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ectromyograpby,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eveconductionvelocity,NCV)是神经系统的重要辅助检查,两者通常联合应用,其适应证是脊髓前角细胞及以下病变,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病变的诊断。肌电图包括常规肌电图运动单位计数、单纤维肌电图等;广义的神经传导速度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F波、H反射以及重复神经电刺激等,通常意义的神经传导速度主要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1.肌电图肌电图或常规EMG,指用同心圆针电极记录的肌肉安静状态下和不同程度随意收缩状态下各种电活动的一种技术。
(1)正常EMG
1)静息状态:观察插入电位,针电极插入肌肉时引起的短暂电位发放即插入电位,停止移动针电极时插,入电活动也迅速消失,于毫秒左右恢复静息状态。
)轻收缩状态:观察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oorunitacionpoletial,MUAP),它是单个前角细胞支配的所有肌纤维同步放电的总和。就MUAP的时限、波幅、波形及多相波百分比而言,不同肌肉各有其不同的正常值范围(图5-13A)。
3)大力收缩状态:观察募集现象,即观察肌肉在大力收缩时运动电位的多少及其发放频率的快
慢。正常情况下,大力收缩时,肌电图上呈密集的相互:重叠的难以分辨基线的许多运动单位电位,即为干扰相。
()异常EMG
1)插人电位的改变:插入电位减少或消失见于严重的肌肉萎缩、肌肉纤维化和脂肪组织浸润以及肌纤维;兴奋性降低等;插入电位的延长或增多提示肌肉易激惹或肌膜不稳定,见于失神经支配的肌肉或炎性肌病。
)异常自发电位:①纤颤电位(fbilaionpotential):由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增高或肌肉细胞膜电位的稳定性下降所致的单个肌纤维的自发放电。纤颤电位多呈双相,起始为正相,后为负相,时限1~毫秒,波幅0~00μV,频率~30Hz,声音为尖而高调的嗒嗒声。见于神经源性损害和肌源性损害。②正锐波(poitiveshapepoential):其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同纤颤电位;为一正相尖形主峰向下的双相波,形似“V”字形,时限10~毫秒,波幅差异很大,一般为50~00μV,频率4~10Hz,声音呈遥远的雷鸣样音。③束颤电位(fseiculationpotential):指在安静的时候出现单个或部分运动单位电位支配肌纤维的自发放电,波形与正常的运动单位电位类似,见于神经源性损害。④其他:例如复合重复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