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老年人还是瘦一点好,肉一多,高血脂、脑梗等各种疾病就都来了。其实,这样的观念需要更新一下。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南京医院(南京医院)院长鲁翔教授提醒,60岁以后的老年人肌肉流失快,尤其要小心肌少症,老年人肌肉过少,很容易让机体陷入恶性循环。要预防老年肌少症,年轻时就得给身体打好底。
点击观看大咖视频
大咖小传
鲁翔鲁翔老年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兼南京医院(南京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全国委员兼秘书长,江苏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科医师分会常委,南京医科大学衰老及相关疾病实验室主任,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长期从事老年心血管病临床医疗工作,擅长老年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和老年健康保健预防。老年人肌肉少,也是一种“病”人瘦一点,问题不大,甚至对老年人来说还是件好事——这是很多人的想法。还有很多老年人,因为担心血脂等问题,从五六十岁开始就对饮食控制特别严格,鱼肉都不敢吃,整个人也变得干瘦干瘦的。这种状态,在医生看来并不健康。“以前老百姓会说,千金难买老来瘦,这句话在人均寿命只有五六十岁的时候是非常正确的,但现在江苏人均寿命已经超过了76岁,门诊上八九十岁的患者越来越多,甚至还有不少百岁老人,这意味着很多老年病会大量出现。老年人太瘦肌肉太少,会带来很大问题。”鲁翔教授告诉记者,肌少症也叫肌肉衰减综合征,是一种与年龄增加相关的骨骼肌减少、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减退的综合征。判断是否是肌少症,不是靠肉眼判断胖瘦,而是有一套系统的检查,可以测量身体成分、测量肌肉维度、测量握力以及步速等指标,来判断肌肉量与肌肉质量,进行综合诊断。一些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人,肌肉量不达标的比例大约占到15%-20%左右。以前老年患者、医生都会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