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畸形之马蹄内翻足

当了14年骨科医生,见过太多的悲剧,有些先天性疾病本来可以完全治愈的,却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医生或者因为父母的忽视造成终身的遗憾!我们有责任把医学知识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正确的治疗,让这些有先天缺陷的孩子们拥有正常孩子一样的明天!

年毕业于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获得学士学位,

年参加广东省骨科基层医生研修班,在南方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

获得年好医术全国骨科医生评选最佳作者奖。年被推选为广东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儿童骨科组委员。

年被聘为全国著名骨科网络平台“好医术网络医学院”讲师。

在全国多个国家级平台发表10余篇论文和技术文章

儿童骨折,先天疾病和畸形的诊治,矫形,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马蹄内翻足,膝内翻,膝外翻,先天性髋脱位,肘内翻,肘外翻,重复指趾畸形,并指趾畸形,扁平足,倾斜距骨症,多关节挛缩畸形,先天性斜颈,各种儿童骨折的微创治疗。

擅长各种成人骨折的微创治疗,关节置换,关节疾病,脊柱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关节疾病,膝关节疾病等等!

以下内容仅作为凑字数,哈哈!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常见的先天性足畸形。由足下垂、内翻、内收三个主要畸形综合而成。以后足马蹄、内翻、内旋,前足内收、内翻、高弓为主要表现的畸形疾病。男性发病较多,可为单侧发病,也可双侧。畸形明显,一出生就能发现,因此疏忽的病例较少见,多能及早治疗,效果也较好,但畸形也易复发,应定期随访至骨骼成熟,约在患儿14岁后。病因尚不清楚。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无特殊药物治疗。

关于马蹄内翻足的病因,已提出几种理论,一种理论认为距骨内的原始胚浆缺陷引起距骨持续性跖屈和内翻,并继发多个关节及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改变。另一个理论认为是多个神经肌肉单位内的原发性软组织异常,引起继发性骨性改变。临床上罹患马蹄内翻足的儿童,除小腿三头肌明显萎缩外,还有胫前动脉发育不良。研究已证明马蹄内翻足I型和II型肌纤维分布异常。患足的长度及宽度可能比正常足要短0.75cm~1.5cm。

临床表现

由于生后即能看到足部畸形,通常诊断并不困难。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一般可分为僵硬型(内因型)和松软型(外因型)。

1.僵硬型

畸形严重。踝与距下关节跖屈畸形明显,距骨跖屈,可从足背侧皮下摸到突出的距骨头。因跟骨后端上翘藏于胫骨下端后侧,足跟似乎变小,乍看似无足跟而呈棒形,故又称棒形足。跟腱挛缩严重。从后方看,跟骨内翻。前足也有内收内翻,舟骨位于足内侧深处,靠近距骨头,骰骨突向足外侧,足内侧凹下,踝内侧和足跟内侧皮纹增多,而足外侧及背侧皮肤拉紧变薄。当被动背伸外翻时呈僵硬固定,此种畸形不易矫正。患儿站立困难,走路推迟,跛行,扶持站立时可见足外侧或足背着地负重。年龄稍长,跛行明显,软组织与关节僵硬,足小,小腿细,肌萎缩明显,但感觉正常。长期负重后足背外侧可出现增厚的滑囊和胼胝,少数发生溃疡。患者常同时有其他畸形。

2.松软型

畸形较轻,足跟大小接近正常,踝及足背外侧有轻度皮肤皱褶,小腿肌肉萎缩变细不明显。最大的特点是在被动背伸外翻时可以矫正马蹄内翻畸形,能使患足达到或接近中立位,容易矫正,疗效易巩固,不易复发,预后好。该型属于宫内位置异常所致。

1.新生儿足内翻

新生儿足内翻与先天性马蹄足外观相似,多数为一侧,足呈马蹄内翻但足内侧不紧,足可以背伸触及胫骨前面,经手法治疗1~2个月可完全正常。

2.神经源性马蹄足

神经改变引起的马蹄足,随儿童发育畸形逐渐变的明显,应注意肠道和膀胱功能有无改变,足外侧有无麻木区,特别注意腰骶部小凹或窦道及皮肤的色素改变,必要时应行MRI检查确定是否存在脊髓栓系。肌电图及神经传导功能检查对了解神经损伤有帮助。

3.脊髓灰质炎后遗马蹄足

出生时足部外观无畸形,发病年龄多在6个月以上,有发热史,单侧多见,伴有腓骨长短肌瘫痪,早期无固定畸形,大小便正常,可有其他肌肉瘫痪。

4.脑瘫后马蹄足

围产期或生后有缺氧史,大多于出生后就发现异常,马蹄足畸形随生长逐渐明显,但在睡眠中可消失或减轻,一经刺激畸形更明显。马蹄为主,内翻少,无内收,畸形多为双侧性或同侧上下肢,双下肢交叉步态,下肢肌痉挛明显,常伴有智力减退。

5.多关节挛缩症

马蹄足呈双侧性,足畸形为全身多个关节畸形的一部分,全身大多数肌肉萎缩、变硬,脂肪相对增加,马蹄足僵硬不易矫正,髋、膝关节常受累。

全身多个关节畸形的一部分,全身大多数肌肉萎缩、变硬,脂肪相对增加,马蹄足僵硬不易矫正,髋、膝关节常受累。

了解更多医生专家科普

    

            爱问医康    

吸取健康新知创建健康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jux.com/wsfl/8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