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折当中,以肘关节骨折较为多见。一旦出现肘关节骨折,又没有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会因此出现肘关节畸形或关节活动障碍,进而给今后的生活带来较大不便。
日前,医院小儿骨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吴声忠,值守贵阳晚报“专家坐诊”健康热线,针对如何防治小儿肘关节骨折的话题,与读者进行交流。
吴声忠副主任(右)在节目现场
节目中,吴声忠副主任表示,诱发小儿肘关节发生骨折的原因较多。从外因来说,孩子天性好动,且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都相对较差,相比成年人来说,更容易受到各类外伤。
从生理角度来说,位于肘关节周围的肱骨髁相对来说较为脆弱,加之处于生长发育期,小儿的骨骼发育不够成熟,儿童的韧带比骨骼坚强,一旦遭遇突发情况时,容易因外力作用,导致肘关节处于屈曲或者过于伸直位置,容易出现骨折。
处理不当易致畸形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家长误认为骨折脱位了,找个土医复一下位,包点草药就好了,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对此吴声忠副主任提醒,如果早期处理不当,很可能影响孩子肘部的生长发育,导致如肘关节内外翻畸形等情况。这样不仅影响美观,还容易对孩子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并且儿童骨折后,骨折愈合快,皮肤较嫩,不建议外敷药膏和口服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儿,甚至还会出现肘关节功能障碍、畸形。并且,要治疗肘关节内外翻畸形,通常情况是需要进行截骨矫形的手术治疗,这也增加了患儿的病痛。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一定要履行好自身的监管义务,特别是孩子在户外活动期间,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孩子遭遇外伤的可能,同时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时时教导孩子应注意个人安全。
如孩子遭遇意外损伤后,出现肘部疼痛、肘关节肿胀,患处拒动等情况时,则很可能肘关节出现了骨折。此时家长应第一医院就诊,医生可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制订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应对 简单固定缓解疼痛吴声忠副主任说,孩子遭遇肘关节骨折后,是否需要手术,这需要依据患儿的实际病情而定。通常对于存在移位明显、难复性骨折、复位后容易再移位骨折、关节内骨折、累及骨骺骨折,以及开放性骨折等情况时,是需要手术治疗的。而对于骨折移位不大的,可以保守治疗,采用石膏或夹板等进行外固定,但要密切观察。期间,若发生患处的断骨存在再次移位时,需及时进行调整,做到尽早干预,以免导致病情加重。
孩子在遭遇肘关节骨折,等待救援前,能否获得正确的应急处理,也是极为重要的。为此吴声忠副主任建议,当孩子遭遇肘关节骨折时,如发现存在因骨折而引起的大出血,应用止血带或加压包扎在患儿的上臂上端(近心端),迅速帮患儿止血。随后,再给予简单固定,如借用小木板、硬纸壳、筷子、布条等工具做成简单夹板,临时固定在患儿的患处两侧,以此减轻疼痛。
如骨折端露出皮肤外,则千万不要凭借经验,将未经处理的骨折端复位,因为容易引起感染,应用干净的纱布覆盖、包扎后,医院处理。
预防 单一补钙不科学不少人认为,补钙是预防骨折的一大要素之一。但单一依靠补钙来预防骨折,是不科学的。对此吴声忠副主任解释说,根据调查显示,诱发小儿骨折的原因主要是以外伤为主,而并非缺钙。
同时,即便是补钙,也有一定的讲究。简单来说,人体对钙质的吸收,首先离不开维生素D,该微量元素可促进人体对钙质的吸收,同时可促进骨样组织成熟和钙盐沉积。当然,在此基础上,还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多晒太阳,同时做到均衡饮食等。
当然,这并不代表孩子就不用补钙,特别是对于缺钙的孩子来说,适当补钙是很必要的。但要注意,由于儿童肠胃功能较弱,应选择纯度高、成分单纯、易吸收的钙剂,而不宜选择复合钙。如3岁以上缺钙的儿童,可选用含钙量较丰富的无机钙,如碳酸钙等。而3岁以下的婴幼儿,则最好选择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等有机钙。
补钙期间还要注意,钙剂的最佳服用时间为清晨、晚上睡觉前和餐后1小时,通常少量多次服用的吸收率较高。此外,服用这些钙剂时,不宜与牛奶、锌剂等同服,一般需间隔2至3个小时,而对于需要补锌的孩子来说,每天应先补锌后补钙。
