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锦州医科大学及熊岳农专外聘讲师。
?安格鲁宠物貂东北技术顾问。
?沈阳市宠物医师协会监视长
?参编《犬猫疾病诊疗失误病例分析》
?中国农大手术室进修学习小动物外科学。
?多次与国内外同业人员交流学习。
?多次参加欧洲高级兽医学院课程。
鸟的分类:
绝大部分鸟类具有的飞行能力使其能存在于多样的栖息环境,进而发展出完全不同的食性。鸟纲分为3个总目,分别是不能飞行的平胸总目及企鹅总目,以及大部分能够飞行的突胸总目,共33个目多个同品种,其中最大的目为雀形目,有多个物种;最小的目为鸵形目,只有一个物种,即鸵鸟。体型最小的蜂鸟仅有2g,体型最大的是不能飞行的鸵鸟。能飞的鸟中体型最大的是安第斯兀鹫,可达15kg。
鸟类生理指标:
鸟类生理指标:
?鸟属于恒温动物,体温一般在38.5-42度,高于哺乳动物。
?因此其基础代谢速度也远高于同等体重的哺乳动物。鸟的脂肪储存较少,一旦进食不足或发生恶病质时很快就能将肌肉消耗,表现为胸骨上肌肉变尖。羽毛兼具散热及保温的功能。当环境温度低的时候,廓羽下的绒羽能够提供保暖能力。当气温进一步降低时,鸟儿可以通过蓬松羽毛保温,并抖动胸肌产热,头部埋在翼下可减少12%的热量流失,采取蹲坐姿可以减少40-50%的热量流失。而当需要散热时,可以通过展开翅膀并抬高肩胛骨羽毛暴露颈背部裸区提高散热效率,还会张嘴急促喘气来快速降低体温,当鸟类飞行时,气囊的大表面积也能帮助鸟儿排出高速飞行时产生的热量。
生理结构:
?羽毛:鸟类的羽毛是其与其它动物差异最大的一个结构,这一结构也赋予了鸟类的飞行能力。从真皮内的羽毛毛囊生长出新的羽毛,在羽毛生长过程中给予其丰富的血液供应,因此也被称为血羽。随着羽毛的生长,包裹在外面的羽鞘逐渐打开,露出里面的羽轴,羽枝及羽小枝。通常鸟类每年换羽2次,春秋季各一次。在换羽期间如果受到外界压力影响或营养不良,可能在新羽上形成恶斑,使得羽毛变得非常脆弱易断。因此在换羽期保证营养及避免压力及应激至关重要。体表的正羽,形成一层防风外壳,并使鸟体呈流线型轮廓。翼及尾上的正羽,对飞翔及平衡起决定作用。绒羽的结构特点是羽轴纤弱,羽小枝的钩状突起不发达,因而不能构成坚实的羽片,有保温作用。
?皮肤:鸟类的皮肤无汗腺,唯一的皮脂腺是尾部的尾脂腺,其分泌的油质,经过喙的涂抹,擦在羽上,使羽片润泽不为水湿。尾指腺的分泌物,还含有麦角固醇,这种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能转变为维生素D。当鸟用喙涂擦羽毛时,维生素D可被皮肤吸收,有利于骨骼的生长。
骨骼鸟类适应于飞翔生活,其骨骼轻而坚固,骨片薄,长骨内中空,有气囊穿入。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做龙骨突。许多骨片合在一起,以增加坚固性。脊柱可分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五部分。颈椎数目较多,椎体呈马鞍形,使颈部极为灵活(猫头鹰头部活动可达°)。
?最后几个胸椎、全部腰椎、荐椎和部分尾椎完全愈合在一起,称综荐骨,为腰部的坚强支柱。肋骨上有钩状突,互相钩接,使胸廓更为坚固。
?前肢变为翼,各骨排成一直线,骨间有能动的关节,末端的腕骨、掌骨、指骨愈合变形,使翼扇动时成为一个整体。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组成。细而有弹性的锁骨呈"V"字形,它能在鼓翼时阻碍左右乌喙骨的靠拢,也能增强肩带的弹性。
?鸟类的整个体重落在后肢,后肢骨骼强大,和其他陆栖脊椎动物的后肢骨相比,鸟类跗骨延伸,起到增加弹性的作用。鸟类通常具四趾。在成鸟,腰带的髂骨、坐骨、耻骨三骨片以及综荐骨愈合成一个整体,增加了腰带的坚固性。含气骨给鸟类带来飞行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缺点,一旦骨折,会形成锋利的断茬,很容易形成严重的软组织损伤甚至形成开放性骨折,而一旦含气骨开放性骨折,则可能造成深部呼吸系统感染。
肌肉
鸟类与飞翔有关的胸肌特别发达,约占身体质量的1/5,它能发出强大的动力,牵引翼的扇动。而背部肌肉退化,这一点和鱼类正相反。
鸟的胸肌可分为大胸肌和小胸肌两种。前者起于龙骨突,止于肱骨的腹面,收缩时,使翼下降;后者起于龙骨突,而以长的肌腱穿过由锁骨、乌喙骨和肩胛骨所构成的三骨孔,止于肱骨近端的背面,收缩时使翼上举。
后肢的肌肉,集中在大腿的上部,而各以长的肌腱连到趾上。这样,支配前肢和后肢运动的肌肉都集中于身体的中心部分,这对于飞翔时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呼吸系统:与哺乳动物的肺泡结构不同,鸟类的气体交换部位为肺内部的微气管,其后通过副支气管连接气囊。鸟类无横隔,靠肌肉运动调节气体通过肺进出气囊。气囊位于肺部的腹外侧缘分布,一般有8或9个气囊,分别是颈部气囊、锁骨气囊、前胸气囊、后胸气囊和腹部气囊。这一结构使鸟儿每次呼吸过程可以进行两次气体交换,大大提高获取高速代谢所需氧,同时也能带走代谢所产生的热。此外,气囊结构还有增强鸣唱声音、降温、在脏器间提供缓冲,冷却睾丸保护精子以及水鸟提供浮力等许多的作用。
?鸟类的气囊结构内部没有血管的分布,没有营养的供给细菌不易繁殖,而一旦环境中的真菌孢子进入气囊就可能在其中大量增殖造成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因此,人工饲养鸟类时定期消毒及通风对保证鸟儿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鸟类的发声音器官为鸣管,一般来说体型越大的鸟类鸣管越粗,发声更低沉,反之亦然。
?消化系统:鸟类整体消化系统短,以减轻体重适应飞行。不同种类的鸟有着不同形状及构造的喙部,这也与其物种的食性有关。
?嗉囊是消化道中段一个特化的膨大结构,有储存及食物软化甚至初步化学消化食物的功能,鸽子和部分鹦鹉的。有些鸟类包括部分猛禽的嗉囊退化。鸽子及一些鹦鹉在育雏期内嗉囊能分泌嗉囊乳,返流饲喂幼鸟。
?胃分为前部的腺胃和后部的肌胃,腺胃主要有分泌消化液,储存食物及向肌胃推送食物等功能。肌胃主要起研磨食物的作用,在食肉鸟类中,肌胃的研磨作用相对较小。
?
