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医院泌尿外

大医精诚仁爱可托

—医院泌尿外科黄澄如教授

黄澄如,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我国小儿泌尿外科创始人。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在大连医学院外科任住院医生及助教。年至今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年成立国内第一个小儿泌尿外科学组。年8月至年7月于澳大利亚墨尔本Monash医院做访问学者。曾任《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地中海医学杂志》编委。英国小儿外科学会海外会员、第一届亚太地区小儿泌尿外科学会主席、原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理事、原小儿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泌尿外科学组组长、原医院外科主任。

每周四上午,医院泌尿外科病房门外,围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儿家长,他们正焦急地等待着自己孩子的会诊结果。这是泌尿外科每周一次的科室大查房,专门为讨论住院或门诊的疑难病例而设立。寒来暑往,物换星移,这项临床工作一直在延续。每每此时,一位头发花白、微微驼背、慈祥和蔼的老大夫会与大家围在一起讨论病例、共想办法。她,就是该工作的引领者、参与者,医院泌尿外科的创始人,我国小儿泌尿外科专业的领军人,年逾耄耋的黄澄如教授。

勇立潮头师德传承

小儿泌尿外科是在泌尿外科与小儿外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才有小儿外科。解放前、后虽然已有泌尿外科,但以成人为主。患泌尿疾病的小儿,均由小儿外科,或泌尿外科医生兼治,因对小儿的特殊情况了解不透,如小儿的各种畸形、肿瘤,结果常是事倍功半,甚至难以弥补。从20世纪70年代起,泌尿外科有很大发展,小儿泌尿外科也逐渐受到重视。年8月,在吴阶平院士、张金哲院士、孙昌惕教授、吴文斌教授的关心帮助下,黄澄如教授在医院成立小儿泌尿外科专业。这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小儿泌尿专业。自此以后来自全国各地的病儿日渐增多。近50年来,在黄澄如教授的带领下,医院泌尿外科已成为全国最大、技术实力最强的小儿泌尿外科专业组,带出了孙宁、张潍平等一大批专业领军人物,国内一半以上的小儿泌尿外科专业组都是在医院泌尿外科进修学习后回当地组建成立的。

黄澄如教授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共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年主编国内第一本《小儿泌尿外科学》一书。参编国内有关小儿泌尿部分章节的参考书如《黄家驷外科学》、《泌尿外科学》、《小儿外科学》、《实用儿科学》等十余本学术著作的编写。年又主编了《实用小儿泌尿外科学》一书。

黄澄如教授还获得很多临床科研奖励,例如:《经耻骨修复女婴尿道外伤》获北京市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B超诊断肾积水》、《肾母细胞瘤的病理与临床治疗》、《男婴尿道外伤修复》、《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手术治疗》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其实,黄澄如的影响不只是在专业上,其师德医风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医护工作者。

由于年事已高,现94岁的黄澄如不再出门诊。但在这之前她仍然每周出诊。她87岁以后不再亲自操刀,却坚持上手术。现在,她仍会查阅最新专业文献,不断给自己充电。她说,不看书,不接触病人,不上手术,查房时就没有发言权。

黄澄如生活中平易近人,但在工作中绝对是一丝不苟,查房是出了名的严厉,提问不留情面。现任病区主任张潍平是黄教授的得意门生,他印象里,老师虽然慈祥可亲,但对工作却格外严格。张潍平说:“黄头儿很严厉,批评的话让人臊得回去不认真看书都不行,我们泌尿外科的人都怕她。”为了查房时不丢人,年轻医生在查房前都会“恶补”文献,一来二去,泌尿专业的医生养成了爱看文献的习惯,轮转的年轻医生也都感慨在泌尿专业收获最大。

泌尿外科前大病区主任孙宁教授一直将黄澄如教授作为他行医之路的指路人。说起自己的恩师,孙宁坦言有件事不得不说,“这件事不仅于我,相信对于现场每一位医生都会铭记一生。事情发生在我恩师的老伴——曾任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吴文斌教授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在仪式快结束时,医院当时的泌尿外科主任代表院方询问黄澄如教授对北医有什么要求,众人都认为这是礼貌性的问候,没想到黄教授却语出惊人:“我有一个要求!”正当众人纷纷猜测黄教授会在这样的场合下,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时,黄澄如却说出了这样一个心愿:“医院有个医生要到北医去学习一下,希望你们尽快安排......”这件事在孙宁教授的心中刻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简单的一句话足以让众人看清一名好医生   然而,黄澄如却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为孩子进行手术治疗。因为当时条件所限,鹏鹏这样的病情,手术安全完全无法保证。面对激烈的反对,黄澄如说,“谁都知道风险大、难做,但病人不放弃,我就不放弃!”

