医院,并嘱咐一天至少要喝25杯。

这位副院长治病心切,老老实实地遵从医嘱按时服药。只喝了一天,就排了几次尿,浑身舒坦了许多。之前,他排尿是不正常的,这说明王大夫诊断正确,对症下药有了好疗效。随后,他又让秘书前来买了几副药,几天之后,一切恢复正常,彻底治愈了。

如此神奇,医院的院长、主任敬佩不已,纷纷前来抄这个药方。

还有一次:那天下午4点多钟,王养富正在诊所里忙碌,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一位曾经别人介绍认识的朋友——中国兴业银行的女副行长打来的,说她正在北京怀柔主持一个系统内的全国会议,不知怎么的,发起了高烧,头晕眼花,身上关节酸疼。刚才,她在主席台上实在坐不住了,鼻子一把泪一把,擦都擦不过来,不得不请假回了宾馆休息,有没有好的中药方子治疗,让她快点好起来,不影响工作。

王养富一听就明白了,这是受了风寒,便说:“别着急,我有办法,让你一副药就好。”

“真的,那太谢谢你了!我都感觉开不下会去了。”

说办就办,他立马开了个方子:生石膏克,桂枝10克,干姜克,芷附子10克,红参30克。让助手按此方抓了一副药,煮好,装入暖瓶,让司机开车送到怀柔宾馆。

当天晚上10点多,女行长按照医嘱10分钟一杯,慢慢地,在12点前喝完了,而后蒙上被子睡了一大觉,浑身发了一身大汗,连枕头被子都湿了,早晨醒来,不发烧了,头不疼了,身上一阵轻松。照常用完早餐,8点钟准时出现在会场主席台上。

嘿,真神了!同行们都很惊讶,更加佩服王院长的医术了。

类似的病例还有不少——

香港《大公报》有位贾先生,不知什么原因起了一身小水泡,用手一抓就流脓,医院住了16天,天天输液,打消炎针,抽血化验,用最好的西药治疗,没有效果,直至腿上长出脓疮。医生会诊检查不出病,怀疑是脉管炎,要锯腿。

贾先生一听害怕了,才40多岁就坐轮椅,他实在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于是就向内地求救。《人民日报》社一位编辑得知后,医院,详细说明了病情,询问:“这是一种什么病?中医有没有好的办法?”

王养富思考了一下说:“不是什么大问题。根据我的经验,这应该是食物过敏,由于过多食入大酒大肉、生猛海鲜,肝毒排解不了,致使皮肤多处出现水泡,形成脓疮。我开个方子一吃就好。”

“真的,你这么有把握?”

“不信可以试试。”

说着,王院长拿起一份处方笺,开了个方子:绿豆克,甘草30克,锅开水煮8分钟,倒出,20分钟喝一杯,每天喝25杯,三天后见效。而后再巩固治疗,就会彻底治愈。

这位编辑将信将疑地看着药方,马上拍照通过手机传给了香港的朋友。

那边也是有病乱投医,抓紧照方吃药,试试看有没有效果吧。

不料,几天后那位患者就用手机发回了信息,那位编辑朋友阅后拍案叫绝,大呼痛快:王院长神医也!马上转发给王养富:

“三日来,服用弟之绿豆甘草汤,症状消减,恢复迅速,不日即可出院。吾弟乃神人也!感谢华佗老医赐方,中医无愧人间瑰宝!”

哈,还有更神奇的呢:王院长用5毛钱救了一条命。

那年夏天凌晨,王养富正在梦乡神游呢,突然接到一个求救电话(为了对患者负责,他的电话是24小时不关机的)。对方是一个叫王雪的姑娘,说她2岁的外甥女高烧38°,医院,从8月1日输液,到8月4日,不但没减轻,反而口吐白沫,抽风,鼻孔流血,高烧到了44°,医生说不行了!

家长给医生磕头、求救也无济于事。说着就在电话里面哭起来。王养富一看表,此时正是0点30分。说:“现在配药也来不及了。你敲敲小女孩肚胀不胀?根据经验,5岁以前肚胀为食积,一般都是吃凉东西把汗腺封闭了,引起高烧;另外是否便秘?”

对方说:“已经四天没有大小便了。”

“最省事的办法,就是你到附近的夜市口买一盒小儿化食丸,1丸太大,两岁小孩吃不了,分成10粒绿豆大小,每次3粒,姜水冲服。然后再用姜片贴肚脐,一小时后肯定见效。”

天刚亮,王雪姑娘就打来“王院长,太感谢你了,孩子喝了药之后一小时就开始排泄了,体温也降到了37°,现在孩子有说有笑,完全好了。”

此事传出去之后,引起强烈震动,都说“王院长5毛钱救了一条命。”为什么呢?因为一盒药才一块多钱,孩子喝了半盒就好了……

有人说据此说王大夫是神医,可他不这么看,说这些都是重视对古代药方的研究和运用,并且搜集民间的偏方、验方,加以精心研究、对症下药的结果。中华医学绝对是个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宝库。

(待续)

《解冻人》王养富简介

王养富:医院副院长、顾问。北京养富肌萎缩中医研究院院长,中华名医杂志社社长。主编了《中国老年脾胃病研究》丛书,自小学医、认药,兼能诸家。诊治重症肌无力、肌萎缩、肝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病有专长,多次应邀赴美国、日本、东南亚讲学与学术交流。多次受到《世界日报》、《亚洲日报》、《人民日报》整版的报道,被称之为攻克世界顽症的人。

作者简介

作家许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山东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国家一级作家。中共党员。青岛市政协委员。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3年参加鲁迅文学院高级研讨班学习。

出版有《居者有其屋---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纪实》《血染的金达莱》《钢铁铸造的岁月》《真情大援川》和《荣誉与责任》等十几部长篇报告文学。曾获《人民日报》文学版一等奖、全国晚报连载作品一等奖,第五届冰心散文奖、山东省“精品工程”奖等多种文学奖项,长篇报告文学《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作者简介

作者涉江红帆: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读书会副会长。工作与文字打交道。有许多作品见诸报刊杂志与网络平台,许多作品被制作成音频与视频。喜欢把日子过成诗,用文字芬芳生活。被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报道。座右铭:心,永远微笑向暖。

代表作品集《春天的请柬》、《陌上阳光》、《心香一瓣》。出版作品逾五部。被读者誉为"春天般的女诗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jux.com/wszz/8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