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超声知识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肠道肿瘤的超声表现,如何认识肠道的平滑肌瘤。
平滑肌肉瘤通常直接起源于原始间叶细胞,而非由平滑肌瘤恶变所致,常见于胃肠道和子宫。
由于早期瘤体小而无溃疡者常无症状,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或出血时方有症状。可有腹痛、腹胀、腹部肿块和消化道出血,可有贫血、消瘦、乏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部分病人因肿瘤刺激小肠分泌过多而有腹泻发热或恶病质。有的因肿瘤破裂而有腹膜刺激征。
因为肠道位于腹腔,位置相对固定,如果瘤体与肝脏、脾脏及胰腺分界清晰,即可考虑肿瘤来源于肠道。特别是瘤体较小时,可清晰显示肠壁结构及肿块与肠壁的关系。
肿瘤与肠壁的关系显示明确时,若肿瘤体积较大并累及周围脏器时,易与其他脏器来源肿瘤相混淆。
肠道平滑肌瘤常见超声表现包括:
①肠壁局限性肿物,呈分叶状,形态不规则,如图一:
图一
②肿物内部呈实性不均匀低回声,常伴出血、坏死及囊性变,与周围肠壁分界不清,如图二:
图二
③可出现远处转移或侵犯邻近组织。
我们根据超声的生长特点可分为以下几型:
(1)腔内型:约占65%,肿块突向肠腔内,呈半球状或球状,表面黏膜常有溃疡形成,少数可叶带蒂肿块;
(2)壁内型:约占15%。肿瘤环形浸润肠管,晚期可出现肠腔狭窄而出现梗阻症状。腔内型肿瘤体积一般不大,而出现症状比较早,主要表现为肠套叠、肠梗阻及出血;
(3)腔外型:约占8%。早期可无症状,往往生长到相当大的时候才出现症状。
该型以腹部包块就诊的较多,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中心可发生出血及坏死,使肿瘤部分呈囊性变,表面黏膜溃疡发生率高,肿瘤可破溃与肠腔相通,形成隧道样瘘管,造成出血,表现为黑便、柏油样便,偶尔肿瘤浸润肠壁,造成缺血、坏死及穿孔;
(4)腔内外型:约占10%,肿瘤向腔内外突出,形成哑铃状。
肠道检查的超声诊断技术可了解肠道管腔或管壁有无明显增厚,发现和验证肿瘤的存在,判断有无恶性肿瘤的腹部转移。
对肠道黏膜病变和黏膜下病变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判断肿瘤侵袭的深度;帮助辨认发生于肠壁或外生的肿瘤,对肠壁受压现象作出客观提示,了解肠道的蠕动和排空功能。
指导老师:柏医生;审稿老师:杨医生
◆◆◆◆◆
看完文章,意犹未尽?经典医课请扫码查看,更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