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篇幅较长,为了吸粉所以分几次分享给大家~
本文来源于天涯楼主:刃刃11
以下是原文:
第九个——神经性厌食症 年,甘肃酒泉一个叫夹边沟的劳改农场中羁押了近三千名“右派”分子。至年底幸存者已不足一半,为什么会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内人数递减到如此地步?主要原因只有一个:饥饿。 据说真正饿到濒死的人不是骨瘦如柴,而是全身发“胖”,因为水肿的缘故,身上每一处皮肤都呈现鼓胀的透明状,如同吹到极限的气球,一戳即爆。 人们在那里承受着饥饿带来的巨大痛苦与威胁,每当身体开始浮肿,便意味着死神不久就将来临。 每个星期中总会有几个人死去,有的“坐逝”,有的一觉过后就再没醒来。每个人都饥肠辘辘,会尽量避免做过多的消耗以保持仅剩体能,所以对于死者遗体的处理是不会深埋。 这样,就常常出现这种状况:仅仅几个时辰后,当死者的家属赶来去查看尸体时,发现它早被掘出来抛于荒地之上,屁股和大腿上仅剩的肉也被人刮了下来果于腹中,其他的部分更是便宜了山中那些野狗们。 据一位后来的幸存者回忆,有一回他和其他几个人被派去到相邻的农场捡芋头,事后作为劳动奖励,主事人煮了一大锅芋头供他们分食。你想啊,对于平时一天只有几两米饭撑胃的人来说,这种天降的诱惑可怎能招架的住?于是当天晚上就有人被送到医疗室,并且死在了那里,因为长期饥饿造成的狭小萎缩的胃一下子承受不了如此多的东西,四分五裂了。 其实这位幸存者当时也没少吃,但非常幸运,他及时吐出了未消化的食物方才逃此一劫。事后当他不经意地再次路过原来呕吐过的地方时,愕然的发现:一位平时熟识的老教授,此时正悄悄的蹲在地上,捡拾不久前从他口中吐出食物。。。。 以上这些来自于纪实文学《夹边沟记事》,据说还翻拍成电影了,我没敢看。 收拾心情我们回到现在,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大城市中,还有人会被活活饿死吗? 结合今天要说的内容,大家心中可能了然已有了答案。 没错,在所有心理障碍中死亡率最高的不是抑郁症而是看似不起眼的神经性厌食症!它是有多不起眼呢?尽管进食障碍早就存在,但是很久以来都未引起大家足够的 来吧,先看看来自我们身边的两个案例吧。 案例一: 女,21岁,待业,未婚。 10个月前,这位姑娘面临全国高考。当时的学习、精神压力非常大,出现了消化不良、食欲差、胃痛、腹胀、便秘等症状。高考后落榜,以上情绪及身体问题变的更为糟糕。 一次,一位亲戚来到家中串门,无意间说到她的腿长的没有她姐姐的好看。姑娘当场就气抽过去,从此她每顿饭都要与父母谈条件、赌气闹事,因为害怕变胖。并且姐姐要吃下她规定的饭量后(通常都很多)自己才会进食。尽管如此,姑娘的饭量还是递减到每天两顿,每顿只吃2两主食。一段时间后,她连主食也抛至一旁,除了少量巧克力和糖块外不再食入任何其他食物。慢慢地开始不洗脸不洗脚,因为担心别人看见她在自我折磨下形销骨立浮肿不堪的肢体;体力非常虚弱导致行动都出现困难,顿感病势沉重,写好遗书,向父母交待后事。 此后的一天,她突然陷入昏迷、大小便失禁、血压消失,医院紧急救治。 经历整整4天的抢救后才把她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姑娘在患病之前身高cm,体重43kg,待到入院治疗时体重仅剩29kg。需要卧床,已不能抬头不能活动上下肢不能坐、立、饮食,便便和嘘嘘都需要旁人帮忙。全身皮肤干燥、脱皮、皱折无弹性,皮下脂肪消失,肌肉萎缩,腰背部有多处褥疮,双下肢重度水肿,闭经10个月。 意识方面还算清晰,只是精神萎靡,气若游丝,到了这个地步还念念不忘:我不要吃东西,我怕胖,吃完后肚子胀。 医院方面对她的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极度营养不良;褥疮3度。 案例二: 女,17岁,学生。 在发病前9个月参加学校舞蹈队,自认为很胖影响体型和舞蹈的表现力(其实身材很苗条:cm,48kg)。随后开始主动节制饮食,先是不吃肉类,最后不吃主食,只食蔬菜及零食。吃过食物后经常刺激咽部引起呕吐,体重由48kg骤降至38kg。作为独生女儿,父母对其溺爱有加,来自家人的任何劝阻都无济于事,本人仍觉得自己很胖。 随后发展到连蔬菜和零食都不吃的地步,只以大量饮水和几块饼干充饥,充完便引吐。体重又在原来基础上下降了8斤,变为34kg。身体出现进食后腹胀、恶心、厌食、食量减少的症状,月经停止,阴毛、腋毛及头发开始脱落,怕冷,便秘,情感抑郁,身体极为虚弱。容易生气,情感抑郁,多次出现轻生念头。 入院后观察:皮肤弹性差干燥粗糙,皮下脂肪少,毳毛比较多(这是一种长在四肢及脸颊上的细毛),乳房发育不良,阴毛、腋毛稀少,手足冰凉。 