康复 及时进行关节功能训练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一些人认为骨折了,肯定不能随意动,不然就会加重伤情。对此吴声忠副主任表示,的确,在骨折刚刚发生时,随意乱动是会增加断骨移位的可能,进而导致病情加重,但并不代表,整个治疗期间,骨折患者都不能动。
对于骨折患者,应该遵循复位、固定、功能锻炼的原则。特别是对于已处于康复治疗期的骨折患者来说,如果长期不动,会导致患处周边的肌肉出现萎缩,甚至关节僵硬。这也是为何骨折治疗除了复位、固定外,还要注重康复治疗的原因所在。
吴声忠副主任说,在不影响患者骨折端稳定的情况下,应尽快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舒缩活动。因为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减少肌萎缩、保持肌肉力量,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功效,同时也是恢复功能的重要保证。
为此,对于肘关节骨折的患儿,家长应谨遵医嘱,配合医生依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在早期及术后,督促患儿进行手指的屈伸功能锻炼,待一定量骨痂生长后,尽早进行关节功能锻炼,进而促进患儿的关节功能恢复。
需注意的是,在小孩康复期间,应主要以患者主动活动为主,禁忌暴力帮助患儿进行被动功能锻炼,如果采用错误的治疗和康复锻炼方式,孩子可能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功能,或出现功能恢复不佳的情况。
专家简介
吴声忠副主任
医院小儿骨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现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分会创伤组委员,贵州省小儿外科学会委员。
从事临床骨科工作17年,主要开展小儿四肢创伤及小儿四肢畸形矫形手术,在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四肢长骨骨折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等四肢创伤骨折方面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并且在发育性髋脱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等先天性疾病方面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共发表论文7篇,北大核心期刊1篇,中国科技核心4篇,开展院级新技术7项。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五上午
医院小儿骨科
预约挂号-
专家答疑
A手部骨折应先看再摸
读者:我孩子前不久在玩耍时摔伤了手部,且伴有明显疼痛感,请问事后该如何辨别他是否存在骨折?
专家吴声忠:首先,要查看孩子摔伤手部外观是否存在明显畸形。如果存在,且不具备专业处理方法的情况下,最好不要随意乱动孩子的患处。期间,可找寻木棍、夹板等对患处进行外固定,医院救治。
如果患处不存在外观畸形,就要查看患处是否有肿胀、局部是否有压痛,关节活动时是否疼痛等情况。如果有,那医院救治。如果没有肿胀,没有压痛,患处活动也不受限,也没有发现异常,就可以不做特殊处理。
B肘关节常脱臼用石膏固定治疗
读者:我孩子的肘关节时常脱臼,请问这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
专家吴声忠:平时人们说的小孩肘关节脱臼,是指桡骨小头半脱位,也称牵拉肘,这是因为孩子的韧带一般比较松弛,在受到不当姿势牵拉或遭受到不当体位的外力时,比较容易出现桡骨小头半脱位。
针对这类患儿,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加注意,如在穿衣期间,应让孩子先穿易发生脱位的上肢,这样可减少脱位的可能。同时,家长在牵拉孩子时,要顺着小孩旋后位牵,尽量避免旋前位牵拉,要力度适中,不可生拉硬拽。
对于脱位过于频繁的患儿,可通过石膏固定来治疗,时间约为3周。
C缺乏康复锻炼或致肘关节弯曲异常
读者:前不久,我家孩子不慎遭遇肘关节骨折,术后一个多月,受伤的手肘一直弯曲异常。请问这该怎么办?
专家吴声忠:通常情况下,孩子肘关节骨折,只要治疗合理,一般一个月左右,骨折即可长好。但一些孩子由于受伤后,存在心理阴影,会很在意受伤的手肘,为此不喜欢过多活动,害怕疼痛,家长也担心活动会加重孩子疼痛,而不进行肘关节屈伸锻炼,如此时间一长,就会影响术后肘关节的功能恢复,进而出现肘部关节僵硬的情况。
为此建议,在医生明确可活动患肢后,家长应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让孩子的注意力从受伤的手肘上转移开,如此在潜移默化中,便可起到一个康复治疗的作用。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