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这种因病致残的人来说,可能残疾和疾病没有多大区别,因为它们会像影子一样跟随着我,直到生命的尽头。
但是残疾和疾病本身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对于正常人来说,他们可能永远无法体会残疾的状态,无论是身体的,还是心灵的,但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逃脱疾病的考验,哪怕他比牛犊更健壮。因此可以说,残疾是一部分人的所有,而疾病是所有人的一部分,从这一点上来说,疾病要比残疾更容易产生共鸣。
但我是二者的交集!
是的,我是个肌无力患者,这种病注定了我终生都是个病人——专业病人。
因为生病,所以要吃很多药,不停地吃药,不管有没有效果都要吃,只有把希望寄托在药物上,才能熬过病中一个又一个暗淡无光的日子。
我想这也是绝大多数病人的状态吧,只是和他们不同的是——他们的希望是真正的希望,因为药物的确可以帮助他们早日脱离疾病的折磨,重返健康的轨道。我想,当他们重返健康时一定是幸福的,毕竟经历过失去才更懂得珍惜,只是这种幸福我从未体验过,因为我的生命中注定了只有失去,属于我的只有更深的绝望!
绝望,我想这是每一个得了不治之症的病人再正常不过的想法,也许这也曾经是我的想法,所以奶奶才说儿时的我也曾抱着她的大腿哭闹:“为什么别人都有腿,我却没有腿呢?我的腿为什么不能动呢?我是不是永远都动不了了?”
但是这个画面只停留在奶奶的脑海中,而我的记忆里这段心酸的往事却是一段空白,我唯一记得的就是那个下午,我透过门缝偷听到医生对爸爸说:“你的孩子得的是运动神经元性全身性肌肉萎缩!”
这就是医生对我最客观的诊断,在我还不明白这一连串的名词意味着什么的时候,我就记住了它。直到许多年后的今天,当我重新回顾印象中的那个画面时,依然记忆犹新,但我最想表达的不是怨恨,也不是绝望,而是感谢!
过早地知道了这个不治之症,使我在还没有懂得恐惧的时候,就已经轻松地走过了肌无力的第一个阶段,而这个阶段里倒下了很多病友,他们不是死于肌无力的折磨,而是死于自己的恐吓。
我所以能逃过这一劫,不是因为我勇敢,而是因为我无知,无知者无畏。
肌无力的第二个阶段就是逐渐失去功能。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伙伴们日益朝气蓬勃起来,他们的生命像怒放的花朵一个个争先恐后地绽放,而我却在一点点流失自己的体力与精力:一场感冒,让我十几天起不来床,好不容易感冒痊愈了,原来还能骑着童车的脚却再也蹬不动那小小的踏板,于是童车成了我童年时期的摆设;弟弟吃西瓜吃得满肚皮都是西瓜汁,我也馋了,跟着吃了两块,结果上吐下泻,之后我的胳膊再也没有抬起来过;冬天我在温度偏低的客厅里写作业,冷得手脚都生了冻疮,当第二年春天来临时,我的腿再也伸不直了……
从我有意识开始,我每天都在失去,失去一部分的自己,我不知道明天肌无力还会拿走我的哪一部分,我只知道,总有一天他会将我全部拿走,也许我应该绝望,因为此后的每一天都是每况愈下的。但是我却在这种绝望中发现了另一种乐趣——每晚闭眼前,我总是习惯性地检视一下自己目前所剩不多的功能,然后对自己说这些迟早都会失去,我在心里盘算着,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明天也许手指头就不会动了,又或者脚趾头完全成了装饰了吧?于是我带着这样的想法,安然入睡。第二天,当我醒来时,我会先动动手指头,还很灵活,再挪挪脚丫子,还有力气移动,于是我又赢得了我的手和脚,愉快地开始新的一天。
我承认这种想法有些不可理喻,但它确实给我带来短暂的幸福与希望,于是日子就在这一个个短暂的幸福与希望中悄悄地溜走了,这一溜就是多个日夜。
从儿时医生判断我活得过18岁,也活不过25岁,到现在我又多活了10年,这10年里,我依然在肌无力的第二个阶段中挣扎,因为失去得缓慢,所以我选择忽略不计,于是它似乎也便对我忽略不计起来,终于我和它达成了某种暂时的平衡……
在这个漫长的平衡期里,我无数次思考过生命的意义,我也曾经像李燕一样,找不到答案,于是我傻傻地问朋友:“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朋友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么深的问题我没想过啊,我只知道不让我死,那我就好好活着呗。”我曾经对这个回答嗤之以鼻,但是当歌手姚贝娜死于癌症的噩耗传来,我在感叹生命的脆弱之余,突然间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人生无常,来是偶然,走却是必然,多少功名利禄都抵不过一张病危通知单,所以活着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至于其他的,所谓理想,所谓成功,所谓幸福,所谓财富,都只是人为地附加给生命的伪意义。一呼一吸之间才是生命最大的意义!生命就是这样简单,是人的思想太复杂,以至于让生命有了不可承受的重量。
那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急急忙忙地从楼上往下跑。当我自己的双脚终于踩在楼梯上时,感觉是那样陌生,又是那样恐惧!我被这个美梦吓醒了。从那一刻起,我知道其实在我心里早已不再适应用脚走路的感觉。虽然总有一天肌无力会是我生命的终结者,但在这之前我的生命已经习惯了与它相依为命的日子。与它亦敌亦友的存在,也许就是我的生命该有的形式。
时间的沙漏慢慢地带走了我的光阴,早就应该香消玉殒的人却依然苟延残喘地活着,尽管活得未必自在,也未必自由,但相对于那些用尽了力气也抓不住生命的人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真实而长久的幸福?
是的,现在的我,还在病中的我,依然活着,这就是幸福。
如果我不曾是个病人,如果我不是肌无力患者,如果我不需要每天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一点点地死去,也许我永远无法参透生命的真谛。
所以我应该感谢我是个病人,我更应该感谢在肌无力的宿命降临之前,我懂了这些。我想当最后一刻到来时,我将不会再有恐惧。这次不是因为无知,而是因为无欲,无欲则刚。
关于柴丽丽
柴丽丽,河北唐山人,年生。22个月时被诊断为神经元性全身性进行性肌肉萎缩;在父母的背上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业;年高考取得分的好成绩,但被医学院拒绝录取,为了实现当一名医生的理想,她放弃调剂到别的专业的机会;后通过自学取得中医专业本科文凭和执业医师、执业药师资格;年开办“阳光中医诊所”,并常年为残疾人、70岁以上老人和低保家庭提供义诊;目前已经诊治近人次。
新书推荐
本书是一个35岁的医生的自传。35岁不是写自传的年龄,但作者说“我真的不知道我有没有那个‘福气’活到日落西山,我更不知道我果真有幸活到白头苍苍时,是否还能动得了笔,写得了字。”她是一个22个月时就被确诊为肌肉萎缩症的患者,是一个一出生就注定了要残疾一生的人。但她实现了自己当一个医生的理想。在人们的眼里,她是一个传奇,是一部励志的大书。她却说她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勇敢的行为,只是在命运的安排下尽量过好自己的生活而已。
由于作者是一个医生,她对身体的痛苦和生命的体验异常细腻、敏感、丰富、独特,笔下展现出了人的生命之美,其中对于理想的追求的描写,对于生死的感悟更是感人心魄。
首发活动预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