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只有手指能动弹的男人,解冻了

白癜风疾病恢复的介绍 https://m-mip.39.net/nk/mipso_4941000.html

罗罔极的脖子以下,只有双手能够活动。那双手不大,苍白,手指细弱,软软地蜷曲着。所谓活动,准确来说,就是小幅度地平移,十指能够轻微抬起。

他拥有表达的天赋,用全身仅能动弹的手指向外发出声音。五年来,他用电脑写下了将近篇影评,其中许多十万加的爆款。这些文字让他成为大V,在影评圈获得一席之地。他说,「我还很小,还不知道未来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坚信自己将来一定会非常厉害。」

可以挪动的手指

写给屏幕前的姑娘:

「一个心智健全的少年,怎么可能不对世界充满好奇,要去追求自由与充实。一个生理正常的男子,怎么可能不渴望异性,要去寻求爱情的抚慰。希望你能明白,虽然我体形古怪,但我的所想所需与常人并无太大区别。」

罗罔极的脖子以下,只有双手能够活动。那双手不大,苍白,手指细弱,软软地蜷曲着。所谓活动,准确来说,就是小幅度地平移,十指能够轻微抬起。

他每一天全部的活动,就是用这双手使用电脑。右手相对灵活,左手却总是呈腕向内、掌朝外勾着的姿势。因此他将右手搭在键盘上,左手使用鼠标。为了方便使力,鼠标是横着摆放的,手勾着搭在鼠标头部。当他双手打字,左手搭上键盘,依然是勾着的,四指曲起,靠食指敲击。

罗罔极使用手机时,只能靠食指敲击

罗罔极年出生在东北农村,一岁时被诊断为先天性肌肉萎缩症,也就是渐冻症,那意味着他即使活了下来,也将被困在一个无法动弹的身体里,就像霍金一样。那一年,医生判定他活不过三岁,到了四岁,又说他将活不到八岁。然而他一年年顽强地活了下去。过了二十多岁,他像所有年轻人一样,渴望爱情,于是就用手指敲下了开头的句子。

那是年。由于行动不便,他无法正常社交,也没有机会结识更多的女孩。知名书信朗读节目《见字如面》请他写一封信,他便写下那封给屏幕前陌生姑娘的征友信。有人在节目中代他朗读出来,而他也收获了一场爱情。一年之后,那段恋情结束了。为了摆脱孤独,去年底,他参加了豆瓣征友大会,第二次公开征友。

如同他写下的很多篇爆款影评,第二封征友信在豆瓣发布的第三天,就在近四万封征友帖中脱颖而出,排在第一位。那是一篇完全私人的表达,虽然还没有等来爱情,但他收获了流量。不久后,一家社交类APP邀请他拍摄一支「为爱发声」的短片,广告费收益远超他写下的许多更具目的性的影评。

罗罔极拥有表达的天赋。他用全身仅能动弹的手指向外发出声音。五年来,他写下了将近篇影评,其中许多都是十万加。这些文字让他成为大V,在影评圈获得了一席之地。

去年,他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工作室,抖音账号「罗罔极的电影计划」在半年内粉丝突破了万。如今他多了一重创业者、老板的身份,常常需要给员工开会。由于身体不便,开会时,他依然待在自己卧室的床上,以视频的方式和办公区的员工们对话。

今年3月初,罗罔极临时回了趟东北,我到他位于哈尔滨松北区的家中拜访。那是他用写影评挣来的钱买下的三室两卫的大平层。门一开,一团热热闹闹的人气扑面而来,他喊来做客的老家亲戚们填满了这套高级公寓。妈妈和表姐们在厨房餐桌间穿梭忙活,男人们正用那台70寸智能电视看综艺,小侄女在客厅的地毯和布沙发间爬上爬下,吵吵闹闹,蹬蹬蹬要跑进主卧,就被大人拉住:「不能打扰舅舅。」

走进主卧,带上门,世界就安静下来。不同于客厅的简约风格,他的房间刷成了天蓝色,卫生间则贴上了亮丽的红砖。

罗罔极五官清秀,皮肤由于长时间处于室内,有些苍白。他坐在床的一侧,腰后堆着靠垫用以支撑。他的身体绵软无力,体重只有七十多斤,体型像个小孩。放置笔记本的小木桌横架在胸前,他整个上身倾伏上去,用曲着的手指敲击键盘,后背弓出一个圆弧。

听到我进屋,他抬头笑了笑,请我帮他关一下窗。窗户是双层的,用以隔音。他在卧室里配置了寸投影的家庭影院。一切设施都是智能声控的,他在床上就可以下达指令,降下幕布,开启一部电影。

从飘窗望出去,是一个大型主题乐园。夜晚灯光亮起,一片童话世界般缤纷的霓虹。他工作太累的时候,就看看窗外。其中有一栋形状如红色高跟鞋的流线型建筑,是个商场。商场三层是一家设置有无障碍座椅的电影院。罗罔极开着电动轮椅去看电影,只要十五分钟。

