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痹是诸疾之始动,故络痹之治,既治本病,亦防诸疾。
对于络痹引起的一系列疾病,愚有余一般的治疗原则为:养血活血,化瘀通络,逐痰祛浊。
愚有余组方“络痹通”,该方全方以养血活血,破积逐瘀,化痰祛浊,开痹通络之殊功,并予随症加减,既无耗血伤血之弊,确能使痹开络通,不管新久,即使皮肤色素沉积色变紫黑者,功到自成。
络痹有明显疼痛者,西学谓之炎症,致以消炎药用尽而无效,或常不理想。炎症因何而起?愚有余经常提到“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之理。络脉阻痹疼痛,常合以多种因素。郁久化热蕴毒,炎症是其一,消炎治之有效。因痹阻不通致脉络痉挛,中医称之曰“风”,痉挛是脉动过甚,或动之异常,动则生风,亦曰“脉不宁”。其始动原因在“瘀”。活血化瘀,瘀祛脉通,痉挛已,风亦息,故有“血行风自灭”语。祛瘀通络同时,务予养血活血,营血得养,脉宁,痉止,风息,痛失。
皮肤色素沉积和肌肉萎缩属于络痹引起的皮痹和肌痹。面部褐色素沉积,包括妊娠斑、蝴蝶斑、花斑及痤疮斑痕。均属面部络脉痹阻,即皮痹。愚有余治愈此类疾病颇多,正好翻看年病案记录,仅面部色变,就有多例治愈病例,一例42岁女性,面色青黑,一侧严重,一侧正常(古有阴阳脸之称);一例49岁男性,双眼皮及眼圈黑色变(如贴黑色膏药);一例38岁女性,左面有硬皮病兼黑色变(面积6cm直径),等等,不一一例数。均属屡治不效者,均用“络痹通”方化裁、加减治愈,然每个病例情况不尽相同,其加减用药差距颇大。辅以自我搓、摩(每日至少两次),可缩短疗程,减少用药。但其中也有顽固难以祛除者,服药较多,疗程较长,只要坚持,均可获愈。
从年的病案中摘选几例,与大家分享:
皮痹——面部大面积青黑
赵某某,男,39岁,于年12月6日初诊。主诉:面色青黑变已2年,多处求医,医院,检查化验血液,均无异常。屡治无效,日渐重。对治疗几无信心。见患者面部大部青黑,以额、鼻梁两侧耳前及发际处,青黑尤严重。平时情绪急躁易怒,喜生气发火,伴咽炎多年,咽部不适感难以表述。舌红紫无苔,左半暗黑,脉缓。
辩证:肝气郁结,气郁血瘀,络脉痹阻。
治则:活血养血,祛瘀通络,疏肝解郁。
处方:络痹通合四逆散加味。日一剂,水煎饭后服。
连服20剂,于12月30日复诊。面部青黑色变浅淡,额及面颊转变明显。咽部不适感基本消失。上方稍做加减继服50剂。嘱每日2次,坚持搓脸。于年3月24日来诊,患者面部皮色转佳。惟鼻梁、发际处还能略见痕迹。根据经验,停药后,药效仍能继续作用于患部,自能修复。故嘱其停药。
皮痹——面部花斑脸
张某某,女33岁。于年6月27日初诊。主诉:面褐色素沉积,已三年余,曾多处求医,数次做美容。近趋重,呈花斑脸。月经正常,白带不多,惟月经前乳房胀痛明显,月经至乳胀痛消失。平时烦躁喜生气。舌质淡暗无苔,脉缓。证属肝气郁结,气郁血瘀,面部络脉痹阻。治宜疏肝解郁,活血通络。
处方:舒肝解郁合络痹通加减。
日1剂,水煎饭后服。
