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认识
偏瘫是指因脑外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原因所导致的以半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的疾病;
同时可伴有失语、失认、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等症状。
站立与行走训练
适用对象为偏瘫侧下肢有一定的运动功能但站起来和行走有困难或姿势异常者。
目的是为了:
①使患者能从坐位站起来,增加下肢肌力,并能站稳;
②改善平衡能力,纠正异常步态;
③提高步行能力,尽可能达到正常行走。
具体方法包括站起的训练、患侧下肢负重训练、训练患腿向前迈步、在侧方帮助患者行走、在后方帮助患者行走五种。站起的训练患侧下肢负重训练训练者双手扶住患者髋部,让患者尽量站直,并用患腿负重;健腿向前跨出半步或踏在前方的矮凳上。训练患腿向前迈步患者站立,并尽量站直,用健手扶栏杆;训练者在患侧后方,一手扶稳患者髋部,另一手帮助患脚先向后退一小步,再向前迈一小步。借助上肢帮助进行步态训练,矫正行走中的足外翻、髋外展,增加行走的稳定性。适合于骨关节、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老年人的步态练习。在侧方帮助患者行走训练者站在患侧,一手握住患手使其掌心向前;另一手放在患侧腋下;帮助患者缓慢行走,并纠正异常姿势。
在后方帮助患者行走训练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扶住患者髋部,并让其站直;在抬起健侧下肢时,协助患者用侧下肢站稳,并将身体重心缓慢前移;在抬起患侧下肢时,协助患者将患侧髋部向前、向下转动。
下肢肌力的训练
肌力训练是运用各种康复训练的方法逐步增强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同时肌力训练具有预防各种骨关节疾病及术后患者的肌肉萎缩、促进肌肉功能恢复有作用。
无论是骨损伤、运动损伤还是神经损伤患者,肌力训练贯穿于其康复护理的全过程。针对不同时期的患者选择不同的康复训练,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原则,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肌力级别
肌力指肌肉主动运动时的力量、幅度和速度。肌力的评估按照经典的“五级六分法”进行分级:0级,完全瘫痪,肌肉无收缩;1级,一不动,肌肉有微弱收缩,但不能移动关节产生动作;级,二不抗,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在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吸引力;3级,三不阻,肌肉收缩能对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对抗阻力;4级,四不全,肌肉收缩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的阻力,但不全面;5级,完全正常,肌肉收缩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训练原则(按照肌力水平选择)(1)肌力为0级时,宜进行电刺激疗法、被动运动及传递训练(即患者在思想上用力试图作肌肉收缩活动)。传递冲动训练与被动运动结合进行,效果较好。
()肌力为1~级时,宜进行电刺激疗法、或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此时肌肉已有一定的肌电活动,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效果较佳,同时配合助力运动训练和其他免荷运动训练。
(3)肌力为3~4级时,宜进行徒手抗阻训练和各种器械的抗阻训练。
(4)耐力较差的肌肉群,宜进行肌肉耐力训练。
肌力的训练方法按照用力程度可分为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
被动运动:全部依靠外力来帮助完成的运动,包括借助医生、家人、康复器具、健侧肢等来实现,目的是维持正常或现存关节活动范围和防止挛缩、变形。适合于0到1级的肌力训练。
被动运动针对关节部位的活动和肌肉按摩,患者一般采取仰卧位,在医务人员和家属的帮助下进行足踝、足趾、膝关节和髋关节的被动屈伸和旋转运动或者肌肉按摩和牵拉,静态下放松肌肉和肢体的紧张感,矫正姿势。注意做被动运动时不要引起明显的疼痛感,碰到关节粘连感时,避免暴力强行运动。
助力运动:患者不能自主关节活动或活动范围达不到正常值,无足够力量完成主动运动时,由医务人员、患者本人的健侧肢体或利用器械提供力量来协助患肢进行的运动。遵循主动运动为主,助力运动为辅的原则。助力运动适合级以上3级以下的肌力训练。
主动运动:可以依靠自身能力完成的运动。肌力达到3级或以上时,患者可进行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具有温和的牵拉作用,例如一般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较上肢早,发病后的到3周可以开始站立行走训练,防止下肢萎缩。
抗阻运动:肌肉在克服外来阻力时进行的主动运动,阻力的大小根据患肢肌力而定,以经过用力后能克服阻力完成运动为度。目的是为了增强肌肉力量,均衡肌肉差异,适用于肌力大于3级的肌力训练。
下肢CPM
CPM连续被动运动。即在被动活动作用下加速关节软骨及周围韧带和肌腱的愈合和再生;缓解关节损伤术后引起的疼痛;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术后及下肢康复治疗,可使髋、膝、踝关节产生同步连续性的活动,模拟人体大腿肌肉带动骨骼的方式,作用于髋、膝、踝关节的屈伸活动锻炼,可减少下肢关节主动活动时肌肉收缩带来的骨折端不良应力的影响,并提供一种轴向应力。作用于骨折端。更重要的是同时可防止关节内外的粘连,促进骨折愈合。临床上应用CPM具有痛苦小,病人乐于接受,但必须在护理人员的正确指导和监督下进行锻炼,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肢体反馈康复训练系统RH-ZTFK-A
主被动训练、语言反馈、痉挛检测、跟踪曲线、情景互动智能下肢反馈康复训练系统集减重、主被动、起立床功能于一体,对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模拟步行训练。让患者在早期即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为今后重新正常行走打下良好基础。产品特点:·人机对话界面:采用大屏幕彩色触摸液晶屏·训练驱动模式:模拟人体步行曲线函数,实时反馈·痉挛检测:痉挛灵敏度可以根据病人需要而调节、一旦产生痉挛驱动电路立即停止,避免对肢体造成伤害·语言生物反馈:模仿真人发音,轻松掌握设备运行状态·早期康复:起立踏步训练系统为直立床与下肢关节康复训练的完善结合,患者可在任意起立角度下进行模拟步态训练·减重功能:在训练过程中可调节负重大小,可单独形式训练,也可选择组合训练临床应用:1、主要用于由神经系统损伤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强化本体感觉刺激,提高脑损伤患者的可塑性;3、促进卧床患者的早期运动;4、避免压疮感染、便秘、心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5、促进植物状态患者觉醒;end河南瑞禾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长按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