最后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 两个案例讲完了,有人会说我有点晕菜,神经性贪食症是吃完了吐,神经性厌食症也是吃完了吐,两个病好像没区别吧? 怎么没区别?看我给你慢慢道来: 实际上,神经性厌食症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限制饮食型,这种类型的患者主要是限制卡路里的摄入,就是我们说的节食、或者干脆不吃;一种是暴食——清除型,这种类型的患者占了整个神经性厌食症人群的一半之多,也正是这种类型的神经性厌食症容易跟神经性贪食症搞混。 暴食——清除型的神经性厌食症中,患者摄入的食物量相对较少一点,就是不会像神经性暴食症那样一口气吃下去那么多。但是神经性厌食症的清除行为会更加频繁,比如吐的次数更多或者上厕所腹泻的次数更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逆差,你知道的,入不敷出,体重就有可能下降到有生命危险的地步。因此能否成功地减轻体重是两者重要区别之一。 此外还要纠正一点误区,就是从字面上来看神经性厌食症有“厌食”二字,通常给人感觉是患者的食欲有问题不爱吃东西。但事实上,患者的食欲是正常的,她不吃东西不是不爱吃而是自己控制着不去吃。这样就又引出了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的另一点重要区别,那就是动机问题! 神经性厌食症与神经性贪食症都是对体重的增加有一种病态的恐惧并对进食问题失去了控制。 但是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对于这种失去控制(吃的越来越少或者吃的少吐的多)倍感自豪; 而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则对于这种失去控制(吃的多吐的多)感到羞耻。 一个是喜悦,一个是愤懑,这两种情绪其实都是巨大的驱动力,加之恐惧情绪的推波助澜,进食障碍患者们的病情可以说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如黄河泛滥而一发不可收拾! 一个有神经性厌食症的人永远不会对其体重减轻的程度感到满意,如果过了一天还保持原来的体重或者有任何增加,这就形如面临灭顶之灾,是会引起患者多大的恐慌、焦虑和抑郁啊~因此神经性厌食症的另一个关键标准就是:对身体形象的扭曲! 他们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完全不一样。在别人眼中这时的你是一个憔悴的、生病的、饿得半死不活的虚弱的人,但在患者自己眼里,却没有这些多余的感受,有的只是觉得身上的哪些部位,比如说胳膊、腿或者是肚子,应该再减去几千克好了。也正因为这种扭曲的观念存在,神经性厌食症的患者们很少主动求医,一般是迫于家人或者朋友的压力才选择治疗。 至此,神经性厌食症与神经性贪食症的概念就全部明了了,如上所述的三条: ①能否成功地减轻体重是两者重要区别之一。 ②两者行为的动机不同。 ③都存在对身体形象扭曲的认知。 在上面两个案例中,还有一样东西是神经性厌食症与神经性贪食症患者们共有的明显特征,也是禁食程度的一个客观的躯体标志,那就是:闭经! 有一些研究已经表明排卵及其引起的月经两者和体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此外,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在医学上的体征还包括皮肤干燥、头发和指甲脆而易碎、对寒冷敏感不能忍受低温;神经性贪食症中的呕吐过度会引发电解质紊乱和心肾疾病,这个道理放在神经性厌食症中同样适用。 最后我想说,神经性厌食症没有神经性贪食症那么普遍,但是一旦患上它,会比神经性贪食症更容易转化成慢性的,对治疗的反应也更差。 这部分就到这了。 其实从开始讲到现在,期间我一直在听同一首歌:yesterdayoncemore(昨日重现),你们是不是也对它再熟悉不过了,作为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的插曲它已经被载入了奥斯卡百年金曲。什么?没听说过?那得赶紧找来放放,旋律一起你马上就会“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而这首名曲的演唱者——凯伦卡朋特(KarenCarpenters)就是下面这个故事中我们的主角。 凯伦卡朋特最负盛名的是她那略带忧郁的中音,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整个70年代,整个美国都为她的嗓音所倾倒(现在我也为它倾倒)。