服6剂后,于9月18日二诊诉:效果明显,察见面部色斑淡化。遵上方又服6剂,于9月25日三诊,见患者面部皮色明显好看,色斑大部消退,皮肤细嫩有光泽,面颊泛红嫩。并言此次月经前乳胀痛大减,遵方再服6剂。于10月2日四诊,见面部色斑全部消失,嘱停药。
皮痹——全身褐色斑并瘙痒案
左某某,男,40岁。年11月29日初诊。主诉:全身皮肤色变,布满褐色斑并皮肤瘙痒,奇痒难忍,皮肤粗糙。已多年,每春秋严重。中西医药,屡经治疗而鲜效。观察患者皮肤干燥、粗糙、褐色斑成片状分布并皮硬,不高起。脉细略数,舌红无苔。
辩证:气血瘀滞,阴虚血瘀,血燥生风。
治则:滋补阴血,养血活血,祛风止痒。处方络痹通随症加减。
日1剂水煎服。剩药渣加水煮10分钟,用洁净纱布蘸药液擦皮肤。
上方连服6剂,于12月19日二诊诉:奇痒得以平复。褐色斑片,部分消退,未见新生。遵方继服3剂,于12月23日三诊诉:全身无痒感,褐色斑大部分消退,皮肤润泽,已不粗糙。又服6剂,停药后未再复发。
肌痹伴皮痹——肌肉萎缩伴皮肤黑褐色变
孙某某,男,53岁。年2月11日初诊。主诉:两月前从15米高架摔下,左肩、左腿、足、右足骨折。医院钢板固定治疗。至今两月有余,右腿肌肉萎缩,内侧皮肤色变黑褐,双腿及腿腕肿痛,不能动。纳食无味,暖气腹胀,大便日2~3次,常欲便感,每大便后还欲便。舌淡,少见黄白苔,脉缓弱。
辩证:气机逆乱,脾胃虚弱,气血瘀滞,络脉痹阻。
治则:调和气机,健补脾胃,活血养血,祛瘀通络。
处方:参苓白术散、二陈汤、络痹通合方加减。(分内服,外烫)
外用烫药,水煎煮10分钟烫足,热敷腿腕30分钟,每日2次。一剂用2日。嘱用按、揉、拍、打;并有家人帮助施滚压法(面杖)每日2次,每次半小时。俾右腿血脉畅通。
服5剂后,于2月15日二诊诉:纳增(吃饭增多),大便日1次,已成形。上方补气药加量,烫药、揉按法继用,又服5剂后,于2月20日三诊诉:纳佳,体力大复,足及腿腕肿消复常。右腿皮色已近正常,肌肉明显见丰。能扶物行走。嘱停烫药。遵方再服5剂,5月25日四诊诉:能近距离活动。于方中补气药继续加量,连服20剂后,于3月3日来诊诉:已恢复工作,上下台阶自如。又遵方服8剂停药。
按:本病例,因骨折治疗期间,长时间静卧,血行缓慢而易瘀;因惊气乱,气机失调,嗳气腹胀,纳差无味,脾胃虚弱,生血无源;因虚而瘀,血脉萎痹,津血枯竭,营养失缺,肌肉萎缩,致肌痹。经络、神经失于濡养,运动失灵。遵“治萎独取阳明”之旨,本方以调补脾胃为主,佐活络通脉开痹,烫药及辅以按、揉、击、打等法,俾血活络通,血运复常,肌肉得养,萎痹恢复。患者及家人,为其康复之快而惊叹不已。
小结
1.络痹是诸疾之始动,采取各种举措,积极干预,阻止络痹在机体内产生,诸疾可免,此即“治未病”,最善之举也。2.疾病发生,是络痹的继续和发展。其初始,即络痹的轻浅阶段,及时辨病辨证,活络通痹,非兴师动众即可愈,且络活痹通隐患消除,此“上工也”。3.患者缺乏保健意识,或治疗不利、失治、误治,疾病迁延,趋重,此络痹亦重。及时辨病辨证,治之得力,正复邪却而疾愈。养血活血,通络除痹贯始终,助正复亦俾邪去,不留隐患,防死灰复燃,旧病复发,仍“上工也”。
免责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