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疼痛培训
河南针刀微创临床诊疗尸体解剖研修班←点击查看
培训时间:12月21日-12月28日
培训地点:河南郑州
培训魏玲
人体的肌肉按部位可分为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和头颈肌。
躯干肌
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会阴肌。
背肌分为浅、深两层。背浅层肌包括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背深层肌分为背长肌和背短肌。背长肌包括竖脊肌和夹肌。背短肌包括横突棘肌、棘间肌和横突间肌(包括半棘肌、回旋肌和多裂肌三部分)。
胸肌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胸固有肌包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胸横肌等。
腹肌包括腹前壁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和腹后壁的腰方肌。
上肢肌
上肢肌包括肩带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肩带肌起自锁骨和肩胛骨,止于肱骨。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和大圆肌。其中,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构成一种叫做“肌腱袖”(又称“肩袖”)的结构,有加固和保护肩关节的作用
上臂肌包绕肱骨周围,分前、后两群。前群(屈肌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后群(伸肌群)包括肱三头肌和肘肌。12月11日龙氏正骨(治脊疗法)手法复位精讲班(广州站)←点击链接查看
前臂肌分化程度较高,多为具有长腱的长肌,分为前后两群,每群又分为浅深两层。前群肌位于前臂前面及内侧,后群肌位于前臂后面及外侧。前群肌的浅层主要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等。后群肌的浅层主要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
下肢肌
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盆带肌分前后两群。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前群(内侧群)有髂腰肌、梨状肌。后群(外侧群)有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前外侧群有股四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三块肌合在一起称为腘绳肌或股后肌群。内侧群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前群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后群有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跚长屈肌、胫骨后肌。外侧群有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头颈肌
头颈肌中,头肌可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颈肌分浅、中、深三群,颈浅肌群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作为从事康复相关工作的我们,都知道肌肉的重要性,但是,如何触摸肌肉的位置,有时候我们根本没办法通过浅层来触摸定位肌肉,这对于我们进行分析和治疗就有很大的障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学颈外侧区肌群应该怎么找和定位。12月20日湖南新型膏药、液体膏药、三伏贴、膏方及中药泥灸制作培训班←点击链接查看