罗罔极房间的窗外,是一个大型主题乐园。其中一栋建筑里,还有一家电影院

关于童年的经历,他三言两语就说完了,仿佛那没什么可说的。他只上了两个月幼儿班,就因为发烧退学。但在幼儿班里,他学了一点点拼音,于是用家里那台带英文字母键盘的小霸王游戏机自学打字,然后在看电视时一边听对话,一边看字幕,逐渐认了字。

人生的前十八年,他长久地呆在家里,卧床,身边只有家人,没有朋友。他的父亲买回一台电脑,他就用能动的双手打游戏。他下载了很多电子书和电影,对着屏幕度过了漫长又封闭的时光。后来,他悄悄地开始写作。讲到这里,他的话变得多了起来。

那双手创造出第一篇爆款文章是在年。他花了一个下午时间,伏在电脑前敲下一篇关于《西游记》改编影视的评论。他把这篇不到字的文章发布在知乎,便像往常一样,让他妈妈合上电脑,吃饭,睡觉。等第二天再打开电脑,这篇评论已经收到上千条回复,阅读量和点赞数飞速往上涨。转载申请涌进他的私信,有一段时间,他几乎睁眼就能收到转载费打款。他在一周时间内挣到一万多块钱。

「稿费真的太高了,」这激励他继续写影评,「那段时间真是写一篇爆一篇。」

他说话声音很轻,但精神很好。聊上一段时间,他会用力清一清痰,再继续说下去。中途有一回,他请我稍等,然后大声喊:「妈,进来一下。」他妈妈就推门进来,走到床边,架着他的两腋提了提,双手扶住他的下颌将他拔高,调整他的坐姿。然后她帮他把快没电的手机插上电源,便离开了。

我们继续聊起来。他说,「我还很小,还不知道未来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坚信自己将来一定会非常厉害。」

被局限的肉体

罗罔极的母亲王立波翻出仔细收好的旧相册,一张一张翻给我看。她每年都给儿子拍照,留下了许多纪念。其中有一张,小小的罗罔极在北京的公园里,两条胳膊撑在石阶上。这是他唯一一张站着的照片。照片里阳光铺洒,他圆圆的脸上咧出笑容。那一年一家三口上北京,医院给他看病。就是那一趟,罗罔极确诊了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

很多年后回想起那一幕,王立波感受到了绝望。他们四处奔波,求医问药,尝试各种偏方和针灸理疗,信息来自四处打听和各路广告。在石家庄和邯郸,他们被骗走了十几万,几乎倾家荡产。她记得那些年,如何拜托邻居别开儿子的牙,灌入难喝的药汤。如何每天清早哄着儿子去找老中医扎针。儿子总是哇哇哭,她也流了很多泪。最后呢?种种苦都白白吃了。

「真是燃起希望又失望,燃起希望又失望」,事情已经过去了二十年,她提起来,仍然眼角湿润,「那都不是失望了,是绝望。」

在生下罗罔极之前,王立波曾怀过三次孕,都莫名其妙地流产了。怀上他时,她加倍谨慎,到了上厕所蹲下身都格外紧张的地步。这个孩子如此来之不易,却患上了不治之症。经历了一系列求医失败后,夫妻俩对儿子没有任何要求和期望了。某种程度上,他们宁愿儿子也不要渴盼向往什么,只祈求他能平平稳稳,尽可能没有烦恼地活下去,多活一年是一年。

罗罔极小时候与母亲的合照

王立波早早地做好了照顾儿子一辈子的准备。

在老家,黑龙江呼兰县北部大用村,沿公路边的5间红砖房,王立波在当中的一间开了家美发店。早上起床吃完饭,她就把儿子抱到店面隔壁客厅的单人床上。她在店里给人剪头,罗罔极呢?他用手指挪动一面镜子,将窗户透进来的阳光反射到店里客人的脸上。客人晃来晃去地躲避,却不知道光从何处来,十分着恼。他对这个游戏乐此不疲。

在床上,有时他会花很长时间,仔细地把一张纸撕成粗细均匀、细细的长条。另一些时候,他专心致志地用扑克牌搭起房屋和金字塔。更多的时候他看电视,把星空卫视播放的每一部动画片反复看无数遍。

在罗罔极的记忆里,老家的气氛和《乡村爱情》里一模一样。一个小小的村庄,所有人都互相认识,亲戚邻里成天串门。有热心肠,也有鸡毛蒜皮的小算计。谁家发生什么事,马上全村人都知道了。

他的父母都是乐观、好人缘的人,亲朋好友都愿意来家里。小时候,长辈们疼爱他,照顾他。表姐表弟们来家里玩,他就是宇宙中心。看电视由他选台,夏天一人舔一支冰棍,表姐帮他拿着。

