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养背,人活百岁

俗话说得好“秋后养背,人活百岁”。这句话并非是无稽之谈,中医认为养背等于就在养我们身体的五脏六腑。

背是五脏六腑的反射区

要知道背部和颈椎紧密相连,它们堪称是人体的“第二条生命线”,也是五脏六腑的反射区。

从西医角度来说,脊背中有脊髓。神经从颈椎中分离出来,然后散布到全身各个角度,大脑通过精髓和神经网络来指挥全身。

从中医角度来看,脊背最上面的大椎穴若是不通,督脉、膀胱经、三焦经、胆经、胃经、大肠经、小肠经都会堵塞,各种疾病也会接踵而至。

后背是督脉所属的位置,同时有膀胱经经过,且膀胱经与肾经相表里,肾主水,于是膀胱经总管全身的水液代谢,还与其他腑脏有着紧密的联系。

养背则可以疏通经络,袪除体内寒湿,促进背部经络的排汗功能。

坚持养背,还可以缓解颈肩腰腿痛、疏通气血,甚至改善一些脏腑问题,让人全身感到轻松。

花式养背法

1背部保暖

平时穿衣注意保暖,随时加减,以护其背。尤其是天冷时,运动大汗后不可直接脱衣服露背。游泳结束或淋浴后也要快速擦干,避免背部吸入凉气。

2晒背

在中医养生里,日光浴又被称为“天灸”,意思就是上天赐予的日光灸。通过日光的照射,我们背部的膀胱经和督脉都可以受到阳光的温养。疏通身体里的寒湿和淤堵。

晒背时保护好头部。头为诸阳之会,如果长时间暴晒,非常容易头晕目眩、浑身不适。

3搓背

在洗澡结束后,可将湿毛巾撘于背后,然后双手扯住毛巾两端,适当搓背,一直到背部发热为止。搓背法可以防治感冒、缓解腰背酸痛、胸闷、腹胀,使浑身通泰。

用力不可过猛,以免弄伤皮肤。

4滚背

躺在硬床上,膝盖拱起到胸口,双手环绕抱住膝盖,让背部在地面上像摇篮一样前后滚动。

这样的姿势可疏通膀胱经和督脉,每天睡前“滚”上10分钟,不但可以疏通经络,还可增加气血。

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和尚未明确诊断的脊椎病人,不要轻易“滚背”,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意外。

5捶背

自己给自己捶打,坐和立皆可。双手握拳至背后,自上而下沿脊背轻捶。捶打时身体稍稍前倾,拳至可能达到的最高部位,再自上而下至腰部,如此为一次,连续捶打5—10次。

他人捶打可坐可卧,捶者手握空心拳,以腕发力,刚柔快慢适中,动作要协调。捶打速度每分钟50—次为宜。

6捏脊

捏脊手法简单,操作方便,分为上捏脊和下捏脊。上捏脊是从长强穴(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向上捏至大椎穴(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督脉主一身之阳气,其上几个主要穴位都是升阳的穴位。根据经络按摩“顺经为补,逆经为泻”的原则,顺督脉自下而上捏脊的目的是升阳,属于补法,所以高血压患者不太合适。

下捏脊顺序跟上捏脊相反,有清热、泻火、通便的功效,属于泻法,适用于有便秘等实热证的老人。

捏脊的注意事项:

①身体呈俯卧或半俯卧,使背部平坦松弛。

②令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或者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

③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

④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前推移。

艾灸公开课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jux.com/wsyy/7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