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肌腺胃炎分析
肌腺胃炎,属于季节性疾病,在每年的5-9月份为高发季节,由于该病严重影响机体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致使鸡群采食量低下、生长缓慢、料肉比高。目前白羽肉鸡肌腺胃炎多发、严重,其次为蛋雏鸡、等优质肉鸡,给家禽养殖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为帮助大家减少因肌腺胃炎造成的经济损失,下面将该病流行特征、发病原因、控制思路进行阐述。
一、肌腺胃炎近期流行特征
(一)主要临床症状:
商品肉鸡
1.采食量不增或采食量下降;
2.精神差;
3.增重慢,体重不均,明显矮小;
4.拉饲料粪便,严重肠黏膜脱落;粪便过料程度差异。
蛋鸡种鸡
1.采食量下降,产蛋率下降或不升,部分鸡只拉稀、消瘦,眼睛呈“双眼皮”样。
2.粪便内有不消化的饲料,最常见的是拉黑色糊状粪便。
3.眼睛角膜炎、结膜炎。
4.部分鸡只在眼帘上方、眼角上方、或嘴角边有“豆”样肿瘤。
5.严重鸡群出现零星死亡,产“雀斑”蛋、“血斑”蛋。
6.嗉囊内及消化道内有黑褐色液体。
(二)主要解剖病变:
肉鸡
1.肌胃严重溃烂或萎缩突出。
2.腺胃肿大或萎缩、腺胃扩张较少、部分出血,腺胃乳头出血,腺胃壁增厚。
3.肝脏肿大、变性坏死,脂肪沉积发黄,白色坏死斑、出血性坏死斑等。
蛋鸡种鸡
1.病鸡消瘦,胸肌苍白,青年鸡胸腺萎缩或消失。
2.出现程度不一的肠系膜发黑,肠管浆膜层分布黑色絮状物。
3.脾脏、肝脏肿大同肉鸡病变,气囊炎症明显,主要是气囊壁增厚有云雾状分泌附着。卵泡液化、变性坏死、萎缩。
4.肌胃角质层明显溃烂、腺胃乳头消失,部分腺胃角质层萎缩明显。
5.腺胃乳头分泌大量黑褐色液体,且逆流到口腔,使食道内存在大量的黑褐色液体;部分从皮肤外就可以看到嗉囊内的变化。
6.部分念珠菌感染的鸡群,鸡只食管内、嗉囊内有大量灰白色麸皮样伪膜,眼睛出现“云雾状”变化。
7.储尿囊有乳白色或液体。
8.卵巢变性、萎缩。
(三)市场主要防制现状:
1.预防现状
A.脱霉剂方向
B.抑制霉菌方向
C.腺胃炎肌胃炎方向最多
结果都有效果、效果差异大、不能满足市场
2.市场治疗方向、疗效现状
A.腺胃炎肌胃炎方向
B.抑制胃酸分泌、青霉素消炎方向
C.抑制霉菌方向
D.胃功能修复、提升免疫力、病毒消炎方向。
E.顽固性拉稀。
(四)对家禽生产危害现状
1.不能彻底根除本病
2.一年四季流行、6-9月份最为严重
3.拉稀过料、采食量难升,引起料肉比增高。
4.产蛋率缓慢下降,或开产后不升。
养殖效益不能最大化,成为整个家禽业生产受限的一个疫病,行业都在期待国家机构能找到合适措施。
(五)近期的新变化
1.发病日龄早,3-5日龄就有发病,多在20日龄以内出现典型症状。
2.发病严重地区难治疗、用药周期很长,一般2-3个疗程。
3.鸡群不爱吃、不长、不消化,严重影响采食量和生产性能。
4.药物维持时间短,易复发,需要综合措施防治,部分地区与流感、气囊炎混合感染。
二、多种因素下可引发该病
1.在高温高湿应激环境下,内分泌系统产生大量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2.种源垂直传播(免疫抑制病)引起鸡苗体质差,免疫力低下。
3.霉菌毒素引起法氏囊、胸腺和脾脏等免疫器官萎缩,诱发免疫抑制,对肝肾有一定损伤。
4.H9、IBV、NDV、IBDV处于潜伏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力低下、在防疫时易引起发病,同时出现肌腺胃炎病症。
5.饲料营养物不平衡、日粮的生物胺过多、玉米中缺少微量元素硒等。
总结:肌腺胃炎主要与饲养环境温度高、湿度大有关;在病原方面与种源垂直传播、免疫抑制、霉菌毒素感染等有关。
三、鸡肌胃腺胃炎防控策略
1.程序预防:
抑制霉菌药物、肌胃腺胃炎药物穿梭用药
达到有效预防发生、减轻发病程度。
2.修复肠道粘膜、恢复消化吸收功能;提高食欲。
补充谷氨酰胺、维生素A、多分子小肽、酸化剂、益生素制剂。
小肽制剂市场较多效果较好!胸腺肽类
快速促进肠绒毛膜增长,迅速改善肠道消化吸收作用。临床上3天见效。
3.治疗原则:
A.抑制霉菌、降解霉菌毒素
B.修复胃角质层溃疡
C.保肝解毒、排解毒素,解除免疫抑制
D.抑制胃酸分泌、增加食欲
E.消除胃肠炎症
Hello,伙伴们长按如何治疗白癜风偏方白癜风医院拉萨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