凯伦和她的哥哥理查德卡朋特(RichardCapenters)的歌曲closetoyou(靠近你)和topoftheworld(世界之巅)到现在为止都在传唱不衰(确实好听)。卡朋特兄妹演唱组的事业蒸蒸日上,不断有佳作问世。所以看上去凯伦的生活应该是那样无忧无虑,幸福满足。这也让很多人,包括她自己的家人在内,很难理解她后来是怎么和神经性厌食症扯上关系的。 事情还要从她的青少年时期说起。 那时,卡朋特兄妹二人的音乐才华便已开始展露端倪。他们以哥哥创作妹妹演唱的形式出道,很快便在音乐事业上取得巨大的成功,唱片《靠近你》获得大卖!但是成功的光环下凯伦却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那便是身材。从17岁的65kg到23岁的54kg,她一直试图摆脱那个在母亲眼里根本无法改变的据有“家族特征”的宽大体型,尽管事实上她还是做的不错的。 说起凯伦的母亲那就来讲讲她的家庭吧。 凯伦的母亲是个非常强势的人,使得她仿佛永远都不能与之抗衡,并且妈妈实际上偏爱哥哥更多。相比母亲在家庭中的主宰地位,凯伦的父亲就是个可爱的妻管严了,老婆说站直我绝对不敢弯腿。 在西方国家,孩子长到一定岁数就可以从大家庭中搬出去独立了,但凯伦的母亲却不允许她这么做:你即使搬走了也要住在我附近,这样我才好掌控你的一举一动。 除此之外,凯伦若想从母亲那得到一点赞美,是不可能的,母亲会说你哥哥做的更好;想从母亲那得到一点点肢体上的关爱比如说亲吻拥抱什么的,也是不可能的,凯伦妈妈做的比我们东方人还含蓄。 在所有这些的影响下,凯伦觉得自己生来便在哥哥之下,没有吸引力、超重,永远比别人矮一头。事实也是这样的,她的家庭结构就像一件紧身衣,尽管凯伦极其渴望来自父母的爱和认可,但他们却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哥哥及他的事业上。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盛名之下必有强压。随着事业的一路攀升,凯伦变得越发地强迫和追求完美,青少年时对身材的困扰此时被拿出来无限放大。在阅读了八卦报纸上对其体重苛刻的评价后,她开始节食。 想准确确定何时患上神经性厌食症是困难的,因为凯伦一路来都或轻或重的在控制着自己的饮食。直到24岁那年,她的家人第一次注意到凯伦在家中进餐时不吃东西;体重不断下降,肋骨都从衣服里凸显出来。 对于此凯伦自己却认为这一切都好极了,随后她还学会了与周围的人斗智斗勇:“我都跟你们说过多少遍我已经不节食了,我没有任何问题”;外出用餐时她会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都来尝尝我的,多吃点”。这样就可以通过每个人尝一部分自己的食物而把它们分光来避免进食。除了这些,她开始每天花数小时的时间做大量剧烈的运动来消耗热量。 到了26岁时,凯伦会常常感到精疲力竭,有时不得不卧床休息,因此错过了很多彩排和演出,干脆便退出歌坛。因为节食造成的免疫系统出现了问题,她开始不断生病。除了对泻药成瘾外,还开始摄入大量的甲状腺素药物,因为大家知道甲状腺激素能消耗身体热量燃烧脂肪,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甲亢患者非常能吃但人却仍然很瘦的缘故。 最后,孤独绝望,缺少关爱的凯伦在经历了几段心理治疗,走完了几段坎坷路途后,于年2月4日因大量服药引起的心脏衰竭离我们而去,终年32岁。 在这里献上微笑的凯伦和她的哥哥
开始对进食障碍的成因做个总结了!我搬来了在解释病因中经常出现的社会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三因素兄弟。 第一个,社会因素: 要说啊,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是目前为止确诊的心理障碍中与社会文化相关性最强的!是什么驱使年轻人进入一种半饥饿和自我清除(呕吐等)的惩罚性游戏中呢?不说别的,打开电视与电脑,各种减肥广告和诸如“不瘦就去死“的种种宣言扑面而来,外加很多明星的以身作则。这些“榜样”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让你无法自控的在当今审美标准的大河中随波逐流,倘若想不干,压力顿时倍儿大。 所以许多处于竞争社会的中上等阶级的年轻女性认为:自我价值、幸福和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型的各项测量分数以及身体中脂肪的百分比。实际上,它们真的是与个人的幸福以及成功没有什么联系。但是这种必须变瘦的社会强加于你的愿望会直接促使人们去节食,这是滑向进食障碍危险深渊的第一步。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心理研究结果: 女人们眼里最具吸引力的体重远比她们现在的实际体重要低的多; 而男人眼里最具吸引力的体重远比他们现在的实际体重要高的多。 