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老年人的“头号杀手”?
癌症病死?自然死亡?因伤致死?你认为哪一个会是老年人的第一死因。
答案是因伤致死。
是不是感到很意外?
其实很多人在买保险的时候会非常纠结,我到底是选择保至70周岁还是终身呢?保至70周岁担心自己在70岁之后没有了保障,万一得癌症怎么办,有研究数据表明像癌症这样的疾病,到了老年期发病率会陡然上升。
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癌症就算再“凶猛”都没有受伤“凶猛”。
为什么它是“头号杀手”?有可能有很多人都理解不了,老年人又不做什么高危工作,也不做什么重体力的劳动,更别说玩儿什么高风险运动了,他们基本上都在家中或者以家为中心小半径的活动,比如:下楼梯溜溜弯儿买买菜……怎么会受伤呢?
但不知大家是否发现,老人其实和小孩很像。比如:宝宝刚开始学步的时候,走路总是慢慢悠悠、跌跌撞撞的,虽然说老人不会表现得像宝宝一样,但实际上呢,随着年纪的渐长,发生跌倒的概率也是每年都在增高的。
正如之前看电视时看到的一则新闻所说,一个老人腰椎摔断了,而导致这的原因则是下床。下床,我们这一辈子重复了无数次的动作,每天上下床若干次,都会摔倒。
衰老导致的步态稳定性下降、视听觉功能下降、肌肉力量下降、骨骼退化、平衡功能减退等会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
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眼部疾患、骨关节疾患、足部疾患、心理和认知功能疾患等都可能使老年人跌倒的风险增加;
使用镇静药物、精神类药物、心血管药物等,或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会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
沮丧、抑郁、焦虑、情绪不佳等及其导致的与社会隔离也会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
医院的时候,路过骨科候诊室里放眼望去,简直是老年人的天下!
各种莫名其妙的受伤经历:下床摔的、上厕所摔的、在房间走动摔的、买菜摔的、遛弯摔的、玩运动器械摔的、坐车摔的……
摔坏的部位也五花八门:有膝关节、有股骨、有股骨头、有骨盆、有腰椎、有手臂……
但是,老年病人骨折,处理起来真的是特别的棘手。
因为,有90%的老年人都有基础疾病,如果不慎骨折的话在治疗的过程中会产生冲突,而且大部人老年人年纪大了,身体的各项机能也都衰弱了,对于像髋骨部手术这样的大手术,承受能力也是比较薄弱的,熬不熬的下来还真不好说。
如果说是只接受保守治疗的话,那这就意味着需要长期卧床,因为它愈合的时间特别地长。
比如:腰椎不幸摔断了,保守治疗,乐观估计也要卧床半年以上,这半年时间,翻身都要靠家属定期翻动,更别提大小便和吃饭喝水了。
家属要定时更换卧姿,防止肢体部位被压迫导致褥疮,还要及时擦身,保持干燥,否则容易引发褥疮,还要定期按摩,因为长期不动,会出现肌肉萎缩。
除此以外在这期间还有很多别的问题要面对,比如说上卫生间困难等等。
还有这几道关卡需要面对,比如说常见的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这些都是非常“可怕”的。
老人摔伤后卧床,对护理的要求真的很高,如果说你愿意花钱有的是钱,但是你去市场上面看一看吧愿意护理老人的,能精心护理老人的,却很少。
如果说之前老人还有些基础疾病的话,因为卧床后运动的减少,还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加重,而老年人自己,也要承受痛苦和心情的郁闷。根据有关调查显示:超过65岁髋骨骨折患者中,有25%在一年内死亡,有25%失去重要的生理功能,剩余的50%行动能力大大降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老人的一次摔倒,可能真的是“人生最后一次摔倒”。
远离“人生最后一次摔倒”其实远离“人生最后一次摔倒”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于——预防。
比如尽量减少家里的风险点,改造居家环境:
比如在楼梯、过道等地方安置扶手,消除门槛及地面高度差,增设高度适合并带有扶手的换鞋凳;
将易湿滑的地面更换成防滑材料,选用安全稳定的洗澡椅,并采用坐姿沐浴,在淋浴区和坐便器附近增设扶手;
在卧室通往卫生间等常用过道添加感应灯,选择高度适宜的床,并在床边设置易伸手摸到的台灯等。
而除了这些意外,如果真的是不幸受伤了,一定要积极的治疗,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老年人在恢复的过程中,若遇到了并发症,也是非常的棘手的,比如说肺炎、心脏衰竭、感染等等严重的则需要进ICU抢救,而ICU的价钱简直可以堪称“碎钞机”,按日消费,一天可能要一两万。
所以提前为老人准备保险,一个是意外险,一个是百万医疗险。
对于老人会遭遇的意外风险,要侧重意外医疗功能,必须覆盖社保外费用。
意外险对健康要求不高,所以大部分老人都能顺利投保,但意外险的保额有限,对于高额医疗费用无力覆盖。
所以如果老人身体尚好,可以考虑投保百万医疗险,虽然一年保费几千元高了一些,但一旦老人摔跤,或者得了其他疾病,真的很管用。
长按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