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麒源颊针工作室”解密颊针!
scalenus
斜角肌
有图有文有料
文
兰静图
佩珊编辑
飞花
斜角肌可以是元凶。
斜角肌病变可引发广泛的疼痛、麻木以及胸部、上背部、肩膀、臂部和手部的感觉异常,疼痛有时会发生在后颈部。
斜角肌很少会被怀疑到是病因,因为几乎完全被胸锁乳突肌覆盖着。所以斜角肌引发的症状很容易被误诊,总是被错误地认为是由菱形肌引起的或者是肩部滑囊炎和腱鞘炎,甚至于颈椎间盘突出症等等。
解剖部位
斜角肌为颈部外侧群的肌肉,位于颈部的两侧。包括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这三块肌肉共同形成一个不完整的圆锥面,遮盖着胸廓上口的外半部。它们均起自颈椎横突,纤维斜向外下,分别止于第一、第二肋骨。
前斜角肌
起点:第3-6颈椎横突前结节
止点:第1肋骨的上缘面里
中斜角肌
起点:第2至第7颈椎横突后结节
止点:第1肋骨上缘外面
后斜角肌
起点:第5、6、7颈椎横突后结节
止点:第2肋骨的外侧面中部的粗隆
向左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神经支配与功能
前斜角肌
神经支配:C5~C7神经前支
功能:颈侧屈,侧旋,前屈,上提第1肋骨,协助吸气
中斜角肌
神经支配:C2~C7神经前支
功能:颈侧屈,侧旋,前屈,上提第1肋骨,协助吸气
后斜角肌
神经支配:C6~C7颈神经前支支配
功能:颈侧屈,侧旋,前屈,上提第1肋骨,协助吸气
斜角肌间隙
在前、中斜角肌和第一肋骨之间,形成三角形间隙,称斜角肌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通过,故手术麻醉时麻药注入此间隙,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前斜角肌肥厚或痉挛,可压迫锁骨下动脉和臂丛,引起前斜角肌综合症。
病变
前斜角肌综合症scalenusanticussyndrom:前斜角肌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前斜角肌水肿、增生、痉挛并上提第一肋,导致斜角肌间隙狭窄,卡压穿行其间的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静脉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疾患。前斜角肌症状多发生于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右侧多于左侧。病因:本病与神经血管束通过斜角肌间隙有关。
先天性畸形:前中斜角肌融合成为一块,因此臂丛必须劈开前、中斜角肌的纤维穿过。
前斜角肌肥大:可以是原发的,也可以是继发于臂丛受刺激而引起的前斜角肌痉挛。
前斜角肌的附着点靠外:造成三角间隙的狭窄。
以上三种情况均可使神经血管束受压产生斜角肌症候群。
向左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临床表现
颈部前斜角肌局部疼痛,锁骨上窝稍显胀满,可摸到紧张肥大而坚韧的肌腹。病人一般呈现下垂肩与肩胛带的肌肉不发达。其症状则因受压的组织而有所不同。
锁骨下动脉受压
其疼痛为缺血性跳痛,起病可以是骤然的,伴有酸痛与不适。开始于颈部放射到手与手指,以麻木及麻刺感明显,疼痛的部位没有明确的界限。颈椎的活动可使疼痛加重,颈部伸直时使斜角肌间隙变小因而加重疼痛,颈部屈曲能使斜角肌间隙加大,疼痛可得以缓解。牵引患肢使肩胛下降则可使症状加重。
臂丛神经受压
患侧上肢有放射性疼痛和麻木触电感,以肩、上臂内侧、前臂和手部的尺侧及小指、无名指为明显,有的患处有麻木、蚁行、刺痒感等,高举患肢,其症状可减轻并感觉舒适,如用力向下牵拉患肢则症状感觉明显加重,因此患者多以健手托住患肢,借以减轻下垂的重量,从而使疼痛减轻。
神经长期受压,患肢小鱼际肌肉萎缩,握力减弱,持物困难,手部发胀及有笨拙感。
锁骨下动脉与臂丛神经同时受压与
颈肋的症状相同
病人常用手支撑头部,使之向患侧倾斜,借此缓解前斜角肌的张力。在锁骨上窝可扪及前斜角肌紧张、压痛。压迫肌肉引出重压痛与放射痛,颈部伸直加重疼痛。有时手部出现过敏与寒凉、运动障碍及反射消失。
少数病人偶有交感神经刺激症状,
如瞳孔扩大,面部出汗,患肢皮
温下降等,甚至出现霍纳氏症
前斜角肌综合症的早期由于血管痉挛,致使动脉供血不足而造成患肢温度降低,晚期出现血管阻塞症状,如患肢发凉,肤色苍白,甚至手指发生溃疡而坏死。
鉴别诊断
前斜角肌综合征属于臂丛性上肢疼痛和血管障碍范畴,需与以下的几个疾病进行鉴别:
神经根型颈椎病
其疼痛性质属根性神经痛,为闪电样放射,并与神经根分布一致,压痛点多在患侧颈关节突,X线示颈椎骨质增生,椎体关节错位,阿迪森试验阴性。
喙突胸小肌综合征
令患者做胸肌收缩,或上肢过度外展,做患肢抗阻力内收检查,可出现症状,脉搏减弱或消失。改变肩臂位置后,症状减轻,压痛点在喙突部位。
颈椎综合征又称颈椎病
是一种进展缓慢的退行性疾患,多见于中老年人,根据临床症状及X光或CT、磁共振(MRI)检查,颈椎病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叉神经型和脊髓型四型。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体位,不仅使颈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而且也使颈部肌肉长期处于不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肌肉和韧带易受牵拉劳损,都易于发生颈椎病。
检查
1,在颈前锁骨上窝处可摸到紧张、肥大而硬韧的前斜角肌肌腹,局部有明显压痛,并向患侧上肢放射。
2,局部及患肢的疼痛症状,即高举患肢症状减轻,向下牵拉患肢症状明显加重。
3,神经牵拉试验及艾迪森氏试验阳性。
4,摄颈、胸段正侧位片,可见颈肋或颈7横突过长。
颊针产品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