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加规范肌电图的操作,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学组制定了简单的、便于操作的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并经过多次讨论达成共识,如下,仅供参考。
第一部分概论
肌电图是记录肌肉静息、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各种电特性的一门技术。狭义肌电图通常指运用常规同芯圆针电极,记录肌肉静息和随意收缩的各种电特性。广义肌电图包括常规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检测(nerveconductionstudies,NCS)、重复神经电刺激(repetitivenervestimuUition,RNS)、F波、H反射,瞬目反射(blinkreflex)、单纤维肌电图(singlefiberelectromyography,SFEMG)、运动单位计数、巨肌电图等。以下主要介绍比较常用的肌电图操作规范。
一、肌电图检查的适应证
1.前角细胞及其以下(包括前角细胞、神经根、神经丛、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肌肉内注射肉毒毒素部位的选择(部分患者)。
二、肌电图检查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
1.必须使用三相电源插座和插头供电,并保证插座的地线完整。
2.遵守仪器使用的安全要求,由专业人员定时检查设备的漏电情况,当出现触摸设备外壳有电击样感觉或电源线破损等情况时,应及时停止操作。
3.不要将刺激电极置于心脏区域,刺激电极、记录电极和地线应置于肢体同一侧,以减少通过躯体的泄露电流。
4.对于意识障碍或存在感觉障碍的患者,要特别注意,避免意外损伤。
5.在进行肌电图检查时,不要再将其他与电源线连接的设备与患者相连或接触,除非经过专业人员检查确保安全。测定过程中不应让患者接触肌电图设备外壳或面板。
6.对于存在出血倾向的患者,应仔细评估肌电图检查的利弊。如果血小板低于/mm3,或抗凝治疗时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为1.5~2.0,采用针电极检查时,出血的风险增加,如果决定检查,建议先检查位置表浅的小肌肉,观察出血情况。血友病或其他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疾病患者应避免进行肌电图检查,除非已经提前纠正凝血功能异常。
7.对于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不应进行NCS。
8.体内植入了心律转复设备或除颤器时,应咨询心脏专科医生,刺激器要远离植入设备15cm以上,必须接好地线,并且刺激电流的时限不应超过0.2ms。
9.肋间神经或Erb点针电极刺激、颈棘旁肌、膈肌、前锯肌等肌电图检查时,要注意判断检查的利弊,慎重选择,严格规范操作,避免气胸。
10.对于疑诊Creutzfeldt,Jakob病的患者,应使用一次性电极,检查结束后所有与血液接触过的物品均要妥善处理。
11.对于HIV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进行针电极检查时,建议使用一次性电极,对于非一次性电极要按照要求进行消毒处理。检查人员在检查时以及处理电极时要注意自身防护。
三、肌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
1.可发现临床下病灶或易被忽略的病变,例如运动神经元病的早期诊断、肥胖儿童深部肌肉萎缩的检测等。
2.可对神经源性损害、肌源性损害及神经肌肉接头病变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3.神经病变节段的定位诊断,如下肢H反射异常提示S1神经根病变;肱二头肌和三角肌神经源性损害提示C5~6硝神经根受累。
4.了解病变的程度和病变的分布。
四、对肌电图检查者的基本要求
1.检查者应熟悉神经解剖知识。
2.检测前应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
3.检查前向患者解释:
(1)检测过程中保持肢体放松状态,尽量避免精神紧张;
(2)检测过程中随着电刺激量的增加会有不适的感觉,运动NCS测定时会有肌肉收缩的动作;
(3)针电极检查会有肌电图检查之前应常规进行NCS。
喜欢就分享吧
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添加朋友”搜索“Physiotec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