手术比预想的还要复杂,来来回回做了多次。第一次手术,黄澄如为鹏鹏取出了1.7公斤肿物;第二次手术取出了2公斤肿物,当时鹏鹏的体重才只有11公斤……终于,黄澄如的坚持让一个曾经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孩子重获新生。

“因为有了这个孩子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很强的自信心。再有这样的病例我们都接,我们是心里有底都不怕。”张潍平说。回忆起这次经历,孙宁依旧觉得很震撼,“黄大夫这件事情很教育我!所以再大的风险、再难的手术,只要家长还抱有希望,愿意争取,我就一定会争取。”

而这只是黄澄如团队攻坚克难、解危救重的一个缩影。“疑难病人不许推。小儿泌尿外科的病人,到了医院,不能让他再转走了!”黄澄如掷地有声的话语,嵌进了孙宁、张潍平等一代代泌尿外科医生的心里。

正是凭着这份执念,黄澄如教授对于很多小儿泌尿外科疾病进行了一些开拓性的临床研究。很多小儿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思路,手术方法,都是黄澄如教授提出的。在尿道下裂方面,她发表了最早的最大宗的病例报导,并提出尿道下裂手术要多样化,手术效果以阴茎外观满意为最终目标。在肾积水方面,她最早提出了肾积水要双侧可以同时完成,而且最早引入了肾盂成形手术的方法,取得满意效果。对于产程期发现的肾积水,要注意随诊观察,要严格把控手术指征。对于尿道外伤,她提出了尽量在新鲜期能够完成手术修复,减少病人痛苦以及治疗费用,对于女孩尿道外伤,提出了经耻骨联合入路的方法。对于尿道瓣膜,她最早提出了要注意下尿路梗阻引起的上尿路的改变以及膀胱功能的检查。在肾母细胞瘤方面,最早提出要准确做病理分类,综合合理的治疗肿瘤,最早把治愈率提高到了90%以上,与国际水平相当。对于横纹肌肉瘤,提出要在保证存活率的基础上,尽量完整的保留器官。

黄澄如教授带领团队勇担风险、不畏艰难,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医院泌尿外科疾病诊治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用孙宁教授的话说:“老师身材瘦小,却能肩负千钧”。

风清气正妙手仁心

黄澄如教授93岁之前仍坚持每周出2次门诊,风雨无阻。考虑到黄教授的年龄,科里只为她安排了7个特需号。可老人心疼孩子,面对蜂拥而至的家长,老人总是有求必应。分诊台的工作人员心疼地劝她要注意身体,别再加号了。老人缓缓地说:“没办法,都是那么老远来的,不容易。如果今天看不上病!他们就得在北京多等一天!吃住需要多花多少钱呀。”

包皮粘连是儿童泌尿外科的常见小病,却是患儿家长的大心病。相对于包皮环切,黄澄如有一招最原始、最安全有效的徒手包皮分离方法。凭借着娴熟的技巧,和蔼可亲的态度,几分钟就把家长的心病了了,药费也是你想不到的便宜:红霉素眼膏一支,整个药费甚至不超过5元钱。这个结果,与动辄千元的包皮环切手术费比起来,让人感到的温暖和欣慰,绝非那几个数字所能包含。这种实事求是的行医态度,也是这个时代弥足珍贵的。

有时一上午的特需门诊,这样的病历占到90%以上。一上午处理二三十个孩子,对许多年轻医生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黄澄如来说并不轻松。试想一位推窗都觉吃力的老人,一上午要起身二三十次,在检查床旁保持弯弓曲背的姿势,安抚哭闹的孩子……是何等的不容易!

刚刚毕业转科时,现任病区副主任的宋宏程跟着黄澄如教授出门诊,看到她总是亲手写病历,并把特殊病例都详细记下来,当时他就觉得这是个真正做学问的人。

一位患者评价说:“黄大夫有着医生久违的和蔼与亲切,有着老一辈医务工作者的医德和医风,这种高度负责的态度也是治愈病痛的一剂良药。”的确,很多小患者的家长都不约而同地在这里又感受到了那些久违的东西。

  黄澄如不善言辞,但她朴实无华的一言一行,正是对医者仁心的最好诠释。在黄澄如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下,“一切为了孩子”成为泌尿外科全体医生的信条。

  尿道下裂作为小儿泌尿生殖畸形的常见疾病,治疗非常困难,手术方法多达余种。孙宁常对大家说:“每个疾病都有很多种治疗办法,但不是最贵、最先进的就最适合患者。对待疾病治疗,能用简单办法就不要用复杂的,要尽量用最简单的药。”

大德无言,人自趋之。经过黄澄如教授的言传身教,医院泌尿外科风清气正。科室医护人员的医风医德感动着无数患儿的家长。经常有家长把红包塞到孙宁手里,都被他一一谢绝。还有的家长送来锦旗和牌匾,孙宁说:“不用送这些,一面锦旗两三百块钱,还不如把钱省下来给孩子买营养品,孩子痊愈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奖赏。”

1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黄澄如教授的身体力行下,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树立了医院泌尿外科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她的学生孙宁、张潍平教授先后担任小儿外科学会泌尿外科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目前,泌尿外科病床从8张扩张到62张,医生从3人扩充到21人,培养了近五十名博士、硕士研究生。每年完成大中型疑难手术计多人次,其中泌尿生殖系畸形、尿道下裂手术已积累了上万例经验。另外科室在泌尿生殖系肿瘤、泌尿系创伤、神经源性膀胱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尤其是近年来,泌尿外科多次获得北京市和北京市卫生局科技进步奖,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对尿道下裂的病因学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大医精诚,仁爱可托。科室有此一老,蹄疾步稳接力跑。国家有此良医,民族未来必更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jux.com/wsby/7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