有一天电视上播《火影忍者》,他看到了鸣人的故事。鸣人在太阳下的影子显现出九尾狐的形状,就因为这样,虽然村里人都友善以待,却又以一种看待异类的眼光看他。鸣人让罗罔极想到了自己。大家爱他,但那种目光跟看待其他人不太一样。

他无法上学,也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出去跑。现实世界是没意思的,更多时候,他不参与。父亲从外头淘回来一台二手电脑,他开始整天整天地打游戏。起先他喜欢竞技类的游戏,用那双残手打跑跑卡丁车,打到了职业选手的水平。二姨推着他到村里网吧玩,当他打起跑跑卡丁车,所有人都下机,围拢到他身边看。

他的时间实在太多了,当游戏玩到第十年,他需要更多的东西来填充漫长的空白。于是他让母亲买了一台Kindle,开始整日看书。再后来,就让父亲买投影仪,用来看电影。读书不大成体系,总体来说,他喜欢文学,从四大名著开始,《百年孤独》、《平凡的世界》……一本一本读过去。至于电影,就照着豆瓣Top片单看,遇到特别喜欢的,他就搜出该导演的其他作品,挨个下载补全。

即使读了那么多名著,给他最深触动的,还是他在手机上读完的网络小说《悟空传》。那是一个关于宿命与抗争的故事。最后孙悟空死了。那种至死方休的理想主义,让他热血沸腾。

作者今何在在序言中写:「成败,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你去追求理想时你就会明白,你很可能不会成功。最关键就在于,当你深知这一点时,你还要不要去追求。」

「追求」,他琢磨起这个词。那时他长到十七八岁了,各种冲动和想法往外冒,被困在屋里的孤独感就抑制不住了。游戏、动画、阅读和观影,撑开了他对世界的想象,他见识、感受过如此多样的人生,可那都不是他的。

现实是,他始终困在十平方米的房间里,困在那张床上。他如此形容那种感受:「我的躯体仿佛一只大毛虫,蜷曲在带盖的烟灰缸里,任凭蠕动,却看不见出口。」

罗罔极的妈妈给罗罔极翻看家里的旧相册

在他最爱的《海贼王》里,希鲁鲁克曾经站在海岸边,张开双臂对乔巴说:「有一天,你一定要出海。只要到了海上,你就会发觉自己的烦恼是多么的渺小。」是啊,一定要出海。他清楚地听到了自己的欲望。

18岁那年,他给自己起名「罗罔极」。「罔极」的意思是无极,也就是无限,没有边际。他觉得自己该干点什么。可是,干什么呢?

他决定写点东西(也许是没有别的选择),但不大确定该写什么。他读了一些编剧和小说创作类的工具书,试着写了几篇小说,也在知乎回复一些影视相关的问题。

一切都是不动声色的,王立波毫无察觉。儿子从小就成天趴在屏幕前打发时间。她由他去,看伤眼了就给配副眼镜,儿子开心就好。

有一天,儿子告诉她,家里要到一个快递,是高晓松的签名书。她一头雾水,高晓松是谁?儿子就进一步解释,他发在知乎的文章被很多媒体转载,挣钱了,有一家媒体没钱,用这本书抵转载费。她更懵了,知乎是啥?

儿子找出文章给她看。她没看懂,光激动了,慌忙给没下班的孩子爸打「告诉你一个天大的喜讯。」他爸回到家,一进门就问:「是你写的吗?是不是抄的?」

王立波兴奋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好几天没反应过来,早晨睡醒像在做梦。她特意发了一条朋友圈,宣告儿子自食其力了。亲朋好友们都问,真的吗?她一条一条回复,是真的。感觉打出的字都喜气洋洋的。过了几天,她又收到一份快递。那是儿子用挣到的第一笔钱给她买的项链。

王立波清楚地记得,那是年1月,春节前夕。村里一大家子过年,亲戚都在说,你这儿子咋这么厉害呢,将来要上电视啊。他们家过了这么多年来最高兴的一次年。

爆款的直觉

罗罔极说,他写影评的第一年就具备了预测爆款的能力。至于这种能力是如何拥有的,他却回答不上来,尽力想了想,「只能说是一种直觉吧。」

在刚开始写影评时,他的表达欲强烈。第一篇爆款获得的点赞数,让他第一次有了站到聚光灯下的感觉。他写得更起劲了,迫不及待地想把想法抛到观众面前。那时,他写稿常常写得亢奋,想法倾泻而出。有时完成了一篇,那种兴奋、自得的劲头难以消退,他忍不住跟妈妈说,「我可真是个天才」。

激情澎湃的状态反应到他的文字里,是那种「让我来告诉你」的自信的语气。结果写一篇,爆一篇。这事对他来说好像容易得不得了,仅仅直抒胸臆,就能获得无数认同。

第一个转载罗罔极文章的媒体,是影评类自媒体中的顶流,「毒舌电影」。主理人毒Sir加上罗罔极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jux.com/wsms/9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