女人们认为在男人眼里她们应该是更瘦一些才好; 男人们认为在女人眼里他们应该是更胖一点,肌肉更多一点才好。 因此可以解释,为什么进食障碍多发于女性身上。 其实绝大多数的女性所喜欢的是一种普通的体形而不是那种有很多肌肉的。 有段时间我特别迷范迪赛尔(VinDiesel),就是主演《速度与激情5》的那个光头猛男,但我是在此之前很早就开始喜欢他的,看过他所有的作品。我那时把各种屏保和桌面照片统统换成他的头像,这种情况被身边几个熟识的男性朋友看到后,他们一个个略有所思、喃喃自语。一段时间后,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机有刻意地跟我展示过经一番苦练后微微隆起的肱二头肌、胸肌、三角肌、各种肌。。。 真是有够可爱啊!我喜欢范迪塞尔是因为迷恋他那磁性的声音、销魂的眼神还有举手投足中的范儿,真的只是这些而已。 呵呵,所以说男女两大阵营真是算是时不时就活在对彼此的误会之中。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多女生间都有一些友情小团体,团体中一些成员对于身体的过分 小团体说完,一转进入大团体——家庭。 典型的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家庭特点是成功、进取心强、 第二个,生物因素 天啊,终于讲到第二个了~ 啥也不说,像许多的心理障碍一样,进食障碍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家族中有亲属患进食障碍的人比一般人群发病率要高4~5倍。因为面对生活中同样的刺激事件,他们有更容易产生焦虑的倾向,那这种焦虑一出,就必须靠各种不当的进食举动来缓解它所带来的痛苦。 第三个,心理因素 第二个因素真短。 完美主义啊完美主义,你是什么?你就是一个强大的引擎! 正常的人拥有了你,他们会势如破竹,在人群中鹤立鸡群、出类拔萃,可谓是干嘛嘛像样,做什么什么拿得出手。 可是,当你被按在了病者身上,尤其是在进食障碍中被引向对身体形象扭曲的认识时,那这种破坏力,就好比玩游戏时开了挂,原本龟速的蠕动也变成闪电般的瞬秒,还想要多来劲?是的,进食障碍的患者通常都有着完美主义的态度,只是完美主义有时也是双刃剑。 除此之外,患有进食障碍的女性还把自己看作是骗子,认为自己给别人完美、自信或有价值的印象都是假的。由于这种感觉,她们觉得自己是生活在社会团体中的假冒分子,会感受到很高的社会焦虑。就像神经性贪食症中讲到的菲菲一样,别人都觉得她美丽无比,这是别人的真实感受,而她自己却觉得自己相貌丑陋,因此自己是欺骗了他人,但实际上并没有。 至此所有成因都解释完毕,但三因素兄弟们对于自己是否能够独当一面的问题轮流的与现实哥展开了一场激烈对决。 现实哥首先登场:俺就是吕布,你们三个谁先放马过来? 第一轮: 社会因素出场:我乃刘备是也。我想说,人们受社会以及文化的影响会产生变瘦得动力导致限制饮食,这通常会演变成严格的节食。 现实哥接招:玄德小儿,你要记住,许多人,包括青春期的女孩,都在进行严格的节食,可是只有很少的人会发展成进食障碍,这就说明单单是节食并不会导致进食障碍的发生! 于是,刘备落马。 第二轮: 生物因素出场:我乃张飞是也。我想说,遗传因素说明有些人生来就是会比别人更容易患上进食障碍,而且据我猜测,一些人的进食障碍是命中注定的。 现实哥接招:翼德休得胡猜!按你的逻辑还有一种东西也是天生的,那就是有些患者有更加不容易变瘦的体质,于是他们再怎么出现暴食清除的行为也不会使自己的体重下降到令人警戒的程度。 于是,张飞落马。 第三轮: 心理因素出场:我乃关羽是也。我想说,进食障碍的患者都有一定的完美主义倾向,这才是导致他们患病的真正原因。 现实哥接招:云长你个大红包子,楼主已经讲过完美主义是把双刃剑,单独的完美主义与进食障碍的发病关系并不密切,只有首先当个体认为自己超重并存在较低自尊的时候,它才会对进食障碍造成影响。 于是,关羽落马。 现实哥仰天长啸三声:三英斗吕布,三人一起上阵方才与我打成平手,更别提单打独斗了。 因此说,没有任何一种因素可以单独地导致进食障碍的发生,它们需要整合在一起相互作用,才能对进食障碍的成因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就此,关于进食障碍的内容(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厌食症)都已讲完,所有曾参演的人员包括:菲菲,合理情绪疗法,社会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三兄弟,现实哥及已经故去的戴妃和凯伦此时一起挽手回到舞台为大家做最后的谢幕:该吃就吃啊各位
赞赏