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脊柱,老百姓俗语所说的“脊梁”,是以脊椎骨为中轴,骨盆为底座,关节为枢纽,肌肉为动力(伸肌和屈肌相互抵抗),韧带为保护,大脑和脊髓为中枢指挥,脊神经、动静脉大血管、体液和经络为信息通道,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结构复杂的系统。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进行手术,难度、风险可见一斑。
日前,45岁患者韩某,右腿疼痛加重10天入院,晚上无法睡觉,根本不能上床,只能跪着才能减轻腿疼;70岁患者刘某,被腰腿疼折磨了近10年,最近腿麻的不能走路了,能用的保守治疗方法都用了,效果都不好。两位医院骨关节外科就诊,被确诊为腰突,如果做全麻的“开背”手术,风险大,术后恢复也会比较痛苦。医生们反复考量,确定都进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手术非常顺利,第二天,两位患者便可下床,行动自如。
微创术中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个常见病,腰突患者占门诊上的约40%。”骨关节外科医师王磊介绍,80%腰突患者可以不用手术,但是病史超过半年,保守治疗6周以上无效;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出现严重肌肉力量下降,肌肉萎缩等;出现大小便无力,不能控制的患者,需尽快手术。“对于腰突的治疗,公认的微创手术是指经皮脊柱内镜手术,就是大家常说的椎间孔镜手术。按照上述四条标准衡量的话椎间孔镜手术是一项完美的脊柱微创手术。90%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都可以通过该技术来解决。”
据介绍,椎间孔镜手术大多可局部浸润麻醉,患者完全清醒,术中四肢均可活动。另外镜下对视野有放大的作用,使得手术医生对于患者的解剖结构辨识更加清楚,这些都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同时,手术切口7毫米左右,采用钝性逐级扩张的方法把一根套管直接置到突出间盘表面,在摄像头监视下,把突出椎间盘取出来,保证了最小的软组织损伤。近20年的实践已经充分证实了它的疗效。手术后6小时,患者可以下地活动,术后第二天可出院,术后1个月基本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传统开放手术一般要开至少7厘米的口,创伤大、出血多、术后疼痛严重,并且术中需要对腰背部肌肉进行广泛剥离,是造成患者术后慢性腰痛的主因之一。”王磊介绍,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仅需要开一个7毫米左右的小孔,利用椎体的空隙直达病灶进行手术治疗,创伤更小、患者康复更快。目前,椎体成型、脊柱内镜等微创手术已超过总手术量的50%。
作为鲁北地区技术力量医院骨关节外科,利用先进的技术、深厚的功底、丰富的经验,游刃于脊柱的每一个细小空间中,让一例例脊柱患者重获健康。
编辑:吴静
推荐阅读
↑3月8日滨州电视台《滨州新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