颈外侧肌群
1.中、后斜角肌的共同肌腹
2.肩胛舌骨肌的下腹
3.胸锁乳突肌锁骨头
4.胸锁乳突肌胸骨头
5.肩胛提肌
6.胸锁乳突肌的锁骨枕骨头
7.颈部斜方肌
8.颈夹肌
斜角肌肌群3块肌肉组成,它们的上端可以被看作是一大块肌肉。检查者示指指示的是中斜角肌和后斜角肌的共同肌腹(1),中斜角肌在前部,后斜角肌在后部。为了显示该肌群,可要求被检查者短促吸气,重复运动胸廓上部,当脊柱颈部固定时,吸气的动作有助于斜角肌群运动。注:后斜角肌的下端附着于第2肋的上外侧面,中斜角肌的下端附着于第1肋上面的前斜角肌结节后方和锁骨下动脉沟的后方。
胸锁乳突肌
被检查者仰卧,头部转向左侧以便显示右侧的胸锁乳突肌的突起。检查者右手置于其右耳上方的头侧面,以便显示胸锁乳突肌。起止点:胸锁乳突肌有四个肌腹:胸骨枕骨头、胸骨乳突头、锁骨枕骨头和锁骨乳头。下方,胸锁乳突肌分别起于上肢带骨的锁骨和胸骨。锁骨头附着于锁骨内侧1/3的上面,锁骨乳突头位于锁骨枕骨头的浅层,较前方。胸骨头以一个强大的共同腱起于胸骨柄的前方,胸锁关节的下方,然后分成胸骨枕骨头和胸骨乳突头。四个肌腹两两分别止于枕骨和乳突。两个枕骨头止于上项线的外侧部分:其中锁骨枕骨头居内,胸骨枕骨头居外。两个乳突头(锁骨乳突头和胸骨乳突头)止于颢骨的乳突。12月21日河南针刀微创临床诊疗尸体解剖研修班←点击链接查看
斜方肌
被检查者右侧卧位。检查者右手下按其左肩,左手置于其头部的下外侧,使被检查者头部侧屈,斜方肌的锁骨部纤维(1)在颈部的后外侧隆起。
肩胛提肌(后面)
为了使此肌凸现在检查者的手指下,被检查者保持头部侧屈,检查者置一手于其颅外侧(图未显示)。被检查者的头部向着检查者的腹部往复运动,收缩和松弛之间可以显示此肌。检查者也可以如上图所示,嘱被检查者侧屈头颈部,抵抗其重力保持此姿势,以便检查者能用双手更好地触诊此肌。
肩胛提肌(前面)
如图所示,检查者两个示指之间显示的是肩胛提肌的肌腹(1)。
起止点:肩胛提肌4个肌腱分别起于第1至第4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肩胛冈上方的肩胛骨内侧缘(脊柱缘)。
前斜角肌第一步:
被检查者仰卧,头部转向左侧以显示其右侧的胸锁乳突肌。检查者置左手于被检查者右耳上方的头侧面。定位此胸锁乳突肌后缘的锁骨肌腹隆起结构后,能在下一步触诊前斜角肌,即图中检查者示指所指的胸锁乳突肌后方的肌肉。针刀/刃针:新鲜尸体解剖班定于年1月3日在广州开班←点击链接查看
前斜角肌第二步:
被检查者侧卧。检查者通常用左手支持其头部,右手示指移行至胸锁乳突肌锁骨肌腹的后方去触摸前斜角肌,被动侧屈其头部和颈椎更易触诊。由于前斜角肌的止点在上部颈椎,因此嘱被检查者短促吸气重复运动胸廓上部能更好地触诊前斜角肌。
注:前斜角肌起止点:
前斜角肌起于第3至第6颈椎横突的前结节。止于第1肋上面的前斜角肌结节,此结节位于前方的锁骨下静脉沟和后方的锁骨下动脉沟之间。膈神经经过前斜角肌的前方。膈神经位于前斜角肌鞘内,与支配锁骨下肌的神经形成交通。膈神经经过锁骨下动脉和锁骨下静脉之间进入胸腔。
临床应用:按压膈神经治疗呃逆
膈肌的突然收缩产生强气流振动声带(声门的一部分)而引起呃逆。膈神经是膈肌的运动神经,其中一个肌支支配前斜角肌。此神经在手指下表现为细圆线形,专业的手法可以触诊并加压。此触诊并加压数秒能制止呃逆。另一个制止呃逆的方法是深呼气尽量排空后,屏气数秒再深吸气(重复至呃逆停止)。呃逆是一种反射现象,可能继发于以下情况:
1.起源于胸部或纵隔的外周刺激(心肌梗死、食管肿瘤等)。
2.中枢神经性疾病(脑膜炎、颅脑外伤等)。
3.周围神经性疾病(感染等)。
4.情感的打击。
中斜角肌
触诊到肩胛提肌后,检查者置手指于其前方,在锁骨上窝内可触及一块较大肌肉,即中斜角肌。如图所示,此肌在检查者两手的手指之间。被检查者侧卧,侧屈头颈部,头部置于检查者的腹部,检查者双手触诊。被检查者短促而重复的吸气有助于更好地触诊。起止点:中斜角肌上方起于枢椎横突、第3—6颈椎横突的前结节、第7颈椎横突。止于第1肋上面,在前斜角肌结节和锁骨下动脉的后方。
临床应用:
斜角肌群压迫综合征(臂丛压迫症状)此综合征特征如下:
前斜角肌肥厚;前、中斜角肌融合;在前、中斜角肌之间存在一块额外的肌肉,其向前靠近血管,向后靠近臂丛;心理紧张性痉挛。
中斜角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