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颈椎病常表现为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者可导致瘫痪,颈椎病在进行手法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中医辩证分型论治,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一、颈椎病的中医分型天德圣中医馆于雷馆长介绍:颈椎病的证型很多。目前比较一致的中医辨证分型有:落枕型(或称颈型)、痹证型(或称神经根型)、痿证型(或称脊髓型)、眩晕型(或称椎动脉型)、五官型(或称交感神经型)。其中以落枕型及痹证型最为多见。1、落枕型颈椎病中年以后体质渐弱,肝肾之气渐失旺盛,如兼气血亏虚或外伤、劳损等因素,则可导致关节囊松弛、韧带钙化、椎间盘退化、骨刺形成等,引起颈背疼痛反复发作。症状发作时颈项疼痛,延及上背部,不能俯仰旋转,个别合并有眩晕或偏头痛者,每次发作三五天后,可有一段时间缓解。2、痹证型颈椎病颈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关节囊松弛,椎间孔变窄,均可影响颈神经根,风寒及劳累可加重症状。症状以一侧肩臂疼痛、麻木或肌肉萎缩为多,间有两臂麻痛者。从主诉及症状的轻重不同,又可分为疼痛型、麻木型和萎缩型三种。(1)疼痛型:发病较急,颈、肩、臂、手均觉疼痛、酸胀,肌力和肌张力也有所减弱,大多系一侧发病,患者头部微偏向患侧,以减轻症状。咳嗽可有震动痛,夜间症状加重,睡眠时常选择较合适的卧位,如侧卧时患侧在上等。(2)麻木型:发病较慢,肩臂和上胸背麻木不仁,或兼有轻度疼痛,麻木以前臂及手为主,夜间症状较为明显,白天可无症状,皮肤痛温觉减退,肌力和肌张力均正常。(3)萎缩型:患侧上肢肌力减弱,大小鱼际肌萎缩松弛,肌力明显减退时影响劳动,但无疼痛、酸麻感觉。3、痿证型颈椎病肝肾久虚,筋骨痿弱,渐觉肢体沉重,步履不利,肢冷不温,肌肉痿细。如兼气血不足,经脉空虚,筋骨失养,宗筋弛纵,则症状逐步加重,可兼有二便失控。4、眩晕型颈椎病肾水亏损,肝阳上亢,致头目眩晕,尤以位置眩晕为特点,还可见头痛,急躁易怒,偶有肾气亏损、气血俱弱而突然晕厥、跌倒者,但较为少见。比较多见的是眩晕发作时,头重脚轻,走路欠稳,或同时有偏头痛,呈胀痛或跳痛,与眩晕同时出现或交替发作,可合并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5、五官型颈椎病较少见,症状多不典型。或眼睑无力,眼胀痛,易流泪;或耳鸣,听力下降;或感咽部不适,有异物感,易恶心;或面部发热,皮肤多汗或少汗,血压忽高忽低,心跳加速等。二、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正骨推拿疗法是治疗颈椎病中颈椎关节功能紊乱型的主治法。它是以中国医学传统的伤科正骨、内科推拿法为基础,根据脊椎小关节错位的病理变化,研究出的治疗颈椎关节错位,椎间软组织劳损,关节滑脱和椎间盘突出等病症的有效方法。这种手法既治骨又治软组织、具有准确、轻巧、无痛、安全及有效的特点。于主任采用检查法、正骨手法、调颈椎法、放松法四步正骨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针对青壮年、老年、体弱者等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正骨手法,并对椎旁硬结粘连组织,采用弹拨、拿捏、推拿等理筋法,以散结调理软组织的平衡机能。对于松驰、萎缩的软组织,可用指针点、捻、叩打、摩擦生热等法,以温热补气与强壮,并可选取一组穴位行调和阴阳,行气活血的补益法。推拿不止治疗的是颈椎,全身的韧带、肌肉、神经、软骨的治疗都属于推拿的范畴,治疗后,患者缓解甚至消除疼痛,一身轻松。温馨提示:要想远离颈椎病,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极预防是很重要的,防止“长期低头”就是预防颈椎病的最好方法。比如不要长时间看手机,工作一段时间后起身活动,做颈椎操,佩戴颈部支具,佩戴背部支撑矫形支具等。保持良好的起居习惯,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
本期中医名家
于雷中西医结合全科主治医师执业中药师天德圣中医馆常驻专家看知名中医,就选天德圣中医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jux.com/wsby/10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