?肝脏分泌胆汁,可帮助乳化脂肪,同时包含淀粉酶及脂肪酶用以帮助消化。鸽子及一些品种的鹦鹉没有胆囊结构,通过肝小肠管直接将胆汁分泌到十二指肠。胆绿素是主要的胆色素,当鸟排出的尿酸盐颜色发绿时可能提示肝脏存在问题。八哥等鸟类肝脏细胞中储存高浓度的铁,会引发铁质蓄积症,应控制其铁元素的摄入量。
?循环系统:鸟类心脏大小较同体型哺乳动物大,虎皮鹦鹉飞行时的心输出能力是犬的7倍。
?鸟类的血液红细胞带细胞核,为卵圆性,雀形目小鸟的红细胞体积更小,使得有更大的表面积以满足飞行时的高速的代谢需求。鸟类血液中参与凝血的是凝血细胞,其与血小板同源,配合其他凝血因子,鸟类的凝血速度较哺乳动物快。
1-颈静脉2-锁骨下静脉3-胸静脉4-颅腔静脉5-肝静脉6-胃静7-前肠系膜静脉8-髂总静脉9-肠系膜静脉后10-髂静脉内11-骶静脉12-阴部静脉13-坐骨动脉14-外部髂动脉15-股动脉16-肾动脉17-前肠系膜动脉18-腹腔动脉19-主动脉20-桡动脉21-尺动脉22-肱动脉23-胸动脉24-锁骨下动脉25-头臂动脉26-颈动脉
免疫系统:鸟类的初级淋巴器官为法氏囊及胸腺,次级淋巴器官为脾脏肠道淋巴组织及骨髓。鸟类容易应激,并可能受其影响会造成免疫抑制。应尽量减少鸟类应激的发生。
泌尿系统:鸟类的肾脏十分大,可占体重的2%以上,在比例上甚至超过哺乳类的肾脏。肾脏之所以发达,是与鸟类的新陈代谢相关的。鸟类无膀胱,尿中水分较少,呈白色浓糊状,随粪排出而不单独排尿。出于飞行减轻体重的目的,肾脏代谢尿酸而非尿素,这大大减少了代谢尿素所需要的大量水分。但是一旦鸟类产生肾脏损伤或严重脱水,可能造成较严重的后果,易患痛风病,包括内脏型及关节型痛风两类。
神经系统:鸟类的大脑、小脑、中脑都很发达。大脑半球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大脑底部纹状体的增大。在鸟类,纹状体是管理运动的高级部位,也和一些复杂的生活习性相关。实验证明:切除家鸽的一部分纹状体后,家鸽正常的兴奋和抑制就被破坏,视觉受影响,求偶、营巢等习性丧失。鸟类的大脑皮层并不发达,小脑很发达,这与鸟类飞翔运动的协调和平衡相关。中脑在背部构成一对发达的视叶。
在鸟类的感觉器官中,最发达的是空中飞翔时起重要作用的视觉器官,而嗅觉器官不发达。鸟眼依靠发达的睫状肌可以迅速地调节视力,由远视改变为近视。因此,当鸟在树木中疾飞时,从未和树枝相碰;或由高空俯冲到地面觅食时,也能在一瞬间由"远视眼"调整为"近视眼"。鸟眼的瞬膜发达,飞行时遮盖眼球,起保护作用。
生殖系统:随着季节变换,短日照过渡到长日照时,由于激素调控引发季节性发情,性腺发育增大。在非发情季节,生殖系统萎缩,以减轻体重。八哥在繁殖季节与非繁殖季节性腺大小可差别为倍。绝大部分雌性个体仅保留单侧卵巢,即左侧卵巢或右侧卵巢退化,以减轻体重。
鸽与大多数鸟类一样,无外交接器(鸵鸟、鸭、鹅等有交接器)。它们在交配时,雌雄鸽的泄殖腔孔相互接触,精液进入雌体而行体内受精。卵成熟后,破卵巢壁而出,被吸入输卵管的喇叭口内,如遇有精子,则在此处受精。卵无论受精与否,沿输卵管下行时,都被裹上蛋白,然后又加上卵壳膜,最后在子宫处加上石灰质的蛋壳。鸽的受精卵孵化期约16d,鸡约21d,鸭约28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